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西

大同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09-12-31 23:07:17 来源:大同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282次

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十二次党代会的各项决议,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克服种种困难,全市国民经济呈现出生产平稳增长、需求稳步回升、出口稳中有增、效益不断提高的局面,总体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出现了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矛盾还没有根本缓解,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明显不足;国企改革滞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适应市场能力不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平衡难度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投资需求拓展力度不大。

一、综合

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初步统计,2001年全市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90.13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1亿元,因遭受严重旱灾,比上年下降44.1%;第二产业增加值101.89亿元,比上年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80.73亿元,比上年增长12.10%。

结构调整顺利入轨,调产项目逐步推进。全市重点调产项目共52项,总投资49.53亿元。其中市地方42项,总投资23.51亿元。到目前,52个项目已开工33项,基本竣工或已形成生产能力的12项。去年全市重点调产项目列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有23项,安排市级调产资金达3688万元。同时煤炭产业整体创新工程进展顺利,水煤浆生产一期工程已形成30万吨生产能力,并开始进行70万吨的二期工程。以选煤、配煤为主的优质洁净煤工程全面实施,洗煤能力达到1500万吨,活性炭初步形成约5万吨的生产规模。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大同民航机场建设项目去年正式开工,已完成投资1.13亿元;城市东出口道路迎宾大桥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城市集中供热二期工程亚行集中供热项目完成投资2000万元;日处理城市污水5万立方米的西郊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营;2001年度大同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项目已完成治理任务12.7万亩,完成投资2441万元;城市两条街道拓宽改造、八条道路硬化、绿化工程基本完工,完成公共绿地植树25.26万株,草坪2.5万平方米,当年新增绿地9.03万平方米。

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继续加大。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实现产权多元化为重点,企业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全市市直工业列入改革范围的130户国有和集体企业中,已实行不同形式改革的企业累计78户,改革面为60%。

劳动就业工作基本稳定。年初制定出台了劳动保障政策咨询活动实施方案,广泛开展了再就业援助行动,进一步加大再就业培训力度,开展下岗职工实用技能培训,培训率为70%。全市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为3.53万人。通过贯彻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和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多渠道分流安置下岗职工1.86万人,再就业率为45.66%。

二、农业

2001年是1955年以来全市第三个严重干旱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千方百计抗旱救灾,积极发展优质农业和特种养殖业,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种植业因灾减产对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影响。

种植业生产大幅减产。据统计,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27702吨,比上年减产534853吨,下降80.73%;其中夏粮产量1081吨,比上年减产5330吨,下降83.14%;秋粮产量126621吨,比上年减产529523吨,下降80.7%。全市油料产量3205吨,比上年下降90.77%;甜菜产量6597吨,比上年下降73.97%;蔬菜产量为492091吨,比上年下降44.07%。

林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17.85千公顷,比上年下降39.74%。其中,营造经济林3.76千公顷,工程林8.32千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20.72千公顷。四旁零星植树1206.98万株。全市飞机播种造林面积达2.63千公顷。

畜牧业生产有增有减。据统计,2001年全市肉类总产量57016吨,比上年下降1.05%;奶类总产量24783吨,比上年增长5.97%;禽蛋总产量16438吨,比上年下降1.76%。年末大牲畜存栏达到30.5万头,比上年增长6.9%;猪年末存栏数42.51万头,比上年下降1.73%;羊年末存栏数124.27万只,比上年增长7.45%。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水田水浇地面积98.1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5.88%。全年全市化肥施用量62494吨,比上年下降6.86%;农村用电量21101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5%。

乡镇企业在调整中有所发展。据乡镇企业管理部门统计,全年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31.7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6%;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39.95万元,比上年增长3.98%。

三、工业、能源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速较快。全年全市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68.09亿元,比上年增长16.4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58.51亿元,比上年增长6.77%;集体企业增加值6.86亿元,比上年增长5.8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4.78亿元,比上年增长23.08%;外商港澳台企业增加值3.25亿元,比上年下降2.4%。分行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完成4.35亿元,比上年下降16.89%;重工业增加值完成63.74亿元,比上年增长9.81%。从隶属关系看,中央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54%;省属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5.4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4%;地方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7.72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市属企业增加值7.8亿元,比上年下降1.09%;市属以下企业增加值9.92亿元,比上年增长5.14%。全年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5.87%,比上年略有下降。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运行质量得到改善。全年全市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2.83亿元,比上年增长28.26%;累计实现利税21.82亿元,增长38.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0.56亿元,比上年增长36.98%;年末产成品库存11.41亿元,比上年下降4.99%;亏损企业亏损额2.67亿元,比上年减亏34.88%。

能源外输稳中有增。全市煤炭外销量6740万吨,比上年增长8.03%。其中:同煤集团3320万吨,比上年增长14.29%;市地方煤炭外运量3420万吨,比上年增长3.67%。在市地方煤炭外运量中:铁路外运量2160.1万吨,同比增长0.52%;公路外运量1260万吨,同比增长9.57%。

建筑业生产健康发展。全年全市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7.47亿元。建筑业施工工程为844个,其中实行投标承包的工程490个,占全部施工工程个数的58.06%;全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200.4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42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27.3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8.71万平方米。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较快,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全年全市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07亿元,比上年增长20.26%。其中,国有经济投资完成25.39亿元,比上年下降6.17%;集体经济投资完成1.45亿元,比上年增长39.42%;其它各种经济类型完成投资13.2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38%。

基本建设投资继续加大。全年全市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2.73亿元,比上年增长6.36%。其中,农林牧渔水利业完成投资1.24亿元,比上年增长6倍多;煤电等能源工业完成投资6.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64%;运输邮电通信业完成投资6.67亿元,比上年下降10.95%,其中公路建设投资完成5.07亿元,比上年下降9.14%;煤气、自来水投资完成0.47亿元,比上年增长56.88%。

更新改造投资大幅提高。全年全市完成更新改造投资5.8亿元,比上年增长100.5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8.58%上升到14.47%。更新改造投资中,全市用于增产的投资比上年增长3.13倍,用于提高产品质量的投资比上年增长2.54倍。

房地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0.20亿元,比上年增长30.38%。其中住宅投资8.24亿元,增长29.97%。全年竣工房屋面积92.8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9%,其中商品住宅竣工面积77.8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32%。商品房销售面积56.67万平方米,增长10.55%。

全年全市施工项目324个,其中新开工266个,全部建成投产项目212个,新增固定资产23.40亿元。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耐火材料制品1100吨/年;化学药制剂粉针剂3000万瓶/年;新建公路10公里;中等学校学生席位2080个;中等学校建筑面积5700平方米;城市道路扩建长度4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2万平方米;城市污水处理能力5万吨/日。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全市铁路营运里程达1157.6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4322公里,新增17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4144公里,等级公路中高速公路59公里。农村交通条件得到改善。全市新增8个乡镇 通油路,使通油路的乡镇 达到117个,新增8个村通公路,使通公路的村达到2263个。

全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2425.9万人,比上年增长12.63%。其中铁路客运量765.92万人,增长3.5%;公路客运量1660万人,增长17.42%。全市全社会货运量19031.8万吨,比上年增长9.1%。其中铁路货运量12729.79万吨,增长12.2%;公路货运量6302万吨,增长3.31%。全社会货物周转量756.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5.8%。其中铁路货物周转量732.46亿吨公里,增长16.2%;公路货物周转量23.70亿吨公里,增长5.05%。全社会旅客周转量27.6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2.03%。其中铁路旅客周转量21.41亿人公里,增长13.8%;公路旅客周转量6.24亿人公里,增长6.48%。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56亿元,比上年增长47.64%;完成邮电业务收入7.63亿元,比上年增长23.46%。邮电通信现代化步伐加快,到2001年底,电话交换机容量达50.24万门,比上年增长30.83%;净增住宅电话用户8.2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38.7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3.6万户;数据通信总用户达6.15万户;已通电话的行政村达到1252个。全市拥有邮政局所 144个,邮电邮路总长度3978公里,全市电话机普及率每百人达到25.97部。

六、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定繁荣,居民消费稳中有升。全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9.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5%。其是,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68.80亿元,增长17.20%;县及县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20.38亿元,增长3.08%。分行业看,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0.49亿元,增长11.79%;餐饮业零售额10.75亿元,增长30.51%;制造业零售额5.54亿元,增长19.00%;农业生产者零售额12.4亿元,增长23.83%;其他类型零售额17.94亿元,增长11.25%。

市场物价仍在低位运行。据大同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抽样调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3%,呈现低位平稳运行态势。其中,消费品价格比上年下降1.9%,服务项目价格比上年上涨1.3%。分类别看,除交通与通讯价格和水电、燃料价格分别上涨1.7%、5.6%外,其他仍为下降。

七、对外贸易和旅游业

外经外贸形势较好。全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391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17%。其中,出口总额2672万美元,同比下降0.45%;进口总额1241万美元,同比增长151.72%。

全市批准利用外资项目共8项,其中:合资6项、合作1项、独资1项。总投资7332.52万美元,协议利用外资2581.12万美元。当年开工的项目有5项,实际到位资金1000万美元。

旅游产业呈高速发展势头。伴随着两届云冈旅游节和三届恒山旅游节的成功举办,我市被国家正式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云冈石窟申报世界遗产名录取得圆满成功,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旅游业的发展。据市旅游局统计,全年旅游总收入13.14亿元,比上年增长26.46%,旅游人数达29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31%。其中:海外游客5.6万人次,增长29.6%,创汇1661.6万美元,增长38.42%;国内游客292万人次,增长21.2%,收入11.77亿元,增长25.2%。涉外饭店数达到17个。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01年,全市财税部门不断强化征管力度,积极培植财政收入源头,强化预算管理,使全市财政收入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6.77亿元,比上年增长11.82%。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7%。其中工商税收7.67亿元,增长2.39%;农业四税0.12亿元,下降51.74%;企业收入1.26亿元,增长202.06%。全市全年一般预算支出21.35亿元,比上年增长36.8%。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28.96%;科学事业费支出增长23.27%;卫生经费支出增长20.81%;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支出增长38.2%;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长277.8%。

金融形势平稳正常。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03.46亿元,比年初增加42.56亿元,增长16.3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74.37亿元,增加15.53亿元,增长26.3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7.39亿元,增加27.93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各项贷款余额152.09亿元,增加0.04亿元,比年初增长0.03%。其中工业贷款余额45.60亿元,增加4.77亿元,增长11.66%;农业贷款余额7.97亿元,增加0.53亿元,增长7.12%;乡镇企业贷款余额11.97亿元,增加0.73亿元,增长6.5%;三资企业贷款余额2.55亿元,下降0.28亿元;私营及个体贷款余额1.53亿元,下降0.31亿元。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32.37亿元,现金支出530.15亿元,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2.22亿元,比上年多回笼15.38亿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全市承保额375.33亿元,比上年增长58.92%,保费收入3.76亿元,比上年增长22.48%。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42亿元,增长4.66%;寿险保费收入2.33亿元,增长36.26%。全年共处理国内财产赔款案11756件,支付各类赔款7122.8万元,比上年下降8.34%,人身保险支付赔款1388.76万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1年,全市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的科技政策法规,为全市科技进步环境进一步改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市科技局、教育局统计:

科技事业稳定发展。2001年末全市已有县以上独立科研机构16个,其中省部属科技机构2个。全市科技三项费投入共预算986.5万元,占全部总预算的0.7%。

技术创新能力有所提高。2001年,全市共组织实施国家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1项,省级火炬项目1项、攻关项目2项、星火项目2项、新产品开发项目1项、推广转化项目5项。安排市级农业项目22项,工业项目16项,星火项目1项,网络开发项目2项。这些项目完成后,预计年均实现产值11338万元,实现利税3721万元。

科技先进县乡创建工作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有了新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区 3个;省科技工作先进乡镇64个;建设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30个,其中万亩以上园区6个,总规模达到9.72万亩。

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全市共评出科技进步奖30项。其中,市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9项。去年全市首次设立了大同市科学技术进步最高奖,广灵化工总公司的"高电位镁牺牲阳极"项目和山西合成橡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甲脒引发体系应用于CR244工业化生产"项目获得了首届最高奖。

各类教育稳步发展。2001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4所,其中市属高校1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1所,职业中学25所,普通中学296所,小学2278所,幼儿园126所,特殊教育学校3所。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5171人,在校学生40858人;普通初中招生54985人,在校学生152793人;职业中学招生3305人,在校学生9746人;小学招生62705人,在校学生352936人。2001年全市参加高考的1.2万人中,有6167人被本专科院校录取,录取率达50%。到2001年底,全市"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2.7%,小学适龄儿童和初中的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97.6%以上。与此同时,实用培训、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全面加强,全市共培训职工23万人次,16万人次接受了实用技术培训,全市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开办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农村办学面达93%。

教育体制创新有了新发展。2001年全市把社会力量办学作为体制创新的突破口,以主体多元、产权多元、模式多元的格局,积极鼓励发展民办教育。至2001年底,全市民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已有23所,在校生1.45万人,占全市普通中小学生数的1.6%。其中,在市区的民办中小学有10所,在校生8048人;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教育培训机构62个,在校生12360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较快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7个,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13个,博物馆1个。全市市级广播电台1座,市级电视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4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2.8%,电视人口覆盖率96.7%。全市有线电视用户24.9万户。全市公开发行的报纸7种,共出版3000万份;公开发行各类期刊出版物6种,发行7万份。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含诊所保健所 27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15个;病床床位11307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0577张;卫生技术人员14373人,其中医生6945人,护师、护士3906人。全市共有卫生防疫、防治、妇幼保健机构41个,卫生技术人员1499人。农村乡镇 共有卫生院144个,床位1149张,卫生技术人员1882人。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2001年第九届全国运动会上,全市共有70人代表山西省参加比赛,并为山西代表团夺得3枚金牌,3枚银牌,3个第四名和2个第六名,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在2001年山西省青少年暨山西省第十一届运动会预赛的比赛中,全市有390名运动员参加了11个项目的比赛,共获得了95枚金牌,76枚银牌,72枚铜牌,金牌数和总分数继续排在全省第二。另有田径、自行车、举重、摔跤、柔道、体操、游泳、体育舞蹈、地掷球和门球等项目参加了全国性及国际性比赛。其中,举重运动员陈国萍获得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冠军。2001年共组织了50项次全市性的体育比赛,同时还承办了一项全国比赛和3项全省比赛,组织了四省市女子足球邀请赛。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低速增长。据2001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7‰;死亡率为5.73‰;全年净增人口24044人,自然增长率为7.97‰。年末全市总人口为302.7万人,其中市镇人口131.59万人,乡村人口171.11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053.65元,比上年增长9.7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006.36元,比上年增长7.24%。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51元,比上年下降16.10%。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2001年全市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2.33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5.41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有所发展。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企业1718户,参保职工25.12万人,离退休人员5.81万人。养老统筹金征缴率达98.5%。2001年底,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城镇职工为45.89万人,共征缴失业保险金5110万元。参加医疗保险统筹登记的城镇职工381万人,共征缴医疗保险金3057.24万元,拨付职工医疗保险费638.84万元。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2001年全市加大了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基本稳定。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全年共完成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审批56项,全部通过环保工程竣工验收,"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一年来,全市共安排环保治理贷款项目54项,贷款额270万元,带动企业投资1299万元,治理锅炉92台。同时治理城市大气污染也取得明显成效,市区249个单位的456台采暖生产锅炉不同程度进行了治理,对没有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184台锅炉进行了强制焊封;市区15条主要街道两侧的2624家营业摊点,共5000多眼煤烟炉被限期改烧型煤和油、气、电等清洁能源,部分区域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注:1.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