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西

太原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09-12-31 22:16:35 来源:太原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199次

( 2003 年 3 月 21 日)

2002 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市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顺利实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经济总量快速增加,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工业生产实现了速度与效益的同步快速增长,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财政收入增加,国内市场繁荣,对外贸易活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了率先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总体运行速度加快。据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 433.6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5% ,增速比上年提高 3.2 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6.03 亿元,增长 14.0% ;第二产业增加值 215.69 亿元,增长 13.5% ;第三产业增加值 201.92 亿元,增长 13.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3603 元,比上年增长 11.1% 。

市场物价持续走低。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 97.4% ,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 2.6% 。分类别看,除烟酒及用品价格上升 1.1% 以外,食品下降 0.6% ,衣着下降 3.3%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 4.0%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下降 7.5% ,交通和通讯下降 3.3%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 4.0% ,居住价格下降 1.8% 。

劳动就业压力较大。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 152.81 万人,比上年减少 4.17 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 103.81 万人,农村从业人员 49.00 万人。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下岗职工 4.41 万人,安置下岗职工 1.85 万人,再就业率达 42% 。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 3.93 %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困扰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经济增长内在动力仍显不足,结构性矛盾、活力不强的问题仍未根本好转,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局面尚未形成,就业压力较大,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农业生产在经历了连续三年严重旱灾后, 2002 年气候条件有所好转,农业生产走出低谷,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 26.9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2%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 26.33 万吨,增长 26.8% ,扭转了上年下降的局面。多数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增加。

表一:                           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量(吨)比2001年增长%

粮食 263280  26.8

其中:秋粮 222816  36.7

油料   13226207.4

棉花       564 -26.8

蔬菜1315380    3.9

其中:商品菜1056252    2.1

果用瓜    24951  64.7

水果    44559  26.0

表二:                    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

单位产量比2001年增长%

肉类产量吨51584  5.6

其中:猪肉吨37950  4.5

牛羊肉吨 729413.2

奶类产量吨6524426.0

其中:牛奶吨6521026.2

禽蛋产量吨45503  1.4

生猪出栏万头49.93  2.6

大牲畜年末存栏万头10.5010.6

猪年末存栏万头35.32  4.2

羊年末存栏万只55.4112.0

家禽年末存栏万只475.65   1.2

植树造林工作取得新进展,退耕还林成效显著。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 44.97 千公顷,比上年增长 171.6% ;零星植树 1062.99 万株,增长 59.5% ;新增育苗面积 1250.30 公顷,增长 24.0% 。

全市渔业养殖面积 3290 公顷,水产品产量 2275 吨,比上年增长 11.5% 。

截止年末,全市农业有效灌溉面积达 53.86 千公顷;拥有机械总动力 12.22 亿瓦特,比上年增长 0.7% ;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 ( 折纯 )23731 吨,增长 2.5% ;农村用电量 4.33 亿千瓦小时,增长 3.8% 。

乡镇企业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乡镇企业总产值 244.27 亿元,增长 27.9% ;增加值 56.58 亿元,增长 30.6% ;营业收入 202.89 亿元,增长 31.1% ;上交税金 5.68 亿元,增长 65.4%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市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 500 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共完成工业增加值 115.0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0% 。其中,市及市以下企业完成增加值 33.52 亿元,增长 20.3% 。

表三:                         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

增加值(亿元)比2001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5.0015.0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94.1711.7

其中:国有企业  24.3712.3

集体企业   4.7014.3

股份合作企业   1.9142.0

股份制企业 76.0121.1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6.11-4.3

其他经济类型   1.9021.3

其中:轻工业 17.63  6.0

重工业 97.3717.1

按工业总产值统计,在全市 35 个行业大类中,比上年增长的有 28 个,占 80% 。其中高速增长的有:食品制造业增长 135.2%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增长 122.5% ,造纸及纸制品业增长 67.0%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增长 62.4%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 45.3% ,普通机械制造业增长 34.9% 。

多数产品产量增长。全市统计的 206 种主要工业产品有 115 种产量比上年增长,占 55.8% ,增长幅度在 10 % 以上的有 71 种。其中,机制纸增长 64.6% ,金属切削机床增长 62.6% ,焦炭增长 54.3% ,印染布增长 41.7% ,油漆增长 27.3% ,原煤增长 24.7% ,呢绒增长 19.4% 。全市主要产品产量下降幅度较大的有:纯碱下降 87.9% ,合成氨下降 54.0% ,铜下降 41.8% ,化学纤维下降 41.8% ,饮料酒下降 33.8% ,化肥下降 29.7% ,平板玻璃下降 26.5%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好转。全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 82.17 ,比上年提高 6.26 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 5.29 亿元,增长 39.8% ;利税总额 31.92 亿元,增长 18.2% 。

产品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新产品产值达 17.37 亿元,比上年增长 27.5% 。

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较好。工业产品销售产值达 371.21 亿元,比上年增加 43.84 亿元,产销率为 97.6%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销售产值 297.06 亿元,产销率为 98.3% ;非国有企业实现销售产值 74.15 亿元,产销率为 94.9% 。

能源生产态势良好。一次能源生产折标煤 2860.06 万吨,比上年增长 48.8% ,增幅比上年提高 42.1 个百分点;二次能源生产折标煤 3420.71 万吨,比上年增长 26.7% 。

建筑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完成增加值 45.4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7.6% ,利税总额 7.26 亿元,增长 10.0% 。全员劳动生产率由上年的 98538 元 / 人提高到 108392 元 / 人。国有建筑企业施工工程 8311 个,实行招标投标工程 6037 个,占全部施工工程的 72.6% ,招标投标承包面积 798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17.9% 。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853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7.3% ;房屋建筑竣工面积 217 万平方米,房屋面积竣工率为 25.5% 。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随着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环境的进一步好转,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47.60 亿元,增长 20.3% ,增幅比上年提高 3.2 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 52.29 亿元,增长 5.5% ;更新改造投资 51.06 亿元,增长 32.1% ;房地产开发投资 29.44 亿元,增长 39.3% ;其他投资 14.81 亿元,增长 10.9% 。

市属固定资产投资 77.27 亿元,增长 27.0% 。其中,基本建设投资 24.19 亿元,增长 14.0% ;更新改造投资 9.49 亿元,增长 35.7% ;房地产开发投资 29.44 亿元,增长 39.3% ;其他投资 14.15 亿元,增长 22.8% 。

中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25.55 亿元,比上年下降 7.2% ;省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44.78 亿元,增长 30.5% 。

全市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完成 140.37 亿元,比上年增长 20.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 0.64 亿元,增长 52.3% ;第二产业完成投资 70.48 亿元,增长 25.6% ,其中,冶金工业增长 72.1% ,化学工业增长 19.5% ,炼焦工业增长 8.3% ,轻纺工业增长 7.4% ,电力工业增长 7.2% ,煤炭工业下降 17.9%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 69.25 亿元,增长 16.0% ,其中,文教卫生体育事业投资增长 43.7% ,社会服务业投资增长 16.5% ,邮电通信业投资下降 53.2% 。

在 1602 个施工项目中,当年建成投产的达 1109 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 69.2% ;当年新增固定资产 163.82 亿元,增长 47.6% 。

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措施项目新增生产能力 ( 或效益 ) 主要有:原煤洗选 350 万吨 / 年,焦炭 186 万吨 / 年,轮胎外胎子午胎 5 万条 / 年,碳素 1000 吨 / 年,新增城市公交车 63 辆,城市供热能力:蒸气 2797 吨 / 小时、热水 262 兆瓦 / 小时,新增城市排水管道铺设长度 17.12 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长度 10.61 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 31.24 万平方米。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各种运输工具的运输量、周转量如下:

表四:                          运输工具运输量、周转量

单位2002年比2001年增长%

货物运输量万吨21855.25.5

铁路万吨12217.96.7

公路万吨  9633.23.9

航空万吨        4.1-22.5

货物周转量百万吨公里44291.011.1

铁路百万吨公里40472.811.9

公路百万吨公里  3818.23.8

旅客运输量万人次  4323.96.6

铁路万人次  2082.8-1.4

公路万人次  2159.310.5

航空万人次      81.840.8

旅客周转量百万人公里  7858.4-4.3

铁路百万人公里  6176.6-4.8

公路百万人公里  1681.8-2.9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36.89 亿元( 2000 年价格),增长 9.1% 。市内新增局用交换机 19.5 万门,总容量达到 117.5 万门。年末市话到达 112.9 万户,增长 24.8% ,其中,无线市话 17.46 万户,增长 2.6 倍;农话到达 5.30 万户,增长 39.5% ;移动电话用户 70.90 万户,增长 15.3% 。城乡话机普及率每百人 38 部。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 29.42 万户,增长 65.4% 。

六、国内贸易

国内消费品零售市场繁荣。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80.96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3% 。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 119.74 亿元,增长 36.2% ;餐饮业零售额 24.52 亿元,增长 13.0% ;其他行业零售额 36.70 亿元,下降 28.8% 。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 27.08 亿元,下降 0.5% ;非国有经济零售额 153.88 亿元,增长 14.9% 。

分城乡看:城市零售额 168.13 亿元,增长 12.1% ;县及县以下的零售额 12.83 亿元,增长 14.8% 。

七、对外贸易和旅游

对外经济交流继续扩大。全年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 ( 海关口径 )16.42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4.2% 。其中,出口 11.80 亿美元,增长 12.1% ;进口 4.62 亿美元,增长 71.8% ,实现贸易顺差 7.18 亿美元。

从出口市场看,继续巩固亚洲市场,努力开拓拉丁美洲等市场,呈现多元化格局。对韩国出口 2.86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0.1% ,对日本出口 1.65 亿美元,增长 29.3% ,对韩、日两国出口占地区出口总额的 38.2% 。对美国出口 0.89 亿美元,增长 4.9% ;对拉丁美洲出口 1.33 亿美元,增长 127.4% ;对欧洲出口 2.12 亿美元,下降 5.7% 。

从出口产品结构看,仍以初级产品为主。其中:煤炭、焦炭、玉米、耐火粘土等初级产品出口 7.71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5.7% ,占地区出口总额的 65.3% ;镁锭、铝锭、体育器材、不锈钢等工业制品出口 4.09 亿美元,占地区出口总额的 34.7% 。

市属外贸进出口总额 1.80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8.2% 。其中,出口 1.43 亿美元,增长 10.3% ;进口 0.37 亿美元,增长 0.9%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引进外资成效显著。新批三资企业 32 户,比上年增加 10 户。总投资 2.02 亿美元,增长 1.4 倍;合同外资 1.18 亿美元,增长 2.6 倍。当年实际利用外资 0.99 亿美元,增长 43.2% 。

旅游业快速发展。我市以旅游黄金周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并对主要旅游景点晋祠风景区、神堂沟温泉旅游度假区进行了综合整治。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 1043.20 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 1037.00 万人次,海外游客 6.20 万人次,其中,外国人 4.61 万人次,香港同胞 0.63 万人次,澳门同胞 0.33 万人次,台湾同胞 0.63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35.7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1% 。国内旅游收入 33.53 亿元,增长 14.5% ;旅游外汇收入 0.27 亿美元,增长 46.7% 。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增速加快。财政总收入完成 46.71 亿元,比上年增长 21.6% (包含两个省直税务分局,财政总收入完成 72.51 亿元,增长 12.9% ;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26.78 亿元,增长 13.7% )。一般预算支出执行 36.81 亿元,增长 23.8% 。

金融存贷款增加。截止年末,全市金融各项存款余额 1371.42 亿元,比年初增长 23.0% ;各项贷款余额 1055.45 亿元,比年初增长 29.1% 。全年银行现金收入 1774.97 亿元,现金支出 1711.18 亿元,净回笼货币 63.79 亿元。

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 15.58 亿元,比上年增长 36.0% ;赔款支出 2.94 亿元,增长 24.0% 。

九、城市建设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绩突出。胜利桥加宽、和平北路南段、滨河东路向北延伸、南中环中段、旧晋祠路南段、柴西路拓宽改造工程的完成,以及迎春街、城坊东街、康乐东街、劲松南北路等 42 条街巷的拓宽改造,进一步缓解了市区交通压力。

截止年末,全市共拆除违章建筑和临时建筑 310 万平方米,取缔马路市场 185 个,新建规范蔬菜市场 90 个,完成便道铺装 115 万平方米,整饰建筑立面 671 万平方米,新增绿地 317 万平方米,完成了 32 条主干道、出口路的整治、美化和亮化,改造了 20 个交通路口和 19 个港湾式公交站点。对滨河东路建筑物实施了平改坡、亮化和立面整饰。对市内主要街道路灯进行了安装和改造,全市新增路灯、装饰灯 4.1 万盏,灯饰拥有量比上年翻了一番。对 125 条小街巷和 24 个小区进行了治理,城市面貌进一步改善。

年内新增集中供热能力 600 万平方米,新增煤气供气能力 1.1 亿立方米。全年竣工经济适用房 46.5 万平方米。城市管道煤气普及率为 83.7% ,自来水管道总长 665 公里,日生产自来水 46.3 万吨,每日每人用水量 122 公升。防洪堤长度 128 公里,排污管道长度 521 公里,污水处理厂 6  个,日处理污水能力 34.8 万吨。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用电 219.2 千瓦小时。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围绕“科教兴市”战略主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实施清洁能源行动,促进了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由市科技局申报完成科研成果 32 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 2 项,国际先进水平的 10 项,国内领先水平的 18 项,国内先进水平的 2 项。全市共有独立科研机构 106 所,工作人员 1.10 万人。太原专利事务所年内共接收专利申请 135 件,年内有 88 件专利被中国专利局正式授予专利权。全市技术市场共登记技术合同 267 项,合同金额 3520 万元。

开发区建设健康发展。截止年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区企业 1100 家,增长 12.2% ;全年实现科工贸总收入 158.4 亿元,增长 46.4% ;实现利税 17.1 亿元,增长 54.1% 。

天气预报准确率和服务水平提高。全市六个县(市、区)气象局全部建成国内最先进的气象信息地面接收站;建成五个(四要素)自动气象站;在尖草坪区气象局建成国家二型自动气象站(七要素)并投入试运行,建成太原多普勒天气雷达站并投入试运行;人工增雨防雹工作成绩突出,全市形成了高空飞机增雨、地面高炮防雹、流动火箭车增雨的立体化、多天候、全方位的增雨防雹作业体系。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普九”成果巩固提高,小学生流失率、初中生辍学率分别控制在 0.5% 和 1.5% 以内。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高考升学率达到 64.9% ,比上年提高 5.7 个百分点。年末共有高等院校 12 所,招收本科、专科学生 43133 人,比上年增加 6437 人,在校学生 121734 人,增加 20504 人;中等专业学校 49 所,在校学生 83685 人,减少 2397 人;技工学校 ( 包括技工部 )53 所,在校学生 11023 人,增加 1719 人;普通中学 244 所,在校学生 198447 人,增加 12910 人;职业中学 30 所,在校学生 11166 人,减少 69 人;小学 1282 所,在校学生 300956 人,增加 7341 人;幼儿园 926 所,入园儿童 91168 人,减少 6247 人;成人高校在校学生 ( 包括夜大、函授 )106418 人。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共拍摄制作广播剧 4 部 8 集,电视剧 5 部 41 集。成功举办了首届晋阳文化艺术节。《女子车技》节目在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杂技大赛中获“金狮奖”。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 16 个,演职人员 1669 人。群艺文化馆 11 个,博物馆 2 个。公共图书馆 10 个,总藏量 324.9 万 ( 册、件 ) ,其中,古籍 33.3 万册,图书 187.8 万册。各类档案馆 19 个,馆藏档案资料 170.7 万卷 ( 册 ) 。广播电台 2 座,节目 9 套,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 1 座。电视台 2 座,节目 11 套,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和转播台 4 座。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为 98.2% ,电视人口覆盖率为 97.5% 。全市图书出版总印数 13266( 万册、万张 ) ,杂志出版总印数 4214 万册,报纸出版总印数 39338 万份。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共有医疗机构 2014 个,医疗床位 22484 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 7 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 26738 人,其中,执业医师 10884 人,执业助理医师 972 人,注册护士 9308 人。每千人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 8 人。社区卫生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4 个、服务站 158 个,受益人群达 150 余万人。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率达 92.0% 。

体育事业全面推进。全民健身、竞技体育蓬勃发展,全年举办各类全民健身活动 60 余次,参加活动的人数达 10 余万人,有 12 个单位被授予“山西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14 人被授予“山西省群众体育先进个人”。全市 94.0% 的中小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优秀率为 13.3% ,均比上年有所提高。成功承办了第十一届省运会,夺得金牌总数和总分第一名。有 6 名运动员参加了世界性比赛, 55 名运动员参加了全国性比赛,并有 1 人破 1 项全国纪录, 5 人 2 项 2 次破全省纪录。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二、环境保护

环保工作力度加大。以环境功能区质量达标为中心,积极推进企业达标升级、蓝天、碧水、生态、净化五大工程。

对占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 80% 以上的重点工业企业下达了污染物排放总量五年削减计划和年度指标;在 59 台 20 吨以上锅炉安装了烟气自动监测仪;在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 80% 以上的 12 家企业的排污口安装了废水在线监测仪。

兴华街以北地区建成第一个面积 9 平方公里无燃煤采暖区,限期停用和拆除集中供热范围内 102 个单位分散燃煤采暖锅炉 157 台。制定和实施了《太原市二氧化硫排污交易管理办法》。

切实保护汾河水库水质,对娄烦县境内 42 家选矿、煤矿企业进行了整顿;对 27 家医院进行了限期治理;在 21 个造纸企业和 58 家电镀企业实施了水污染排放许可证制度。

在市区主要道路进出口布设 5 个固定检测点进行机动车尾气检测,对不达标车辆进行了尾气治理。进一步扩大摩托车禁行线路。在市区主要街道推行机械化清扫,面积达到 60 万平方米。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市区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为 0.177 毫克 / 立方米,比上年下降 14.1% ;二氧化硫浓度年日均值为 0.129 毫克 / 立方米,下降 15.7% ;二氧化氮浓度年日均值为 0.037 毫克 / 立方米,下降 15.9% 。三项指标平均下降 15.2% 。全市Ⅱ级以上天数比上年增加 33 天,达到 153 天。地表水中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两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功能区标准,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 83.3% ,基本实现了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要求。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低速增长。据 2002 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全年出生人口 3.38 万人,人口出生率为 10.02 ‰,比上年下降 0.15 个千分点;死亡人口 1.48 万人,死亡率为 4.39 ‰;自然增长率为 5.63 ‰,比上年下降 0.30 个千分点。

年末全市总人口 338.29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277.02 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81.9% ;乡村人口 61.27 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18.1% 。全市常住人口 322.24 万人,其中,市辖区人口 245.69 万人;非农业人口 217.37 万人,农业人口 104.87 万人。全市家庭户均人口为 3.74 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收入渠道的拓宽,社会保障面的扩大,以及提高工资的翘尾影响,使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7376 元,比上年增长 13.5% ,人均消费支出 5989 元,比上年增长 16.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 3077 元,比上年增长 12.4% 。

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551.35 亿元,比年初增长 17.2% 。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499.53 亿元,比年初增长 18.3% ;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51.82 亿元,增长 7.7% 。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强化。全市有 52.41 万名企业职工和 20.46 万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养老保险,职工养老保障覆盖面为 95.1% ; 66.73 万名企业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达 97.0% ; 41.50 万职工参加了生育保险;已有 50.55 万人登记参加了医疗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取得突破,截止年末,有 8.47 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比 2001 年末增长 106.5% ,发放保障金 5729.94 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

社会福利事业日益发展。年末全市城镇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 444 个,社区服务中心 38 个;各类福利院 58 所,床位 1227 张,收养各类人员 713 人;农村集中供养五保户 273 人,分散供养 976 人。全市发放救灾款 637.70 万元,救济受灾群众 5 万余人,农村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注: 1 、国内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产值指标绝对数以现价计算,增长速度以

可比价格计算。

2 、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