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西

大同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09-12-31 23:05:38 来源:大同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417次

200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布署,全面实施“二次创业”的总体战略,紧紧抓住结构高速和国企改革两个重点,采取一第五角星中极有效措施,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全市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出现了积极趋好的变化,在恢复性增长中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全面实现了“九五”计划的主要任务。

一、综合

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初步统计,2000年全市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70.2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亿元,因上年遭灾,本年增幅高达89.2%;第二产业增加值86.3亿元,比上年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70.6亿元,比上年增长8.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995元,比上年增长4.6%。全面完成了“九五”计划的主要任务,综合实力有所增强。“九五”时期,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6.5%。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列入调产起步项目中的29个项目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总投资37.14亿元,可落实资金22.64亿元,其中,已完成投资4.87亿元。围绕发展清洁能源,重点实施了水煤浆、选煤、型煤等优质经济煤工程。非煤产业重点培育发展了冶金、建材、食品、旅游等优势产业的优势产品。市焦炭总公司水煤浆一期工程年产30万吨项目、刁泉银铜矿业有限公司项目已投产运行;支家地银矿项目已开工建设;炭素厂预焙阳极项目一期工程已形成生产能力;阳高特耐、广灵化工、秦嘉高岭土等项目的资本金基本落实。荣康粮油公司小杂粮加工、浑源黄芪公司水芪生产线等8个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已开工。特别是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大同云冈旅游节;云冈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工作进展顺利;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4A级云冈石窟旅游景区检查验收国家已颁发了证书;云冈石窟环境优化升级、恒山景区兴度开发两个旅游项目已由省计委立项,并上报国家计委。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稳定增长,全市私营企业户、注册资金分别比上年增长7.38%和26.91%。各类城乡交易市场发展到137个。

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产权改革为突破口,以投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改革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全市国有企业有251户进行了公司制改造,其中45户初步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853户中小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改制。138户市地方国有企业中有79户盈利,盈利面为57%,未达到70%的三年目标。确定的32户优势企业实现利税未达递增7%的目标。

劳动就业工作基本稳定。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51%,完成了省劳动厅下达的任务要求。

经济社会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的问题尚未根本扭转,经济发展后续乏力;国企改革滞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步履艰难;企业经营困难,经济运行质量不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平衡难度大;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人的观念转变、解放思想的任务仍相当艰巨。

二、农业

2000年,全市在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和农业科技投入的同时,以农产品加工为龙头,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种植业生产喜获丰收。据抽样调查,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62555吨,比上年增产512047吨,增长3.4倍;其中夏粮产量6411吨,比上年减产7389吨,下降53.34%;秋粮产量656144吨,比上年增产519436吨,增长3.8倍。全市油料产量34715吨,比上年增长4倍;甜菜产量22036吨,比上年下降15.21%。造林绿化工作基本稳定。全市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29.62千公顷,比上年下降5.25%。其中,营造经济林5.14千公顷,工程林16.54千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27.09千公顷。四旁零星植树1281.60万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5.1%。

畜牧业生产有所回升。据统计,2000年,全市肉类总产量57619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奶类总产量23387吨,比上年增长7.17%;禽蛋总产量16733吨,比上年下降2.07%。年末大牲畜存栏头数30.29万头,比上年增长0.8%;猪年末存栏头数43.25万头,比上年增长4.8%;羊年末存栏115.65万只,比上年增长11.79%。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水田水浇地面积97.26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77%。全年全市化肥施用量(折纯)67099吨,增长7.73%;农村用电量20996万千瓦小时,增长3.74%。

乡镇企业生产有所下降。据乡镇企业管理部门统计,全年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24.2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19%;乡镇企业增加值38.42亿元,下降2.02%;上缴税金3.21亿元,比上年增长5.93%。

三、工业、能源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速明显加快。全年全市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58.48亿元,比上年49.87增长19.18%。其中轻工业增加值4.95亿元,比上年增长40.06%;重工业增加值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18.05%。初步测算,全年全市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5.21亿元,比上年增长7.14%。

国有企业强劲增长,集体企业继续下滑,股份制、外商港澳台企业迅猛发展。全年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50.62亿元,比上年增长22.11%;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5.65亿元,比上年下降15.54%;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3亿元,比上年增长73.85%;外商港澳台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44亿元,比上年增长265.40%。全年全市大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43.69亿元,比上年增长20.47%,大中型企业仍居工业主导地位。分隶属关系看,中央省属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1.49亿元,比上年增长25.46%;地方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03%,其中市属企业增加值6.92亿元,增长19.91%,市属以下企业增加值10.07亿元,增长5.38%。

新产品产值快速增长,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全市实现新产品产值4.99亿元,比上年增长142.49%,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年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97.53%,与上年基本持平。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企业亏损明显降低。全年全期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9.16亿元,比上年增长12.90%;实现利税15.72亿元,比上年增长48.8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5.01亿元,比上年增长39.06%;年末产成品库存12.01亿元,比上年增长2.13%;亏损企业亏损额4.10亿元,比上年减亏51.05%。

能源外输有所好转。全市全年煤炭销售量为5536.27万吨,比上年下降0.26%。其中通过铁路外销3621.48万吨,增长14.88%;通过公路外销943.49万吨,增长48.40%。全市全年共向市外输送电力96亿千瓦时(含外调、外购),比上年增长3.2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建筑业平衡发展。全年全市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2.33亿元。施工工程个数1044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493个,占全部施工工程个数的47.2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0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2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18.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增加,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全市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6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0%;其中,国有经济投资完成27.06亿元,比上年增长6.20%;集体经济投资1.04亿元,比上年下降41.90%;其它各种经济类型完成投资5.55亿元,比上年增长72.90%。

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扩大。全年全市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1.37亿元,比上年增长48.40%。其中,农林牧渔水利业完成投资0.02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煤电等能源工业完成投资5.2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10%;运输邮电通信业完成投资7.49亿元,比上年下降2.47%,其中公路建设投资5.58亿元,比上年下降13.22%;煤气、自来水投资完成1.09亿元,比上年增长25.29%。

更新改造投资下降。全年全市完成更新改造投资2.89亿元,比上年下降42.66%。除轻纺工业更改投资有所增长外,制造业、炼焦工业、化学工业等均有所下降。

房地产投资规模减小,商品房销售看好。全市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83亿元,比上年下降24.20%。其中住宅投资6.34亿元,比上年下降23.98%。全年竣工房屋面积80.12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12%。其中商品住宅竣工面积72.5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91%。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51.2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0.49%。

全年施工项目412个,其中新开工300个,全部建成投产项目293个,新增固定资产34.08亿元。基建新增生产能力主要有:热水134兆瓦/年;新建高速公路59公里;水煤浆30万吨/年;粮食仓库1000万公斤;医院病床418张;移运通信基站设备3608信道/年;程控交换机10万线/年。

城市建设投入继续加大。云冈旅游专线、“一口、两街、一场”改造、“八大市场”的新建,使城市整体面貌有了较大改观。环卫硬件建设也有所加强。全市新建地坑式垃圾集装箱153个,投放自卸式垃圾桶800个,更新环卫车辆41部。投资220万元用于城市绿化、美化。重点工程建设速度加快。西郊污水处理厂总投资1.1696亿元,2001年五月份开始运转;总投资5100万元,500吨/日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前期工作已完成,预计2001年上半年开工。

“九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8.93亿元,年均增长5.25%,比“八五”时期增长17.95%。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全市铁路营运里程达1154.4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4069公里,新增200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3958公里,等级公路中高速公路59公里。农村交通条件改善。全市新增2个乡(镇)通油路,目前通油路的乡(镇)已达116个;新增26个村通公路,目前已通公路的村达2255个。

全年全市各种方式完成客运量2153.9万人,比上年增长6.38%。其中,铁路客运量740.2万人,下降3.8%;公路客运量1413.7万人,增长7.75%。全市全社会货运量17444.3万吨,比上年增长8.76%。其中,铁路货运量11344.0万吨,增长11.0%;公路货运量6100.3万吨,增长4.91%。全社会货物周转量652.9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6.99%。其中,铁路货物周转量630.41亿吨公里,增长17.5%;公路货物周转量22.56亿吨公里,增长4.78%。全社会旅客周转量24.6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93%。其中,铁路旅客周转量18.82亿人公里,增长9.8%;公路旅客周转量5.86亿人公里,增长10.31%。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83亿元,比上年增长24.55%;完成邮电业务收入6.18亿元,比上年增长27.37%。邮电通信现代化明显提高。到2000年底,电话交换机容量达38.40万门,比上年增长23.27%。全市电话总数净增8.11万户。净增住宅电话用户6.7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1.1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净增4167户,数据通信总用户净增4337户。已通电话的行政村达到1057个。全市拥有邮政局(所)145个,邮电邮路总长度3976公里。全市电话机普及率每百人达到13.4部。

“九五”期间,用于公路建设的投资达24.44亿元,新增公路里程1252公里,比“八五”期末增长44.6%。城市、农村电话交换机容量分别比“八五”期末增加1.34倍和5.11倍。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繁荣稳定。受国家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延长节假日刺激消费的政策、以及大同首届云冈文化旅游节的推动,城乡居民消费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8.47亿元,比上年增长7.74%。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58.70亿元,增长7.75%;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9.41亿元,增长4.66%。分行业看,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4.11亿元,增长8.41%;餐饮业8.23亿元,增长15.44%;制造业零售额4.66亿元,增长4.90%;农业生产者零售额10.01亿元,增长5.88%。

市场物价降幅减少,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继续上涨。据抽样调查,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去年下降2.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增长4.7%,服务项目类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40.7%,居住费用价格指数比上年上升22.2%。

建设晋冀蒙商贸中心城市的工作力度加大,硬件环境有所改观,目前城乡交易市场发展到137个。“九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64%。

七、对外贸易和旅游业

全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93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23%。其中,出口总额2808万美元,增长77.83%;进口到货123万美元,下降88.61%。年末已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达到82户。

旅游事业快速发展。2000年,我市成功的举办了首届大同云冈文化旅游节,开展了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活动,大大地促进了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全年,来我市旅游、观光、友好访问、从事商务以及各项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胞达4.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16%;其中接待外国人4.0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200.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27%。

“九五”期间进口总额1.21亿美元,比“八五”期间增长3.56倍,年均增长34.24%;三资企业由95年的57家增加到82家,五年实际利用外资3.7亿美元,年均增长11%。接待境外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五年年均分别增长8.88%和14.54%。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2000年,在有效实施财政监督,稳步提高财政对社会公共项目的保障程度,进一步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规范财政分配秩序,稳固财政平衡基础等方面作了很多有意义的尝试,通过进行税源摸底,管户入网微机管理,堵塞了税收漏洞,强化了收入征管。通过成立政府结算中心和采购中心,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在全市财力紧张,支出缺口大的情况下,有力地保证全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4.9956亿元,比上年增长4.51%。一般预算收入9.4877亿元,增长5.06%。其中,增值税完成1.79亿元,增长6.17%;营业税完成2.45亿元,下降2.01%;个人所得税1.01亿元,增长19.55%;农业四税0.25亿元,增长71.17%。全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5.78亿元,比上年增长15.21%。其中科学事业费支出增长6.56%,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22.84%;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增长12.69%;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支出增长18.25%,全市财政赤字为25569万元。

金融形势稳定发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74.32亿元,比年初增加17.27亿元,增长6.7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9.97亿元,增加1.32亿元,增长2.2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9.46亿元,增加12.81亿元,比上年增长6.86%。各项贷款余额152.14亿元,下降1.72亿元,比年初下降1.12%。其中工业贷款余额40.61亿元,下降7.52亿元,下降15.62%;农业贷款余额7.36亿元,下降0.79亿元,下降9.69%;乡镇企业贷款余额10.99亿元,下降0.88亿元,下降7.41%;三资企业贷款余额2.83亿元,下降0.13亿元;私营及个体贷款余额1.08亿元,增加0.50亿元。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55.99亿元,现金支出469.16亿元,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13.16亿元,比上年减少4.62亿元,下降19.16%。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全市承保额236.18亿元,比上年下降2.77%。保费收入3.07亿元,比上年增长23.09%。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36亿元,增长14.83%,人身保险费收入1.71亿元,增长30.53%。全年共处理国内财产赔款案11252件,支付种类赔款7771万元,比上年增长15.06%,人身保险支付赔款1166万元,其中短期赔款881万元。

九、科学技术和体育

2000年,全市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建设和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为全市科技创新营创了优惠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氛围。全市科技事业继续深入发展。

科技队伍稳定发展。2000年末,全市已有县以上独立科研机构17个,其中省部属科研机构2个。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86万人,其中高级3570人,中级29322人。

技术创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2000年,全市共组织实施了各级各类工业科技计划36项。其中国家火炬计划1项,国家星火计划1项;省火炬计划4项,省星火计划2项;市攻关计划16项,市星火计划5项,市自筹项目7项。总投资14853万元。这些项目全部完成后,将对我市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产生重大影响。

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科技达标县乡稳步发展。全年,共获省市科技进步奖58项,其中,省级一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2项,省级三等奖8项;市级一等奖18项,市级二等奖17项,市级三等奖12项。全市已有3个县区、68个乡镇实现了科技达标,分别占县区、乡镇总数的27.3%和44.2%。

科技三项费用投入增加。2000年,全年全市市、县级科技三项费用投入达791万元,比上年增长8.21%。其中市级达522万元。农业科技项目、科技信息网络工程建设也有长足发展,此外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

各类教育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4所,其中市属高校1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2所,职业中学28所,普通中学300所,小学2460所。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4265人,在校学生35082人;普通初中招生53653人,在校学生144704人;职业中学招生3243人,在校学生8941人;小学招生60092人,在校学生352181人。

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类教育协调发展。已验收的8个县区有6个已经顺利通过省教委的复查,适龄儿童入学率、普及率、巩固率一直保持在国家要求标准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区达到10个。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总数占普通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50%。全市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9%,复盲率控制在1%以内。与此同时,实用培训、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全面加强,全市共培训职工23万人次,岗位培训12.9万人次,实用技术培训9.5万人次,继续教育培训3887人次。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繁荣。全市在进一步加大扫黄打非力度,坚决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积极清理整顿文化市场的同时,组织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蓬勃向上的文艺表演、竞赛活动。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7个,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13个,博物馆1个。广播电台10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座,电视台3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4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5%,电视人口覆盖率97%。投入400多万元,完成村村通广播电视任务。全市市级和县级报纸4种,共出版42.3万份;各类杂志出版6种、17.6万份。全年组织创作了各类文艺作品30余部,如新编历史剧《北魏宏图》、现代戏《土炕上的女人》和《西部故事》、话剧《嫂娘》等剧目。摄制完成了电视剧《的姐》。同时,图书馆、文化馆、文物保护工作有所加强,对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品位做出了贡献。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卫生医疗机构(不含诊所保健所)290个,床位11248张,卫生技术人员14588人。其中医院、卫生院224个,床位10477张,卫生技术人员12460人。在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中,医生7077人,护师、护士3886人。全市共有卫生防疫、防治、妇幼保健机构47个。卫生技术人员1553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53个,床位1214张,卫生技术人员1859人。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2000年全市共有305名运动员参加了山西省第十一届运动会阶段赛的十个项目比赛,共获得金牌76枚、银牌78枚、铜牌65枚,金牌数、总分数均列全省第二。另外,2000年全国比赛中,我市输送的运动员20人次,在体操、柔道、田径等5项比赛中,23个单项获录取名次,其中8人次获取前三名。摔跤、自行车等项目在2000年全国锦标赛中获得冠军。全民健身工作继续深入发展,各类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市、县、厂矿、学校、乡镇举行各类体育竞赛、表演活动达400余次,参与人数达50万人次。2000年市直接组织全市性体育比赛和活动45次,直接参加人数达6万人次。配合首届云冈文化旅游节共举办了10项大型活动。其中羽毛球热身赛同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特别是市老体协,对开展老年人体育、社会体育做了大量工作,为反对抵制“法轮功”邪教组织做了有益的工作。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一、人民生活与就业

劳动就业工作基本稳定。2000年,全市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共分流安置1.4万人,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51%。截至目前,全市有下岗职工的国有企业415户,下岗职工人数为4.1万人,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有3.4万人。3.4万人领到了基本生活费。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0.4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0.42%。

城乡居民收入有所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605元,比上年增长6.9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736元,比上年增长2.80%。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91元,比上年增长40.30%。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据城乡住房抽样调查,2000年全市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1.92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5.11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有所发展。年末82.9%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全市已参加养老保险的各类企业达1723户,参保职工达25.21万人,离退休人员4.84万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非公有制经济参保率分别为99.3%、85.6%和10%。养老统筹金征缴率达94.3%,失业保险金征缴率达47.3%。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到年底,在232家考核企业中,已有84家企业属自然停产,其中被市政府下文确认其已停止排污行为63家,被县区政府行文确认的21家。通过排污达标验收企业138家,依法关闭企业6家,共有228家企业实现环保达标。全市工业企业达标率为98.3%。全年完成治理项目102个,总投资6124万元。竣工项目形成工业废水处理能力0.62万吨/日,废气处理能力2660839万立方米/每时,固体废物处理能力20800吨/每日。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57.53%,比上年增加23.53%,工业废气处理率95.23%,比上年增加2.5%。2000年新建烟尘控制区25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6.73平方公里。

注:1、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本公报一些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3、人口数据待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正式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