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西

阳泉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09-12-31 23:22:54 来源:阳泉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706次

阳泉市统计局

2002年3月8日

200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市第九次党代会和市人大十一届六次会议的要求,全面实施赶超发展战略,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诸多不利因素带来的各种困难,全市经济基本扭转了低速运行的局面,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据初步统计,2001年,全市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0.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4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58.34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39.52亿元,增长8.8%。

结构调整进展良好。农业内部结构有了较大调整,林果业和渔业的比重上升较快。市场推动下的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经济在调整中不断得到发展。以特种耐火材料、新型建材、磁性材料为主的一批特新材料企业正在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煤炭、电力、化工等传统产业得到改造提升。2001年全市确定的41个重点调产项目已有27个投产或部分投产。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稳步发展,上缴税金在税收中所占比重达到10.7%。经过调整,使我市的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形成。

劳动就业工作基本稳定。年末全市全社会从业人员52.22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劳资口径)21.66万人;农村从业人员30.56万人。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累计进入再就业中心的下岗职工有28907人,通过各种途径使9167人实现了再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31.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93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现经济健康稳定增长的基础尚不稳固;经济运行的速度和质量还不很理想;经济增长的活力仍显不足,制约因素依然较多;社会保障和就业的压力较大;投资需求拓展力度不大。

二、农业

农业生产继续发展,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根据抽样调查资料核定,2001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14.30万吨,比上年增长8.5%。其中,夏粮产量0.30万吨,下降6.5%;秋粮产量14.00万吨,增长8.9%。主要经济作物中,蔬菜产量11.19万吨,增长13.3%;油料产量0.3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水果产量0.96万吨,增长2.6%。药材播种面积与上年持平。

植树造林取得新进展。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0.65万公顷;幼林抚育面积0.34万公顷;成林抚育面积0.19万公顷;零星植树530.10万株。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0.99万吨,比上年下降3.5%。其中,猪牛羊肉产量0.90万吨,下降5.3%:牛奶产量0.40万吨,增长54.6%;禽蛋产量0.59万吨,下降6.4%。年末大牲畜存栏2.67万头,猪存栏9.68万头,羊存栏19.46万只。

渔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渔业总产值949万元,比上年增长2.5%。水产品产量900吨,与上年持平。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内全市新增有效灌溉面积O.13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40千公顷。全年农村化肥施用量(折纯)0.84万吨,增长5.0%;农村用电量6.28亿千瓦时,增长4.8%。

乡镇企业发展较快。据市农业局统计,2001年,全市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192.15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9%;乡镇企业增加值44.77亿元,增长8.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筒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共完成工业增加值33.86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6,90亿元,增长8.1%;集体企业5.37亿元,增长14.1%;股份制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分别增长8.5%和15.4%。分行业看,重工业发展明显好于轻工业。其中:轻工业完成0.90亿元,比上年下降0.2%;重工业完成32.96亿元,增长9.3%。

200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83.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分隶属关系看,省营及省营以上企业完成40.95亿元,增长6.4%;市营及市营以下企业完成42.08亿元,增长11.9%。按经济类型分组,全市国有工业完成57.27亿元,增长5.8%;集体工业完成16.85亿元,增长15.8%。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2.85亿元,下降0.3%;重工业完成80.18亿元,增长10.5%。

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8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6.3%;产品销售率达到98.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发展不够平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列入市考核的40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有21种比上年增长,占52.5%。其中增幅较高的有:发电量增长12.2%;烧碱增长26.4%;氧化铁增长36.3%;生铁增长169.0%;粉末冶金增长32.3%;碳素材料增长25.5%;原煤增长6.3%。降幅较大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硫铁矿下降53.3%;黄磷下降88.9%;化肥下降59.0%;合成洗涤剂下降43.8%;电石下降3.5%。

工业整体效益明显改善。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6.27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实现利税9.29亿元,增长36.0%;实现利润1.99亿元,比上年增加1.55亿元;亏损企业82个,亏损面为41.8%,亏损企业亏损额1.14亿元,降低38.0%;产成品资金占用和应收账款净额明显减少。

建筑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建筑施工企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88亿元,施工工程个数1314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个数240个,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87.35万平方米,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42.4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恢复性增长。全年全社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1.88亿元,比上年增长3.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投资16.67亿元,下降9.3%;集体经济完成投资4.44亿元,增长1.2倍;城乡居民个人投资0.77亿元,增长2.7%。分项目看,基本建设投资下降3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64.4%;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8.40%,其他投资增长1.2倍。

全市基本建设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钻铁硼300吨/年,变电设备能力11万千伏安,集中供热管网5.3公里,建成二级公路2.4公里,高强瓷套1000吨,甜蜜素2000吨,氨基磺酸13000吨,局用交换机容量10万门,学生席位200个,建筑面积280平方米。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城市面貌变化明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年内,全市以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为目标,开展了群众性的“城市管理年”活动,各项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1.95亿元(不合住宅);新增城市洪水管道3公里;新增煤气供气管道20公里,用户2600户,用气普及率达81.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8.23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热化率达35.3%,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新增排水管道长度27公里;新增公共绿地面积21公顷;城市道路长度累计达到285公里;城市道路面积337万平方米;城市化水平达到46.4%,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五、能源

能源工业发展迅速。2001年,全市能源工业在总量控制、关井压产的大环境下,充分利用市场好转的有利时机,积极改革营销策略,继续加强能源的加工转化工作,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经过努力,能源工业的生产和销售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全市用于能源工业的投资达6.22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经资的28.4%其中,用于煤炭工业的投资3.74亿元,用于电力工业的投资2.48亿元。全年一次能源生产折标煤2081万吨,比上年增长13.4%;二次能源折标煤468万吨,增长5.6%。

能源外输量大幅上升。2001年,全市共调往省外煤炭2338万吨,比上年增长17.4%,外输煤炭占原煤产量的80.3%。外输电力19.80亿千瓦时,与上年基本持平,外输电量占到发电总量的17.8%。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运输业稳步发展。受原煤市场好转和运输条件不断改善等因素的影响,全市铁路和公路运输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全年铁路货运量完成2343万吨,比上年增长3.5%;公路货运量完成5915万吨,增长8.8%;公路货物周转量28.54亿吨公里,增长22.4%。铁路客运量102.50万人次,增长1.1%。公路客运量2947.20万人次,增长5.9%;公路客运周转量9.32亿人公里,增长6.7%。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增长。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96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全市邮路总长度1568公里。年内新增住宅电话用户34425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79662户;年末住宅电话用户比上年增长28.3%;移动电话用户增长1.5倍。电话普及率达18.37部/百人,平均每百人比上年提高4.39部。邮电通信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到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24.72万门;中国宽带互联网端口总数达1110个;中国宽带互联网拨号服务器端口数达810个;全市公用电话4859部,比上年增加了1301部,增长36.6%。

七、国内外贺易和市场物价

国内市场稳中偏淡。2001年,全市消费品市场宏观上虽然有国家积极扩大内需、节假日刺激消费,以及商家开展灵活多样的促销活动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但由于受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部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新的消费热点没有形成等不利因素的制约,国内市场呈现出稳中偏淡的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4.60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为29.96亿元,增长3.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为4.64亿元,增长9.4%。

外贸出口继续发展。全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36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出口总额3172万美元,增长5.2%。全年综合利用外资额3234万美元,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实际利用境内外资金2302万美元。

市场物价平稳运行。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9.5%。其中:衣着类99.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97.6%;食品类99.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98.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及服务类98.9%;交通和通信类101.5%;居住类102.6%;服务项目类101.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01年,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贯彻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继续加强财政管理,使财政运行情况呈现出良好运行态势。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8.91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0.6%,高出同期经济增长率3.5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28亿元,增长9.0%。全年一般预算支出执行8.34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21.1%。其中,各项行政事业费支出执行6.67亿元,增长25.0%;经济建设性支出执行0.99亿元,增长15.1%。

金融形势基本正常。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6.33亿元,比年初增加16.04亿元,增长14.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6.28亿元,增长14.1%;各项贷款余额85.48亿元,比年初增加7.03亿元,增长8.6%;其中,短期贷款发展快于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余额57.94亿元,比年初增加1.58亿元,增长2.8%;中长期贷款余额18.30亿元,下降6.6%。全年累计现金收入265.40亿元,比上年增长25.5%;现金支出272.03亿元,增长22.7%;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6.63亿元,下降34.9%。

保险事业发展迅速。全年保费收入19918万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006万元,增长8.4%;人身险保费收入11913万元,增长24.0%。全年赔付金额7399.80万元,增长15.5%。其中财产险赔付4801.80万元,人身险给付金额2598万元。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队伍继续壮大,2001年末,全市固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43万人,比上年增加636人。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2001年,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共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评出市级科研成果44项。科技投入逐年增加,全年共有323万元市本级科技三项费用对16个科技项目进行了扶持,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科研机构改革逐步推进,民营科技企业个数达到42家。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随着国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市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高、中等学校在校生增加,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开展。年末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2491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5229人;普通中学在校生8.41万人;职业中学在校生6395人;小学在校生11.09万人;全年在园幼儿4.09万人。成人教育继续发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取得新的成绩。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4个,公共图书馆藏书47.67万册,广播人口覆盖率92.6%,电视人口覆盖率94.6%。《阳泉日报》全年发行量855.22万份。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健康发展。

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医疗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132个,床位6423张。其中,医院36个,床位4884张。全市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197人。其中,医生3255人,护师、护士2409人。全市每千人拥有床位5张。群众就医条件和质量大为改善。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2001年,全市运动健儿在竞技体育方面取得可喜成绩,参加全国和国际体育大赛取得历史性突破。阳泉籍运动员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性比赛l项2次,分别获得团体金牌和第六名的好成绩;代表我省参加全国比赛6项7次,共获得金牌l枚、银牌3枚、铜牌2枚;在第九届全运会上获得银牌2枚、铜牌l枚;在省第十一届运动会资格赛上,10个参赛项目共获得金牌31枚、银牌36枚、铜牌33枚。群众性体育活动也蓬勃开展,全年承办省级体育比赛2次,举办市级群体类比赛10次,参加竞赛人数约l万人次,县级以下体育比赛2500余项次,参加人数达6万余人次。全市经常参加活动的体育人口达45万余人次,占全市总人数的35.0%。

十、人口、人民生活及环境保护

人口继续低速增长。据2001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全年全市出生人口13397人,人口出生率为10.5‰,比上年下降0.01个千分点;死亡人口7783人,死亡率为6.1‰,全年净增人口5614入,自然增长率为4.4‰,比上年提高0.09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27.8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8.30万人,乡村人口69.57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随着经济的较快发展和职工工资收入的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872元,比上年增加577元,增长13.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4.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553元,下降4.6%。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23元,比上年增加127元,增长4.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4.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39元,增长6.9%。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新建住宅建筑面积50.94万平方米,农村新建住宅面积13.3万平方米,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9.93平方米和24.4平方米。

社会福利及职工社会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按照新出台的《阳泉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全市已保人员为20580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额共计303.60万元、市福利院拥有床位140张,收养人数140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8837人。全年社会销售福利彩票1538.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66.40万元。有20.79万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有10.07万城镇企业职工参加了市级养老保险统筹。有2.96万名离退休人员领取了养老保险金。全年全市累计支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保障金9527.73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为15.74万人。

环保事业继续发展。2001年,全市环保工作重点是巩固“一控一达标”的成果,全面实施了“12345”工程,使全市环境质量稳步控制在2000年底水平并略有改善。据监测结果表明,空气质量三级或好于三级属于轻度污染的有21周,占总周数的40%;四级属于中度污染的有15周,占总周数的29%;五级属于重度污染的有16周,占总周数的31%。更为可喜的是第一次出观了1周二级天气。

注:1.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