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西

太原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09-12-31 22:21:21 来源:太原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3972次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率先发展第一要务,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着力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地区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得到改善,顺利实现了“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为进一步加快科学发展步伐、建设和谐太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据初步统计,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895.49亿元,比2004年增长1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99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430.67亿元,增长17.0%;第三产业增加值444.83亿元,增长13.4%。人均生产总值26175元,增长14.2%。呈现出第一产业平稳发展、第二产业领先发展、第三产业较快发展的经济运行格局。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十五”时期的五年间,全市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快速递增。

物价指数温和上涨,消费价格总体平稳。2005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1%,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4年上涨1.1%,与2004年3.9%的上涨幅度相比,涨幅减缓2.8个百分点。从分类价格指数看,呈现“五涨、一平、两降”的趋势。上涨的五类是:食品类上涨3.8%,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9%,居住类上涨2.4%。持平的是: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的两类是:衣着类下降3.8%,交通和通讯类下降3.7%。

就业状况进一步好转。年末从业人员160.97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10.68万人,农村从业人员50.29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4.2万人。5.2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4050”人员753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41亿元,比2004年增长1.3%。其中:农业产值19.93亿元,与2004年持平;林业产值1.21亿元,下降25.3%;牧业产值11.42亿元,增长4.9%;渔业产值0.27亿元,增长7.6%。

在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鼓舞下,继续实施“惠农”政策,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达到8.35万公顷,比2004年增加0.33万公顷,增长4.1%。其中:夏粮播种面积0.62万公顷,增长33.7%,秋粮播种面积7.73万公顷,增长2.3%;蔬菜种植面积2.52万公顷,增长2.1%;药材种植面积0.16万公顷,增长24.6%。

全年水产品养殖面积0.35万公顷,水产品产量2932吨,增长7.7%。

全年造林面积0.40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面积0.26万公顷。全民义务植树771.50万株,零星植树354.20万株。新增育苗面积0.07万公顷。

截止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20.52万千瓦,农业有效灌溉面积5.43万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4496吨,比2004年增长2.7%。农村用电量4.55亿千瓦小时,增长0.6%。

乡镇企业继续发展。乡镇企业总产值620.93亿元,增长30.0%;增加值148.14亿元,增长29.9%;营业收入549.64亿元,增长30.6%;上交税金30.14亿元,增长58.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下同)工业增加值292.11亿元,比2004年增长20.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210.39亿元,增长16.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2.0%。从企业隶属关系看,中央企业完成增加值54.22亿元,增长40.0%;省属企业完成增加值138.73亿元,增长9.7%;市属企业完成增加值17.74亿元,增长19.8%;县属及以下企业(含无主管企业)完成增加值81.42亿元,增长28.2%。

产品适销比重较高。全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892.67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4%;非国有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6.3%。

在全市35个行业大类中,增长的有27个,占77.1%。增幅较高的行业有: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66.3%,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57.4%,饮料制造业增长24.0%,炼焦及石油加工业增长36.0%,塑料制品业增长233.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1.0%,金属制品业增长50.4%,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1.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30.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24.1%,通信设备、计算机制造业增长53.2%,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增长78.0%。

在全市统计的95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产量比2004年增长的有48种,占50.5%。能源原材料类产品中:原煤4070.0万吨,增长2.0%;焦炭1196.8万吨,增长5.8%;粗钢352.7万吨,增长9.0%;钢材434.6万吨,增长8.4%;十种有色金属9.6万吨,增长13.8%;盐酸5.8万吨,增长83.9%;烧碱13.9万吨,增长8.8%;合成氨14.5万吨,增长30.7%。食品加工类产品中:食用植物油2.3万吨,增长22.3%;乳制品13万吨,增长18.4%;饮料酒1.7万吨,增长3.6%;软饮料11.3万吨,增长21.9%。服装鞋帽类产品中:服装100.8万件,增长44.2%;皮鞋1.2万双,增长4.5倍。机械制造类产品中:起重机械3.2万吨,增长10.4%;采矿设备5.4万吨,增长66.3%;金属轧制设备2.8万吨,增长36.8%。

经济效益持续好转。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40.39,提高8.83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36.07亿元,增长13.3%;利税总额96.60亿元,增长14.3%。

建筑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完成施工产值480.32亿元,增长17.9%;利税总额20.60亿元,增长21.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77万平方米,其中:实行招标投标承包工程施工面积1549万平方米,增长14.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72万平方米,房屋面积竣工率为22.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8.51亿元,比2004年增长26.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0.21亿元,增长28.5%,其中:中央项目固定资产投资23.09亿元,增长32.1%;省属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75.06亿元,增长97.6%;市属项目投资202.06亿元,下降1.6%。

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26亿元,增长75.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59.55亿元,增长49.4%,其中:工业投资完成258.80亿元,增长50.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39.40亿元,增长1.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9.44亿元,增长5.4%。

在第二产业投资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119.66亿元,增长166.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完成6.96亿元,增长22.2%;通用设备制造业完成8.18亿元,增长39.3%;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11.86亿元,增长33.7%;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信设备制造业完成16.92亿元,增长54.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在第三产业投资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15.67亿元,增长53.3%;卫生、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业完成3.83亿元,增长52.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完成6.44亿元,增长34.6%。

全年投资项目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主要有:新增洗煤160万吨/年,焦炭100万吨/年,纯苯10000吨/年。新增城市供热能力:蒸汽495吨/小时、热水346兆瓦/小时。新建客运站9000平方米。城市道路扩建长度25.3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23.8万平方米。

五、交通和邮电

经济增长带动了交通运输业发展。全年旅客、货物运输量和周转量比2004年有所提高。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4.09亿元,比2004年增长22.2%。新增市内电话交换机10.59万门,总容量达170.89万门。年末市话到达178.26万户,增长4.4%,其中:无线市话41.23万户,增长23.5%;农话到达11.67万户,增长17.5%。移动电话用户190.20万户,增长11.9%。每百人拥有电话112部,增加9部。计算机互联网实际使用用户40.64万户,增加6.15万户,其中:宽带网用户33.67万户。

六、能源

全社会能源工业投资共完成71.29亿元,比2004年增长3.5%。其中:用于煤炭工业的投资26.85亿元,增长112.2%;用于电力工业的投资31.43亿元,增长31.6%。全市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3810万吨,比2004年下降3.4%;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3900万吨,增长14.8%。

能源外输量大幅增长。全年外输煤炭3392万吨,比2004年增长24.3%;外输焦炭949.35万吨,增长145.2%。

七、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在消费需求不断回升的驱动下,消费品零售市场保持了较快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03亿元,比2004年增长15.1%。

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68.04亿元,增长15.0%;县、县以下零售额分别为6.00亿元和9.99亿元,增长36.2%和7.5%。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46.70亿元,增长16.8%;餐饮业零售额33.96亿元,增长0.1%;其他行业零售额3.37亿元,增长7.8%。

八、对外贸易和旅游

受焦炭、煤炭、金属镁为主的资源性产品平均出口价格下降、出口量减少的影响,地区出口出现下滑。全年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33.72亿美元,比2004年下降0.6%。其中:出口21.17亿美元,下降19.5%;进口12.55亿美元,增长64.2%。实现贸易顺差8.62亿美元。

从出口市场看:出口的国家(地区)共130个。对韩国、日本、德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俄罗斯、台湾等十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占72.3%。从产品结构看:出口仍以资源性产品为主,焦炭、煤炭、金属镁三类产品占出口总额的59.3%。

市属出口加速增长,占地区出口的比重上升。市属外贸进出口额达到6.52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70.4%,增速提高7.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82亿美元,增长32.3%;进口2.70亿美元,增长187.2%。市属外贸进出口额占全地区的比重达到19.3%,比2004年上升8.0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水平提高。全年新批准成立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5户,比2004年增加8户,总投资4.86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5.0%;实际利用外资1.65亿美元,增长15.6%。

旅游人数增加,旅游收入增长。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417.87万人次,增长5.9%。其中,国内游客1407.78万人次,增长5.8%;海外游客10.09万人次,增长28.8%。在海外游客中:外国人6.88万人次,香港同胞1.62万人次,澳门同胞0.26万人次,台湾同胞1.33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80.46亿元,增长16.6%。国内旅游收入77.47亿元,旅游外汇收入0.37亿美元。

九、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加速增长。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63.05亿元,比2004年增长35.8%,增速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市级财政完成98.83亿元,增长32.8%;县区财政完成64.22亿元,增长40.3%。完成一般预算收入56.95亿元,增长33.6%。一般预算支出累计执行71.84亿元,增长25.6%。

金融存贷款增长平稳。截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539.25亿元,比年初增长15.3%;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69.14亿元,比年初增长9.6%。在贷款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065.69亿元,增长7.6%;短期贷款余额749.71亿元,增长11.1%。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491.48亿元;现金支出4361.41亿元,净回笼货币130.07亿元。

保险市场快速发展。全年保险企业承保总额3440.38亿元,增长38.0%;保险业务收入27.43亿元,增长14.1%;保险赔款支出5.03亿元,增长1.4%。

十、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工或基本完工,主要有:大东关连接线迎春街打通工程、滨河西路南北延二期工程;新建路、并州路、府西街等10条主要道路路面大修;三给路、食品街、迎新东二条等42条街巷的拓宽改造;太榆路、迎泽大街、长风大街、站前广场的绿化工程和南寨公园一期工程;完成40条道路、22块绿地、8个公园的绿化工程。集中供热扩网710万平方米。完成了3个垃圾中转站设备购置及旧中转站改造工程;完成了杨家堡污水处理厂三王泵站闸门及部分设施的改造。长风大街东延路基工程基本完工;汾河治理美化二期:北段堤岸工程和清淤工程基本完工。

截止年底,城市道路系统由十条南北向主干路、十条东西向主干路和内环、中环、高速外环,并辅以次干路和支路组成。内环、高速外环已全线贯通。全市道路总长度1729公里,道路总面积2296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8.73平方米。

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备供水日供水能力110.4万吨,其中:公共供水86.3万吨,自备供水24.1万吨。全年城市公共供水总量为1.77亿吨,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100%。全市日供气能力188万立方米,全年供气总量达4.82亿立方米。已实施各类城市供热建筑面积6386万平方米,其中:集中供热率为73.0%。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用电307.39千瓦小时。

全市共有公交车辆1489辆,标准运营车辆为1977标台,运营线路102条,线路总长度1541公里。年客运量3.29亿人次,年行驶里程8500余万公里。万人拥有公交车辆7.43标台;共有出租汽车8292台。

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厂10座,日设计处理能力为54.8万吨/日。全市平均日产生活垃圾约2300吨,已启用4个垃圾填埋场,年清运生活垃圾83.7万吨,无害化处理量67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80%。

截止年末,全市绿化覆盖面积7120.81公顷,园林绿地面积6125.67公顷,公共绿地面积1688.86公顷。建城区绿化覆盖率36.1%,绿地率31.1%,人均公共绿地8.28平方米。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一、科学技术和教育

继续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安排176项科技发展项目,市本级科技三项费投入4705万元。全市共有独立科研机构110所,工作人员1.39万人。全市技术市场共登记技术合同78项,合同金额8558万元。

开发区快速发展。截止年末,高新区、经济区、民营区共有入区企业2147家,比2004年增加321家,全年实现科工贸总收入554.13亿元,增长50.0%。

气象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在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及防雹减灾工程方面引进了等离子大屏幕显示器;完成两库一室标准化炮站试点;风云2号静止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安装调试成功。全年共发送农气旬报36期1800份,雨情报35期1750份,为组织指挥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共有高等院校32所,其中:高职院校21所。招收本科、专科学生78119人,比2004年增加17049人,在校学生245312人,增加45839人;中等专业学校28所,在校学生52933人;技工学校(包括技工部)54所,在校学生30862人,增加10525人;普通中学251所,在校学生222462人,增加4882人;职业中学19所,在校学生9917人;小学1003所,在校学生317752人;幼儿园896所,在园儿童83781人。

继续巩固学前三年教育普及成果,全市幼儿园平均入园率达到90%,城区达到96%。按照高水平、高质量、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继续巩固“普九”成果,全市小学生入学率达99.9%,巩固率达99.9%以上;初中生入学率达99.5%,巩固率保持在98.5%以上。全年新创建优质小学72所、优质初中28所,总数分别达到384所和114所。普通高中学校招生24057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4121人,普高与中职招生人数比继续稳定在1:1。2005年高考录取率达到63%,保持全省第一。

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绩。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开课率高中达到100%,初中为90%,小学为70%。新建成标准校园网30个,累计已达110个;新增计算机5000台,总数达2.9万台;新建多媒体教室500个,总数达1800个。

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6个,演职人员1720人。群艺文化馆12个,博物馆3个。公共图书馆10个,总藏量341.1万册(件),其中,古籍38.9万册,图书245.1万册。国家综合档案馆11个,馆藏档案资料45.4万卷(册)。广播电台2座,节目11套,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电视台2座,节目11套,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和转播台4座。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8.5%,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8.0%。

医疗卫生工作继续加强。全市共有医疗机构2887个,实有医疗床位22255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7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1132人,其中:执业医师11964人,执业助理医师1151人,注册护士10978人。每千人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9人,其中:每千人拥有医生4人。城乡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79.1%。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6.1%。

体育事业全面推进。竞技体育蓬勃发展,在全国第十届运动会上,我市运动员获得4金2银1铜的好成绩。获得了2008年自行车BMX世界锦标赛暨奥运会预赛主办权。市民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社区健身设施大力改善,安装全民健身器材的社区达到395个。全市97.6%的中小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优秀率为13.9%,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为97.9%,优秀率为22.8%。

十三、环境保护

2005年,全市环保工作以创建山西省环保模范城市和实现市区大气、水体环境功能区达标为目标,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深入开展控制结构性污染、工业污染源排放稳定达标、遏止扬尘污染、燃料结构调整四项重点工作。

全年受理建设项目环保审批447项,分期分批关停了市区水泥竖窑、用原煤加热的小型轧钢生产线、30万吨以下的小洗煤厂,共117个污染严重的企业和落后生产设施。同时积极引导、支持发展用煤气加热的金属镁生产工艺等一批污染轻、工艺先进的项目,进一步推动了全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全市列入达标考核的工业企业中,完成达标治理任务的712个,达标治理任务完成率99.7%。同时以重点工业企业限期治理为手段,着力削减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组织实施了7项改善环境质量的重点工程。

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市建筑工地环境治理的实施意见》,对市区355个建筑施工工地进行了严格的环境管理;对14家企业24处大型料堆(场)进行了限期治理。10台喷雾洒水车投入运营,对市区32条主要干道定时洒水冲洗,市区主要街道的道路扬尘有所控制。

制定了《太原市洁净型煤标准》,全年共拆除和更新燃煤锅炉543台,减少原煤散烧38.9万吨,新建成8平方公里的无燃煤区,无燃煤区扩大到17平方公里。全市常年运行的锅炉中,清洁燃料和洁净燃料的使用率达到90%以上。

空气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共出现二级以上天气245天,比2004年增加21天。市区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为0.139毫克/立方米,下降15.2%;二氧化硫浓度年日均值为0.077毫克/立方米,下降2.5%;二氧化氮浓度年日均值0.020毫克/立方米,下降9.1%。综合污染指数由上年的3.23下降到2.92。

十四、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据2005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全年出生人口2.9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71‰,比2004年下降0.60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52万人,死亡率为4.44‰;自然增长率为4.27‰,比2004年下降0.26个千分点。

年末全市总人口342.8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82.5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2.4%;乡村人口60.3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7.6%。男性人口175.33万人,女性人口167.52万人,性别比为104.66:100。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76元,比2004年增长1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02元,增长13.7%,增幅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增加带动了消费支出增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806元,比2004年增长9.8%。在八大类消费支出中增长较快的有三项:衣着支出增长24.1%,医疗保健支出增长35.7%,杂项商品与服务支出增长31.5%;增长相对平稳的有三项:食品支出增长5.5%,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3.4%,居住支出增长14.5%;下降的有两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下降0.4%,交通及通信支出下降2.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居民储蓄保持快速增长。截止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24.92亿元,比年初增长25.7%。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50.39亿元,增长26.6%;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4.53亿元,增长16.0%。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住宅施工面积842.66万平方米,比2004年增长38.0%,住宅竣工面积358.10万平方米,增长52.1%。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3.16平方米,比2004年增加0.52平方米。农村新建住宅建筑面积80.94万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8.6平方米,增加0.8平方米。

人民生活得到较好保障。全市参加养老保险人员57.5万人,离退休人员23.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业职工67.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47.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已达76.1万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继续加强,城市低保覆盖人口达到10.5万人;全面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5万农民享受了政策待遇。

社会福利事业日益发展。年末全市城镇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703个,社区服务中心8个;各类福利院47所,床位1179张,收养730人;农村定期救济户数为4149户,其中:五保户3744户,农村临时救济人员10030次;为困难群众发放救济款518万元。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以现价计算,增长速度以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