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西

阳泉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09-12-31 23:22:01 来源:阳泉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912次

阳泉市统计局

2001年3月8日

2000年,恰逢“九五”期末。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开展“三优”扶持工作,重点解决经济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建设,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奋力拼搏,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基本实现了“九五”时期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预定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为稳定增长。据初步统计,2000年,全市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4.71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2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54.85亿元,增长2.3%;第三产业增加值37.74亿元,增长7.4%。

“九五”是我市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较快的重要时期。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与“八五”期末相比增长42.2%,年均递增7.3%,提前三年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奋斗目标。年均增幅分产业看,除一产下降7.2%外,二、三产分别增长6.2%和10.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九五”期间,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达6.2%,年均增加额为22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为9.6%,年均增加额为191元。各项社会事业也都有了长足发展。“九五”的建设成就为“十五”赶超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国企改革与脱困取得初步成果。国有企业经过深化改革,转换机制,三年改革脱困目标基本实现。全市市属工业企业共有38户实施了不同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占总数的48.5%。完成和基本完成的有21户,其中规范运行的4户,租赁经营的9户,股权结构调整的1户,产权转让的4户,资产重组的3户。2000年末,在61户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中,有45户企业实现盈利,占企业总数的74%。10户地方国有优势企业实现利税7018万元,占全部地方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的101.4%;在20户重点扭亏企业中有9户企业扭亏为盈。其中:3户企业通过改制消灭亏损,6户企业实现停亏或减亏,基本上实现了“386”攻坚计划提出的目标要求。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2000年,全市确定的28个重点调产项目进展顺利。太阳泉煤矿30万吨洗煤生产线,蓝天环保型煤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工业气化型煤,郊区水泥预制厂年产4万支电杆生产线,平定锁簧硫酸厂氯化稀土分离项目,南娄集团铝塑管项目,市奶牛厂乳品生产扩建项目;河坡发电有限公司二期2×10万千瓦机组等20个项目已投产或部分投产。阳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lO万吨电解铝扩建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全面展开;市星宇化工集团有限公司10万吨三元复合肥项目已试车投产。经过调整,使我市的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劳动就业工作基本稳定。年末全市全社会从业人员57.30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劳资口径)23.36万人;农村从业人员31.12万人。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市营及以下企业累计进入失业保险中心的下岗职工有11075人,通过各种途径使4442人实现了分流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40.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50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与上年基本持平。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水平,就业压力加大,农民收入增长减缓,部分群众生活仍较困难。

二、农业

2000年,我市由于受旷日持久的严重干旱、高温以及数次过境的沙尘暴严重自然灾害影响,土壤重度失墒,农作物播种期普遍推迟,大量苗木受旱枯死,农业生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针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市委、市政府一方面积极筹措支农资金抗灾救灾,另一方面引导农民积极调整种值结构,使全市农村在大灾之年人心稳定,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业生产继续发展,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据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全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1.32亿公斤,比上年增产0.45亿公斤,增长51.7%。其中夏粮产量O.04亿公斤,与上年基本持平;秋粮产量1.28亿公斤,比上年增产0.45亿公斤,增长53.3%。主要经济作物中,蔬菜产量9.88万吨,增长16.5%;油料产量0.34万吨,增长67.3%;水果产量0.94万吨,下降7.1%。药材播种面积比上年扩大了215公顷,增长3.2倍。

植树造林取得新进展。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0.89万公顷;幼林抚育面积0.82万公顷;成林抚育面积0.15万公顷;零星植树578.47万株。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1.02万吨,比上年下降10.9%。其中,猪牛羊肉产量0.95万口吨,下降11.4%;牛奶产量0.26万吨,增长23.8%;禽蛋产量0.63万吨,增长14.5%。年末大牲畜存栏2.74万头;猪存栏9.98万头,羊存栏13.98万只。

渔业生产基本持平。全年渔业总产值362万元,比上年增长O.3%。水产品产量880吨,与上年持平。

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年内全市新增有效灌溉面积O.11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64公顷。全年农村化肥施用量(折纯)O.8万吨,下降3.6%;农村用电量5.99亿千瓦时,增长17.9%。

乡镇企业发展较快。据市乡镇局统计,2000年,全市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138.69亿元(不含个体),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9%;乡镇企业增加值35.62亿元,比上年增长5.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简称为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共完成工业增加值29.5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9.1亿元,增长3.2%;集体企业7,3亿元,增长7.5%;股份制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分别下降8.5%和2.8%。分行业看,轻重工业同步发展。其中:轻工业完成0.95亿元,比上年增长3.9%;重工业完成28.55亿元,增长4.8%。

2000年,全市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75.3亿元,比上年增长5.4%。分隶属关系看,国、省营企业完成36.0亿元,增长6.0%;市营及市营以下企业完成39.3亿元,增长4.3%。按经济类型分组,全市国有工业完成48.2亿元,增长5.5%;集体工业完成18.6亿元,增长8.4%。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2.9亿元,增长4.4%;重工业完成72.4亿元,增长5.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产销衔接良好。全年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73.3亿元,比上年增长5.3%;产品销售率达到97.4%,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降。列入市考核的40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有15种比上年增长,占37.5%。其中增幅较高的有:发电量增长22.6%;烧碱增长20.9%;生铁增长20.1%;电石增长11.9%;工业陶瓷增长14.6%;阀门增长29.9%。下降幅度较大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原煤下降5.8%;耐火材料下降27.1%;水泥下降11.4%;硫酸下降9.1%;化肥下降13.4%。

工业整体效益有所改善。全年全市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7.5亿元,比上年增长6.1%;实现利税6.83亿元,增长26.4%;实现利润4389万元,比上年净增加4900万元;亏损企业69个,亏损面为35%,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84亿元,比上年降低48%;产成品资金占用略有增加。

建筑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建筑施工企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77亿元,施工工程个数954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个数267个,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111.4万平方米,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62.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

受国有大中型企业建设项目减少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年全社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1.14亿元,比上年下降10.1%。分经济类型看,除城乡个人投资呈增势外,其余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投资18.37亿元,下降11.3%;集体经济完成投资2.02亿元,下降4.3%;城乡居民个人投资0.75亿元,增长13.6%。分项目看,基建投资下降5.9%;更新改造投资下降20.0%;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7.8%,其他投资下降16.7%。

全年基本建设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原煤30万吨/年,发电机组容量20万千瓦,局用交换机容量8576门,新增长途光缆54皮长公里。

城市面貌变化明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年内,全市以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为目标,开展了群众性的“城市管理年”活动,重点完成了27件实事,从根本上加强了对脏、乱、堵、差等方面的治理,使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1.67亿元(不含住宅);新增城市供水管道3公里;新增煤气供气管道11公里;用户5140户;用气普及率达80.2%,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12.77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热化率达32.6%,比上年提高9.5个百分点;新增排水管道长度2.97公里;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1公顷;城市道路长度累计达到283公里;城市道路面积323.8万年方米;城市化水平达到44.96%,比上年提高0.66个百分点。

五、能源

资能源工业建设继续发展。2000年,全市能源工业在总量控制、关井压产的大环境下,积极改革营销策略,继续加强能源的加工转化工作,努力开拓对外市场,促进能源工业的生产和销售继续发展。全年全市用于能源工业的没资达11.7亿元,其中用于煤炭工业的投资5.3亿元,用于电力工业的投资6.4亿元。全年一次能源生产折标煤1835万吨,比上年下降5.8%;二次能源折标煤442.9万吨,增长14.4%。

能源外输量回升。2000年,全市共调往省外煤炭1992.3万吨,比上年增长2.1%,外输煤炭占原煤产量的77.5%。外输电力20.24亿千瓦时,增长28.1%,外输电量占到发电总量的20.5%。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公路运输快速增长,铁路运输发展缓慢。受原煤及基础原材料产品供大于求、买方市场加剧和产量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全市铁路运虽增势趋弱,公路运输增势较强。全年铁路货运量完成2263.9万吨,比上年下降0.4%;公路货运量完成5436.48万吨,增长7.2%;公路货物周转量23.31亿吨公里,增长6.1%。铁路客运量101.4万人次,下降10.8%。公路客运量2781.53万人次,增长8.9%;公路客运周转量8.73亿人公里,增长18.1%。

邮电通讯业继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85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全市邮路总长度1440公里。年内新增住宅电话用户3.96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9994户;年末住宅电话用户比上年增长47.7%;移动电话用户增长1.32倍。电话普及率达13.8部/百人,平均每百人比上年提高3.4部。邮电通讯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到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3.98万门,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3864户,数据通信总用户达到1056户;全市公用电话4119郡,比上年增加了989部,增长31.6%。

七、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国内市场稳中偏淡;200年,我市消费品市场宏观上虽然有国家积极扩大内需、节假日刺激消费,以及商家开展灵活多样的促销活动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但由于受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新的消费点没有形成等不利因素的制约,国内市场呈现出稳中偏谈的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3.18亿元,比上年增长3.8%,增幅回落2.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为22.65亿元,增长8.7%;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为10.53亿元、下降5.3%。

市场物价平稳运行。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4%。其中:衣着类上升4.O%;医疗保健用品类上升6.3%;居住类上升7.2%;服务项目上升66.4%;食品类下降5.6%;家庭设备及用品下降3.0%;交通和通信工具类下降9.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下降7.0%。

八、对外经济贸易

外贸出口转降为升。随着国家一系列鼓励出口政策的继续推行和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消退,我市外贸出口转降为升。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345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4%。其中出口总额3122.7万美元,增长25.5%;进口总额335万美元,增长14.7%。全年协议利用外资额155.3万美元,下降77.4%。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继续发展,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项目涉及15个工种,年末在外劳务人员55人,实现合同额31万美元。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加。2000年,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贯彻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继续加强财政管理,使财政运行情况呈现先抑后扬的良好运行态势,扭转了上年财政收入下降的局面。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8.06亿元,比上年增长4.7%。高于同期的经济增长率,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84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大的税源税种中,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印花税呈大幅度增长态势,分别增长19.2%、11.3%和38.4%,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完成情况不太理想。全年一般预算支出执行6.84亿元,比上年增长4.4%,收支增幅基本同步。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金融形势基本正常。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4.32亿元,比年初增加10.22亿元,增长9.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4.37亿元,增长6.9%;各项贷款余额81.6亿元,比年初净增加3.48亿元,增长4.5%;其中,短期贷款发展快于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余额58.71亿元,比年初增加2.1亿元,增长3.7%;中长期贷款余额17.75亿元,增长0.2%。全年累计现金收入211.47亿元,比上年增长24.1%;现金支出211.66亿元,增长20.9%;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10.19亿元,下降21.3%。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7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384万元,增长5.8%;人身险保费收入9609万元,增长24.6%。全年赔付金额6405万元,增长19.7%,其中财产险赔付4325万元,人身险给付金额2081万元。职工社会保险事业继续发展。

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队伍规模继续扩大。2000年末,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37万人,比上年增加700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全年全市共评出市级科技进步奖25项,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8项;全年共鉴定、评审、验收科技成果28项,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6项;国内先进水平的16项;省内领先水平的4项;省内先进水平的2项。全年受专利申请42件,其中:授权的37件。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随着国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市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高、中等学校在校生增加,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开展。年末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1999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4987人;普通中学在校生7.61万人;小学在校生11.34万人;全年在园幼儿4.34万人。成人教育继续发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进一步发展。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3个,公共图书馆藏书462.2千册,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48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2.55%,电视人口覆盖突94.48%。《阳泉日报》全年发行量763.3万份。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健康发展。

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医疗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134个,床位6285张,医院37个。全市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310人,其中医生3242人,护师、护士2439人。全市每千人拥有床位5.07张,群众就医条件大为改善。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2000年我市运动健儿在省内外的各项比赛中,获金牌49枚、银牌35枚、铜牌35枚。

十一、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

城镇居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基本持平。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95无,比上年增加383元,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724元,增长13.7%。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96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54元,增长22.3%。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新建住宅建筑面积53.12万平方米,农村新建住宅面积10.45万平方米,城、乡居民入均居注面积分别达到9.84平方米和23.6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市福利院拥有床位136张,收养136人。城镇社会服务网络继续发展,已建立起各种社区服务设施681个。

环保事业继续发展。2000年,是“一控一达标”的决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卞,环保工作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为目标,全方位落实各项任务和措施,基本上实现了全市“一控一达标”的目标,全市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得到了有效控制。年末,全市525家省控污染企业中,治理达标的282家,取缔66家,自然关停135家,停产治理38家,经省达标领导组批准延期治理达标的7家,达标率为98.6%。省下达的14项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除二氧化硫外,完成13项。全市烟尘控制区面积达26.68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14.31平方公里。分别占建城区面积的63.7%和34.1%。

注:1、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人口数据待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正式公布。

3、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