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西

山西省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09-12-31 19:26:51 来源:山西省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042次

2000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中心,大力扶持潜力产品,不断深化改革,全面加强管理,积极推进“五项创新”,努力实现“三个提高”,使全省经济运行初步摆脱了前几年持续减速运行的局面,出现了积极趋好的变化,实现了“九五”时期国民经济持续保持稳定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国民经济运行出现重要转机。初步统计,全年全省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640.1亿元,比上年增长7.7%,增幅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扭转了1996年以来增幅逐年回落的局面。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8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835.7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636.4亿元,增长7.4%。全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胜利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九五”时期,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新进展,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脱困目标基本实现。全省34户优势企业已全部进行了公司制改造,有80%的国有中小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制。全省列入国家债转股的25户企业,有23户与金融资产公司签订了协议,当年有天龙集团、神州股份、西山煤电、太化股份4户企业发行股票并成功上市。全年全省通过发行股票、上市公司实施配股及增发新股,实现证券融资71.98亿元。81户地方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扭亏脱困取得明显成效。通过继续实施“四长”攻坚责任制,采取兼并破产、债转股、封闭贷款、剥离不良资产、治乱减负等多项措施,使70%以上的地方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实现了扭亏消亏,圆满完成了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目标。

结构调整成功起步。按照“一年起步、两年入轨、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要求,全省列入调产起步的项目,大部分已经启动和开始启动。关铝股份10万吨电解铝改造项目已全部投入运行,山焦90万吨焦炉易地改造、太重祁县聚合物有限公司特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山西绿州纺织有限公司出口大麻纺织品生产线改造、清徐东盛焦化公司70万吨捣固焦、丰喜肥业73万吨尿素等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太钢50万吨不锈钢系统改造工程、三维集团年产25万吨1,4—丁二醇项目、山西汾河生化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柠檬酸改造、榆次液压件厂高技术液压泵系统、大同焦炭企业总公司30万吨水煤浆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劳动就业工作基本稳定。年末全省全社会从业人员1392.3万人,比上年减少9.9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430.4万人,减少25.3万人;农村从业人员961.9万人,增加15.4万人。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36%。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2%,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所有制结构不协调,城镇化发展水平低;改革相对滞后,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因素依然存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不够,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提升力度不大;下岗失业人员较多,社会就业压力加大。

二、农业

2000年,面对遭受严重旱灾等困难,全省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杂粮、干鲜果、草食畜牧、蔬菜等四大产业,初步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商品粮基地和小杂粮基地,促进了全省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

种植业生产取得了较好收成,多数农作物增产。根据抽样调查资料核定,全年全省粮食总产量为85.34亿公斤,比上年增产3.17亿公斤,增长3.85%。其中夏粮产量21.86亿公斤,比上年减产5.24亿公斤,下降19.32%;秋粮产量63.48亿公斤,比上年增产8.40亿公斤,增长15.25%。全省棉花产量为4.48万吨,比上年增产1.79%;油料产量44.83万吨,增长75.46%;甜菜产量21.03万吨,增长2.69%;蔬菜产量920.34万吨,增长27.9%;水果产量204.49万吨,下降2.74%。

造林绿化工作有新的发展。2000年,全省在积极调整树种结构的同时,狠抓优良品种的选育、引进、试验与应用,重点推广径流林业造林、容器苗造林技术、ABT生根粉与座底水栽植相结合造林技术、带土坨大苗栽植等成套抗旱造林技术,确保了林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据统计,全省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404.86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36%。其中营造防护林239.67千公顷,增长14.01%;营造经济林113.05千公顷,增长8.08%。

畜牧业生产继续发展。据初步统计,2000年,全省肉类总产量65.05万吨,比上年增长4.41%,其中猪牛羊肉产量59.25万吨,增长3.54%;牛奶产量33.53万吨,增长10.85%;禽蛋产量40.33万吨,增长6.60%。年末大牲畜存栏309.26万头,猪存栏519.52万头,羊存栏1058.42万只。

渔业生产持续增长。2000年,全省水产品产量2.60万吨,比上年增长2.34%。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省有效灌溉面积1105.0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19%。全年全省化肥施用量(折纯)86.99万吨,增长1.12%;农村用电量53.14亿千瓦小时,增长6.2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增速明显加快。全年全省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445.06亿元,比上年增长9.72%,增速比上年提高5.57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增加值52.46亿元,增长7.12%,比上年提高4.80个百分点;重工业增加值392.60亿元,增长10.21%,比上年提高5.71个百分点。全年全省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14.5亿元,比上年增长8.6%。

国有企业强劲增长,集体企业稳步回升,股份制、外商港澳台企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全省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12.47亿元,比上年增长9.62%,增速比上年提高9.43个百分点;集体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0.66亿元,增长3.82%,扭转了上年下降5.3%的趋势;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1.84亿元,增长11.41%;外商港澳台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45亿元,增长18.83%。全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56.96亿元,增长10.67%,增幅比上年提高4.27个百分点。分隶属关系看,中央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5.02%;地方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43.86亿元,增长8.73%,其中省属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5.31亿元,增长11.52%,省属以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08.55亿元,增长7.5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新产品产值快速增长,产销衔接继续向好。全年全省实现新产品产值30.86亿元,比上年增长40.96%,全年全省工业产品销售率96.81%,比上年提高0.28个百分点。

多数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全省统计的326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201种比上年增长,占61.66%。其中增长幅度在10%以上的有,洗精煤增长11.10%,纱增长22.53%,丝增长13.98%,机制纸板增长26.37%,机焦增长14.44%,化学纤维增长52.28%,平板玻璃增长26.61%,生铁增长13.53%。发电量比上年增长9.7%,是1996年以来增幅最大的年份。煤炭行业全年生产原煤25152万吨,比上年增长1.04%。全省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下降幅度较大的有,家用洗衣机比上年下降32.26%,软饮料下降28.81%,硫酸下降16.92%,纯碱下降16.44%,合成洗涤剂下降9.63%。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企业亏损明显减少。全年全省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98.42亿元,比上年增长14.36%;实现利税113.47亿元,增长31.5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81.26亿元,增长36.02%;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80.30%,比上年提高10.9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23.12亿元,比上年减亏28.9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19.08亿元,减亏32.46%,亏损面由上年的24%下降到23.64%。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全省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58.08亿元,税金总额5.96亿元。施工工程个数13366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8737个,占全部施工工程个数的65.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59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235.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708.2万平方米。

地质勘查取得新进展。全年地质勘查行业完成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58440米,新发现矿产地1处。探明高岭岩储量947万吨,其中A+B+C级136万吨,D级811万吨。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稳步增加,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全省全社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5.1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国有经济投资420.4亿元,增长5.3%;集体经济投资50.0亿元,增长48.4%;城乡居民个人投资47.2亿元,增长27.2%;其他各种经济类型投资107.5亿元,增长2.3%。全省的投资结构正沿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积极改善。

更新改造投资大幅度增加。受扶持潜力产品增加技改投资的推动,全年全省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10.8亿元,比上年增长29.2%,是1994年以来增长幅度最大的年份,固定资产投资长期重基建、轻更改的倾向得到初步扭转,更新改造投资成为全省增加投资的重点。

制造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省制造工业完成投资86.2亿元,比上年增长43.8%。其中,轻纺工业完成投资9.3亿元,增长41.9%;炼焦工业完成投资11.8亿元,增长1.5倍;化学工业完成投资12.3亿元,增长21.8%;冶金工业完成投资28.6亿元,增长44.6%;机械工业完成投资18.4亿元,增长45.3%。

农林牧渔业和城建环保投资继续加强。全年全省基本建设投资32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农林牧渔业投资完成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倍,投资比重由上年的0.8%上升到1.7%;能源、原材料工业完成投资135.9亿元,增长18.8%,投资比重由上年的35.7%增长到41.8%;运输邮电通信业完成投资72.9亿元。下降26.1%,其中公路建设投资完成49.1亿元,下降25.6%,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30.8%下降到22.4%。城建环保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全年全省城市煤气和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完成10.6亿元,比上年增长5.6%;城市社会服务业投资完成10.4亿元,增长54.6%。

房地产投资在近年连续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仍保持一定增长。全年全省房地产业开发投资36.7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住宅投资25.0亿元,降低7.4%,占到房地产投资总额的68.1%;全年竣工房屋面积29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5%;商品住宅竣工面积26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9%;商品房销售面积18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7.8%。

一批重点工程建成投产。全年全省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重点施工项目23个。全部建成投资项目6个,比上年增加2个。朔黄铁路、京大高速公路、夏汾高速公路,晋焦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鹳雀楼复建工程完工。汾河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长邯高速公路路基工程建设全线告捷,万家寨引黄等工程正在抓紧建设。

全省基本建设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煤炭开采51万吨、洗煤200万吨、发电机组容量144万千瓦、城市煤气生产能力10万立方米/日、新建高速公路115公里。

“九五”期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467.1亿元,比“八五”时期增长1.13倍,平均每年增长16.3%。

五、能源

2000年,全省紧紧抓住能源市场不断趋好的良好机遇,在坚持总量控制,继续关井压产的同时,积极转变营销策略,努力开拓省外市场,使全省的能源生产积极回升,能源销售出现近年来少有的旺销局面。

能源生产积极回升。全年全省能源工业投资共完成164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基建更改用于煤炭工业的投资34.6亿元,下降8.9%;用于电力工业的投资113.8亿元,增长23.3%。煤炭工业和电力工业的投资比例由1991年的55.7:44.3进一步调整为23.2:76.8。全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2.14亿吨,比上年增长1.1%;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1.15亿吨,比上年下降1.4%。

能源外输量较快增长。全年全省共外输煤炭2.25亿吨,比上年增长6.68%,其中出口煤炭2736万吨,增长37.21%,外输煤炭占煤炭产量的比重由上年的79.91%上升到89.62%;全省共向省外输送电力119.14亿千瓦小时,增长7.41%,外输电量占发电量的比重为19.12%。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事业快速发展。到2000年底,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511.7公里,其中复线里程、电气化里程、自动化里程占总营业里程的比重分别为63.3%、62.3%和67.5%。公路线路里程55408公里,比上年增加2601公里,增长4.9%;高速公路达到518公里,增长28.5%。省城太原对外航线27条,可直通全国31个城市。

客运量、货运量全面增长。2000年,全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31565万人,比上年增长8.2%。其中铁路客运量2744万人,下降4.4%;公路客运量28821万人,增长9.8%。全省全社会货运量8.6亿吨,比上年增长6.8%。其中铁路货运量2.8亿吨,增长6.7%;公路货运量5.8亿吨,增长7.1%。全社会货物周转量比上年增长7.4%,旅客周转量比上年增长9.4%。太原铁路分局货物列车出发正点率和运行正点率均达到95.2%,交通运营效率进一步提高。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邮电通信事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全省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5.58亿元,比上年增长38.8%;全省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8295皮长公里,比上年增长14.6%。邮电通信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到2000年底,全省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94万门,比上年增长26.2%;净增住宅电话用户108万户,净增移动电话用户25.16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8.71万户,增长4.4倍;数据通信总用户达到9.85万户,增长2.8倍;已通电话的行政村达到20260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62.5%,比上年提高9.4个百分点;全省电话普及率每百人达到9.64部。

七、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受国家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延长节假日刺激消费以及商家灵活多样促销等政策和市场的推动,城乡居民消费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9.1亿元,比上年增长7.1%,剔除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8.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为369.2亿元,比上年增长7.1%,剔除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7.7%;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为259.9亿元,增长7.1%,剔除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8.8%。分行业看,全年全省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23.3亿元,比上年增长9.4%;餐饮业零售额54.3亿元,增长12.5%;农业生产者零售额88.4亿元,下降3.2%;制造业零售额36.7亿元,增长10.7%。全年全省消费品集贸市场商品成交总额251.0亿元,比上年增长2.0%。“九五”时期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每年增长11.8%。

生产资料市场购销两旺。全年全省物资系统生产资料市场商品购进总额33.8亿元,销售总额35.7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1.0%和6.6%。其中,有色金属类增长47.9%和13.5%,化工材料类下降6.6%和9.1%,机电设备类下降24.3%和31.4%。

重点商业企业效益滑坡。全省统计的28家重点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净额69.2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全年亏损1.8亿元,比上年增亏3982万元。

市场物价冷中有热,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上涨特征。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一直保持在高位区间运行,比上年上升3.9%,其中城市上升4.7%,农村上升3.0%,服务项目价格上升63.8%,居住上升7.3%。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仍未摆脱低位运行的格局,全年下降2.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升2.5%,农产品收购价格总水平下降6.7%,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微升0.9%,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水平上升1.8%。“九五”时期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13.5%,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1.9%。

八、对外经济贸易

进出口贸易强劲增长,超额完成全年目标。随着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消退,国际市场日趋活跃,全省对外经济贸易出现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全年全省海关进出口总额完成1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1%,完成全年调控目标的160%。其中出口总额12.4亿美元,增长47.4%,扭转了近年来连续下降的势头,出口国别和地区在前10位的有韩国、美国、日本、荷兰、印度、英国、德国、比利时、台湾和香港,其中出口在亿美元以上的美国、韩国、日本分别增长44.5%、43.11%和93.6%;进口总额5.2亿美元,增长17.8%。进出口相抵,实现贸易顺差7.2亿美元。全年开展进出口业务的各类企业达到441家(含三资企业),比上年增加125家。

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均得到全面增长。全年全省海关一般贸易进出口额14.1亿美元,来料加工贸易2983万美元,进料加工贸易785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9.7%、26.3%和8.2%。其中出口一般贸易11.6亿美元,来料加工贸易2219万美元,进料加工贸易5689万美元,分别增长50.8%、28.9%和7.1%。

项目投资额和协议外资额大幅增长。全年全省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71家,其中合资企业48家,合作企业12家,独资企业11家。全省利用外资项目总投资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协议外资金额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6%。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项目50家;完成合同金额579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增幅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完成营业额4287万美元,增长69%;年末全省在外人数1518人,比上年增长13%。

旅游接待人数和外汇收入创最好水平。全年全省共接待海外游客16.5万人次,增长20.0%;国内游客2904.8万人次,增长21.9%。全省旅游外汇收入4991.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3%。全省国内旅游总收入77.2亿元,比上年增长22.8%。

“九五”时期,全省海关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67.2亿美元,比“八五”时期增长0.7倍,平均每年增长11.6%,其中出口总额50.8亿美元,年均增长12.1%,进口总额16.4亿美元,年均增长10.2%。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累计完成12.6亿美元,比“八五”时期增长4.7倍,平均每年增长41.8%。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00年,全省财税部门认真贯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大力组织各项收入,不断强化收入征管,完善支出管理,使全省财政收入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财政支出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194.47亿元,比上年增长9.2%,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4.43亿元,比上年增长8.22%。其中工商税收81.6亿元,增长5.3%;农业四税5.4亿元,增长7.5%;企业收入9.1亿元,增长67.6%。企业所得税中增长幅度较大的有,股份制企业增长39.8%,私营企业增长36.6%,外商外国企业增长21.4%。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征收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全年全省一般预算支出执行223.24亿元,比上年增长20.68%,其中基本建设支出增长59.8%,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增长71.2%,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增长23.5%,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长62.8%,国家粮油差价补贴支出增长26.3%,专项支出中排污费支出增长29.7%。财政收支状况的稳定良好,为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保证和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

金融形势稳定正常。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628.39亿元,比年初增加267.89亿元,增长11.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677.29亿元,增长19.7%;财政存款33.74亿元,增长10.9%;农业存款40.94亿元,增长18.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48.42亿元,增长8.3%。各项贷款余额2453.15亿元,比年初增加231.23亿元,增长10.4%。其中短期贷款增长3.1%,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增长50.6%,中长期贷款增长21.3%。全年全省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778.82亿元,现金支出4932.38亿元,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153.56亿元,比上年减少5.03亿元,下降3.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全省承保总额3361.6亿元,保费收入28.9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8亿元,寿险保费收入14.2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2.9亿元。支付各类赔款10.6亿元,其中,财产险和短期人身险共支付赔款7.5亿元,寿险给付3.1亿元。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队伍继续扩大。2000年末,全省有县(含县)以上政府部门属研究开发机构237个,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70.85万人。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全省共登记科技成果444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及以上的科技成果132项,获国家奖励的成果2项。共评出省科技进步奖176项,其中基础理论奖32项、应用科研奖106项、转化推广奖21项、软科学奖17项。共受理各项专利申请1475件,授权专利968件,分别比上年增长29.3%和5.2%。技术市场更趋活跃,全省共签订技术合同290份,成交金额5257.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和32.9%。科研机构通过技术市场向工业企业共转让科技成果162项,比上年增加28项,合同金额2855.9万元。

科技开发区建设稳步发展。2000年末,全省共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14个。仅太原和长治高新技术开发区入区企业就达1120家,比上年末增加3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98家。太原和长治高新技术开发区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82.1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实现利税8.4亿元,增长23.5%;创汇5500万美元,增长83.3%。

质量检测、标准化建设和天气预报等项服务进一步加强。2000年末,全省共有省、地(市)、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118个,省授权行业建立的检验所(站)36个,监督抽查626家企业27类718种产品和商品。全省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60个,全年完成强制检定计量器具44.8万台件。全省有气象台站117个,城乡气象警报服务网34个,接收用户2489个。全省有121电话天气自动答询台104个。全省有地震台站118个,遥测台站32个。全省气象系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单位99个,防雹、增雨累计受益面积86.8万平方公里,增雨量13.15亿立方米,全省有天气预报服务发射Intel网站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7个。

各级各类教育事业都有新的发展。高等院校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入,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全省高等院校(包括部委所属院校)共招收研究生1190人,比上年增加353人;在学研究生2633人,增加710人。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4.7万人,增长13%;在校学生12.1万人,增加2.3万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继续发展,2000年,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33.3万人(含技工学校在校生4.5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67.4万人的50%。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达到108个,全省初中在校学生166万人,初中入学率96.4%;小学在校学生343.6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7%,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4.3%。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1.9%和0.3%。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继续发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进一步深入。全省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包括电大、函授及夜大等招收的学员)1.4万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4.6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242.8万人次。全年扫盲班结业4.4万人。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繁荣。全省在进一步加大扫黄打非力度,坚决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积极清理整顿文化市场的同时,组织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蓬勃向上的文化表演、竞赛活动。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59个,文化馆118个,公共图书馆121个,博物馆74个,档案馆131个,广播电台8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7座,电视台12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0.02%,电视人口覆盖率95.15%。全省省级和地市级报纸共出版73800.53万份,各类杂志出版165种、2657.44万份。我省著名作家张平同志创作的长篇小说《抉择》获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第五届矛盾文学奖。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引起强烈反响。

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医疗水平稳定提高。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13736个,床位11.19万张;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99个;农村乡镇卫生院1899个,床位2.60万张,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到总村数89.81%。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攻克疑难病有新的突破。年末,全省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6.51万人。其中医院、卫生院医生6.06万人;防疫、防治与妇幼保健卫生技术人员1.12万人;农村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3.12万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2000年,全省运动员在国际重大比赛中获世界冠军5个、亚洲冠军2个、世界亚军1个,在国内重大比赛中获金、银、铜牌分别为33枚、32枚和37枚(包括非奥运项目比赛),破亚洲纪录1人3次1项,破全国纪录6人4次3项,破省纪录57人78次70项,其中青少年破省纪录33人26次20项。

十二、环境保护

2000年,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以国务院确定的“一控双达标”世纪环保目标为主线,通过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坚决关停、取缔土小企业和逾期不达标企业,使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和省确定的目标内,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排污达标,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区域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基本完成“一控双达标”任务。全年全省共完成污染治理项目1291个,总投资9.8亿元。竣工项目形成废水处理能力424万吨/日,废气处理能力2394万标准立方米/小时,固体废物处理能力18万吨/年。通过实施“零点关停行动”,我省已基本上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工业污染源达标任务,全省列入达标考核的9975家工业企业中,治理达标和依法关停9878家,达标率为99%。全省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61.9%,比上年增加11.9个百分点;工业废气处理率77.9%,比上年增加1.5个百分点。继续对新建项目加强项目布局“三同时”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省大中型项目“三同时”执行率保持100%。

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244个项目有227个完成了治理任务,海河流域内的重点工业污染源基本实现排污达标。2000年,全省城市共新建烟尘控制区13.1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12.2平方公里。

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得到重视。全省编制了《山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确定了生态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目标。到2000年底,全省共建成13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134平方公里,对生物多样性尤其是珍稀、濒危动植物的保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三、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24元,比上年增长8.8%,剔除城市消费价格上升因素,实际增长3.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942元,比上年增长12.9%。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05.61元,比上年增长7.5%,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其中农民从农业生产得到的收入773.91元,比上年增长3.8%;农民人均消费支出1149.01元,增长9.7%。

城乡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新建住宅1125万平方米;农村新建住宅1072万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1.6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迅速发展。年末全省城镇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392个,社区服务中心43个,有255.6万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有287.8万城镇企业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有77.97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养老保险,全年全省累计为34.5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足额发放了基本生活费。

注:1、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