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增加投入、扩大内需等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方针政策,团结奋斗,拼搏进取,努力克服了需求不足和特大自然灾害造成的重重困难,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全省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631.4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6.2亿元,下降13.0%;第二产业增加值878.6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576.6亿元,增长9.5%。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117.4元,比上年增长4.1%。全年社会劳动生产率11650元,比上年提高6.6%。
市场物价继续在低位运行。全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4%,其中受学杂费、邮费等政策性价格上调的影响,服务项目价格上升35%。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3.2%,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5.9%,农产品收购价格总水平下降9.6%,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4.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水平下降0.3%。
劳动就业工作基本稳定。年末全省全社会从业人员1402.3万人,比上年增加4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455.8万人,减少3.5万人;农村从业人员946.5万人,增加7.5万人。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制定了三年免税、两年减费、小额贴息贷款等优惠扶持政策,全年共有70%的下岗职工接受了再就业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42.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全省出台了贯彻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实施意见,34户优势企业有32户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有25户企业被推荐实施"债转股",77.6%的国有小企业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制。农村改革逐步完善,全省90%的农村完成了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没有发生新的亏损。住房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全省可售公房出售工作成效显著。文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城镇医疗保险制度配套改革政策正陆续出台。
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低质量、低产出的小企业得到清理。全省全年共取缔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煤矿3018处,压减生产规模7078万吨,分别完成国家下达关井、压产两大任务的103.8%和101.4%。全省取缔关闭无许可证和落后"小水泥"企业444户,关停小火电23台机组、23.96万千瓦,纺织企业压锭19.67万枚。钢铁企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的工作全面展开,全年全省压缩钢生产能力29.2万吨,压缩铁产量32万吨。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由于多年重复建设,导致经济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难以在短期内缓解;农业基础脆弱,全省因灾返贫人口增加,扶贫攻坚的难度加大;社会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下降,部分城乡居民的生活比较困难;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不够宽松,各种乱收费现象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二、农业
1999年,全省遭受了历史罕见的旱、雹、洪、涝、虫、震等多种自然灾害。特别是秋、冬、春、夏四季连旱,持续时间之长,涉及范围之广,是自1953年有气象资料以来所没有的。全省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36.9亿元。大灾面前,全省人民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不悲观,不泄气,振奋精神,积极开展抗灾自救,大力发展农村各业经济,努力把灾害损失减少到了最低程度。
种植业生产因灾大幅度减产。根据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全年全省粮食总产量为82.17亿公斤,比上年减产25.98亿公斤,下降24.0%,是建国以来减产幅度最大的年份和1990年以来第2个低产年。其中夏粮产量27.09亿公斤,比上年减产5.71亿公斤,下降17.4%;秋粮产量55.08亿公斤,比上年减产20.27亿公斤,下降26.9%。全省棉花产量为4.4万吨,比上年下降21.3%;油料产量25.55万吨,下降40.0%;甜菜产量20.48万吨,下降73.9%;蔬菜产量719.56万吨,下降8.2%;水果产量210.25万吨,增长18.6%。
造林绿化工作有新的发展。全省在狠抓主要林木病虫害防治的同时,积极推广林业科技项目,大力开展以西山防护林、太行山绿化、黄河中游防护林、防沙治沙、通道绿化等重点工程为主的造林绿化工作,确保了林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据统计,全省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403.41千公顷,其中工程造林127.6千公顷,营造经济林104.6千公顷。全年全省防治各种森林病虫害210.67千公顷,病虫害监测覆盖率达69.3%。科技兴林工作扎实有效,三毛杨、元宝枫、黑核桃、保护地栽培等丰产技术得到了重点推广。
畜牧业生产继续发展。据初步统计,1999年,全省肉类总产量62.3万吨,比上年增长2.2%,其中猪牛羊肉产量57.2万吨,增长2.5%;牛奶产量30.2万吨,增长0.6%;禽蛋产量37.8万吨,增长2.4%。年末大牲畜存栏311万头,猪存栏502万头,羊存栏1016万只。
渔业生产增长较快。1999年,全省水产品产量2.54万吨,比上年增长12.4%。
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全年全省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3.44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0千公顷。全年全省化肥施用量(折纯)86.02万吨,农村用电量50亿千瓦小时,与上年基本持平。
乡镇企业快速发展。据省乡镇企业管理部门统计,全省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1607.99亿元,比上年增长11.3%;乡镇企业增加值418.13亿元,增长14.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尽管全省工业受到市场疲软和原煤大幅关井压产的影响,但在股份制企业和省属企业的拉动下,仍保持了稳定增长。全年全省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399.66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275.32亿元,增长5.8%;轻工业增加值47.99亿元,增长2.3%;重工业增加值351.67亿元,增长4.5%。全年全省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55.6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分隶属关系看,中央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4.34亿元,比上年增长3.9%;地方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15.32亿元,增长4.2%,其中省属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7.06亿元,增长11.3%,省属以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98.25亿元,增长1.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03.45亿元,增长0.2%;集体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4.99亿元,下降5.3%;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9.35亿元,增长13.4%。全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28.61亿元,增长6.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产销衔接好于上年。全年全省工业产品销售率9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建材及相关投资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但主导产品原煤产量受"关井压产"影响大幅度下降。统计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一定增长幅度的有,成品钢材378万吨,比上年增长13.4%;铝15.41万吨,增长9.3%;化肥156.08万吨,增长14.9%;软饮料3.29万吨,增长25.9%;纱7.43万吨,增长10.6%;白酒15.64万吨,增长11%;纯碱2.5万吨,增长7.7%;水泥1427万吨,增长3%;布3.12亿米,增长2.4%;机制焦炭1624万吨,增长2.4%;发电量569.87亿千瓦小时,增长2.9%。下降幅度较大的产品产量有,原煤2.49亿吨,比上年下降20.9%;洗精煤5055万吨,下降10.1%;平板玻璃281.75万重量箱,下降23.5%;化学纤维19688吨,下降30.3%。
工业经济效益出现好转。全年全省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75.46亿元,比上年增长4.7%;实现利税86.93亿元,增长5.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60.33亿元,增长1.7%;年末产成品库存147.4亿元,比上年末下降8.4%;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69.09,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31.23亿元,比上年减亏2.2%。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1.8亿元,税金总额7.04亿元。施工工程个数15972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6704个,占全部施工工程个数的42%;施工面积1994.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69.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773万平方米。
地质勘查取得新进展。全年地质勘查行业完成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46068米,新发现矿产地1处,取得重大进展的勘查矿区3处,取得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点3处。有1种矿产增加了探明储量,其中,金矿D级500公斤、E级2549公斤。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在上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增长。1999年,全省全社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5.7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国有经济投资394.1亿元,增长1.1%;集体经济投资32.8亿元,增长15.1%;城乡居民个人投资37.3亿元,下降16.6%;其他各种经济类型投资111.4亿元,增长54.1%。
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全年全省基本建设投资320.1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农林牧渔水利业投资完成2.8亿元,比上年增长55.6%,投资比重由上年的0.6%上升到0.9%;能源、原材料工业完成投资124.4亿元,增长3.7%,投资比重由上年的38.7%上升到38.9%;运输邮电通信业完成投资98.7亿元,下降3.4%,其中公路建设投资完成56.5亿元,比上年下降7.2%,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33%下降到30.8%。城建环保建设力度加大。全年全省城市煤气和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完成10.1亿元,比上年增长2.3倍;城市社会服务业投资完成6.7亿元,增长8.1%。
房地产投资依然强劲。全年全省房地产业开发投资35.5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其中住宅投资28.3亿元,增长41.5%,占到房地产投资总额的79.7%;全年竣工房屋面积21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5%;商品住宅竣工面积19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1%;商品房销售面积9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4.6%。
一批重点工程建成投产。全年全省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重点施工项目23个,其中新开工项目4个。全部建成投产项目5个,比上年增加3个。晋城矿务局成庄矿建成投产,太原一电厂2号机组、阳泉二电厂4号机组、万家寨水利枢纽2号和3号机组并网发电,南风集团10万吨硫酸钾投入试生产,运风、太原南过境高速公路和霍侯、祁介一级公路建成通车。
全省基本建设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煤炭开采44万吨、洗煤150万吨、发电机组容量102万千瓦、城市煤气生产能力10万立方米/日、输电线路长度204公里、变电设备能力195万千伏安、长途电缆170延长公里、光纤通讯电缆680芯公里、城市供热能力1772吨/小时、城市道路扩建面积47万平方米、城市防洪堤长度103公里、自来水供水能力15万吨/日。
更新改造投资继续下降。全年全省更新改造投资完成85.8亿元,比上年下降4.1%,目前的投资规模已经降到1997年以下的水平。
五、能源
能源工业继续向加工转化调整。1999年,全省在积极进行炭"关井压产",控制一次能源投资规模的同时,进一步增加了对二次能源的投入。全年全省国有单位能源工业投资完成137.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基建更改用于煤炭工业的投资38.1亿元,下降19.5%;用于电力工业的投资92.3亿元,增长10.5%。煤炭工业和电力工业的投资比例已由1991年的55.7∶44.3调整为29.2∶70.8。全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2.12亿吨,比上年下降20.82%,降幅比上年扩大13.86个百分点;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1.17亿吨,比上年下降8.83%。
能源外输量下降。全年全省共外输煤炭1.99亿吨,比上年下降3.39%,其中出口煤炭1994万吨,增长24.39%。全年共向省外输送电力110.92亿千瓦小时,下降2.73%,外输电量占到发电量的19.46%。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事业快速发展。截止1999年底,除全省铁路营业里程基本保持了上年水平为2511.7公里外,公路线路里程52807公里,比上年增加4247公里,增长8.75%;高速公路达到403公里,比上年增加105公里,增长35.23%。省城太原对外航线21条,可直通全国26个城市。
客运量、货运量全面增长。1999年,全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29167万人,比上年增长6.2%。其中铁路客运量2871万人,增长3.6%;公路客运量26252万人,增长6.66%。全省全社会货运量8.06亿吨,比上年增长11.9%。其中铁路货运量2.65亿吨,增长26.5%;公路货运量5.4亿吨,增长5.9%。全社会货物周转量比上年增长4.5%,旅客周转量比上年增长5.8%。太原铁路分局货物列车出发正点率和运行正点率均达到95.4%,交通运营效率进一步提高。
邮电通信事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全省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4.47亿元,比上年增长37.49%;全省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7241.2皮长公里,比上年增长6%。邮电通信现代化明显提高。到1999年底,全省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12.2万门,比上年增长50.02%;净增住宅电话用户39.53万户,净增移动电话用户23.98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1.62万户,增长2.92倍;数据通信总用户达到2.61万户,增长4.95倍;已通电话的行政村达到17198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53.06%,比上年提高6.26个百分点;全省电话普及率每百人达到7.25部。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七、国内贸易
国内市场继续保持买方市场的格局。消费品市场货源充足,品种丰富,热点频繁,生产资料市场购销疲软,集市贸易成交活跃。
消费品市场繁荣稳定。受国家出台的降低利率、扩大消费信贷、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及改善消费环境等一系列措施的推动,城乡居民消费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7.1亿元,比上年增长7.3%,剔除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10.8%。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为344.5亿元,比上年增长8.1%,剔除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12.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为242.6亿元,增长6.2%,剔除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9.3%。分行业看,全年全省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87.1亿元,比上年增长8.2%;餐饮业零售额48.2亿元,增长5.2%;农业生产者零售额91.3亿元,增长7.1%;制造业零售额33.2亿元,下降12.5%;其他类型零售额27.4亿元,增长34.6%。全年全省消费品集贸市场商品成交总额246.1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生产资料市场购销疲软。全年全省物资系统生产资料市场商品购进总额30.5亿元,销售总额33.5亿元,比上年分别下降18.3%和18.7%。其中,有色金属类下降59.5%和54.3%,化工材料类下降15.2%和14.0%,机电设备类下降34.1%和15.3%,摩托车及自行车类下降49.2%和34.6%。
重点商业企业效益滑坡。全省统计的50家重点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净额44.03亿元,比上年增长3%;全年利润总额为-3.7亿元,比上年增亏1.5亿元。
八、对外经济贸易
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逐步缓解和各项外贸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全省对外经济贸易出现了快速恢复发展的好势头。
进出口贸易规模迅速扩大,进口高速增长,出口大幅下降的势头出现缓解。全年全省海关进出口总额完成12.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出口总额8.39亿美元,下降6%,降幅比上年降低15.3个百分点,出口国别和地区在前10位的有韩国、美国、日本、荷兰、印度、英国、德国、比利时、台湾和香港,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67.2%;进口总额4.48亿美元,增长105.6%。进出口相抵,实现贸易顺差3.91亿美元。全年开展进出口业务的各类企业达到316家(含三资企业),比上年增加75家。
实际利用外资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9.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6.7%,高于全国的增长速度。一是对外借款迅猛增加。全省对外借款5.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0.1%,其中外国政府贷款增长1.9倍,出口信贷增长31.3倍。二是外商投资额扩大。全省外商投资3.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中外合资企业增长50.9%,中外合作企业增长13.6%,外商独资企业增长118.9倍。
外商投资企业新签项目、协议外资额继续回落。全年全省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79家,协议外资金额2.3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1.8%和42.7%。全年全省登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71家,注册资本1.4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6.8%和55.9%。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项目117家,比上年增长69.6%;完成合同金额46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3%,增幅比上年提高17.3个百分点;完成营业额2475万美元,增长18%;年末全省在外人数1340人,比上年增长2.8%。
旅游接待人数和外汇收入创最好水平。全年全省共接待旅游人数361.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3.3%。其中海外游客13.78万人次,增长10.4%;国内游客347.49万人次,增长34.4%。全省旅游外汇收入425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3%。全省国内旅游总收入66.47亿元,比上年增长17.3%。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总收入略有下降。全省财税部门面对经济总量增长不足、政策性减收增支因素多、组织收入难度比往年大等困难,尽管采取了许多措施,但财政总收入仍未达到上年的水平。全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181.2亿元,比上年下降0.5%。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8.8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工商税收77.5亿元,增长1.2%;农业四税5.0亿元,下降3.4%;企业收入5.4亿元,增长43.9%。企业所得税中增长幅度较大的有,股份制企业增长近2倍,私营企业增长30.5%,外商外国企业增长52.6%。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征收9.1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全年全省一般预算支出执行185.0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增长30.3%,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13.7%,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增长29.1%,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长186.5%,粮食风险基金支出增长85.3%。全省财政短收增支矛盾突出,实现当年收支平衡极为困难。
金融形势稳定正常。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357.2亿元,比年初增加279.3亿元,增长13.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64.4亿元,增长14.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14.4亿元,增长12.3%。各项贷款余额1909.2亿元,比年初增加167.5亿元,增长9.62%。其中对农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及个体、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分别增长9.27%、10.6%、12.7%、96.5%。全年全省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022.8亿元,现金支出4181.5亿元,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158.7亿元,比上年减少0.49亿元,下降0.31%。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全省承保总额2633.8亿元,比上年增长6.7%。保费收入23.9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2亿元,寿险保费收入10.9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8亿元。支付各类赔款8.8亿元,比上年上升0.2%。其中,财产险和短期人身险共支付赔款7.1亿元,寿险给付1.7亿元。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科技队伍继续扩大。1999年末,全省有县(含县)以上政府部门属研究开发机构263个,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68.7万人。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全省新建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中试基地,重点抓了55项"星火计划"和62项"火炬计划",全年科研院所完成国家和省级科技攻关项目112项,全省推广节水农业、种子工程和"两高一优"农业技术140项,培育和扶持了36户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和38户民营科技企业。全年全省共取得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356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及以上的科技成果63项,获国家奖励的成果6项。共评出省科技进步奖282项,其中基础理论奖40项、应用科研奖159项、转化推广奖33项、软科学奖25项、科技著作奖25项。共受理各项专利申请1141件,授权专利920件,分别比上年增长6.7%和42.9%。技术市场更趋活跃,全省共签订技术合同232份,成交金额3954.79万元。科研机构通过技术市场向工业企业共转让科技成果134项,比上年增加6项,合同金额1961.92万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科技开发区建设稳步发展。1999年末,全省共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11个。仅太原和长治高新技术开发区入区企业达1090家,比上年末增加184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79家。太原和长治高新技术开发区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64亿元,比上年增长56.8%;实现利税6.8亿元,增长38.2%;创汇3000万美元,增长1.3倍。
质量检测、标准化建设和天气预报等项服务进一步加强。1999年末,全省共有省、地(市)、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92个,省授权行业建立的检验所(站)36个,监督抽查574家企业31类610种产品和商品。全省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22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44.35万台件。全省有气象台站117个,气象警报服务网34个,接收用户1379个。全省有121电话天气自动答询台104个。全省有地震台站118个,遥测台站32个。全省气象系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单位103个,防雹、增雨累计受益面积40万平方公里,增雨量6亿立方米。
各级各类教育事业都有新的发展。高等院校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入,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全省高等院校(包括部委所属院校)共招收研究生807人,比上年增加204人;在学研究生1923人,增加290人。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3.8万人,增长57.7%;在校学生9.4万人,增加1.8万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继续发展,1999年,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31.6万人(含技工学校在校生4.4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59.4万人的53.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达到108个,全省初中在校学生159万人,初中入学率96.2%;小学在校学生345.3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7%,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3%。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2.2%和0.6%。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继续发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进一步深入。全省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包括电大、函授及夜大等招收的学员)2.5万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4.5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253万人次。全年扫盲班结业3.9万人。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繁荣。全省重点开展了禁娼禁赌专项行动,对"法过轮滤功"等邪教的非法出版物进行了全面清理,围绕庆祝建国50周年组织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蓬勃向上的文化表演、竞赛活动。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59个,文化馆118个,公共图书馆121个,博物馆72个,档案馆130个,广播电台7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7座,电视台12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85.89%,电视人口覆盖率89.43%。全省省级和地市级报纸共出版69108.3万份,各类杂志出版152种、2816.2万份,图书出版2214种、印刷15487.12万册(张)。戏曲、电视剧、广播剧、歌曲、图书、理论文章、电影和理论电视片等8大项作品中,全省有电视连续剧《郭兰英》、京剧《大脚皇后》、广播剧《山里娃的老师、儿的娘》、歌曲《山娃的歌》、图书《中国863》和《知识经济论》、理论文章《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实践》和《谈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航向》等6项9件作品获全国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医疗水平稳定提高。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3281个,床位10.87万张;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63个;农村乡镇卫生院1898个,床位2.62万张,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到总村数90.71%。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攻克疑难病有新的突破。心脏移植、胰肾联合移植和肝脏移植手术在省人民医院获得成功。年末,全省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3.46万人。其中医院、卫生院医生5.32万人;防疫、防治卫生技术人员0.72万人;农村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3.09万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1999年,全省运动员在国际重大比赛中获亚洲冠军1个、世界亚军1个,在国内重大比赛中获金、银、铜牌分别为14枚、18枚和21枚,破省纪录28人26次25项,其中青少年破省纪录22人16次15项。
十二、环境保护
一年来,全省环境保护以水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为重点,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强化环境管理,有效地控制了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一批规模小、污染重、技术水平低的小企业被关闭,二氧化硫控制区所在城市相继采取了取缔锅炉、限制燃烧散煤和高硫煤等措施,一些地区环境污染急剧恶化的趋势得到一定遏制。工业污染防治的力度加大。全年全省共完成污染治理项目478个,总投资4.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5%和22.5%。竣工项目形成废水处理能力61.9万吨/日,废气处理能力204万标准立方米/小时,固体废物处理能力49.9万吨/年。《山西省工业污染源达标规划》已经省政府批准,达标工作正在抓紧落实,全省工业污染源达标率59.8%。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50.0%,比上年增加5.9个百分点;工业废水处理率71.7%,比上年增加4.4个百分点。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58.3%,比上年增加6.8个百分点;工业废气处理率76.4%,比上年增加1.8个百分点。对新建项目加强了项目布局的"三同时"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制度,全省大中型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
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到1999年底,全省城市建成烟尘控制区76个,面积332.2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9个,增加面积16.4平方公里;各城市拥有集中供热设备813台,总容量10091蒸吨,比上年增加533蒸吨;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46个,面积255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14个,增加面积24.2平方公里。城市集中供热设施、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的投资建设进一步加快。《山西省跨世纪绿色工程项目规划》中共列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2个,总投资64.2亿元。汽车尾气污染控制工作在全省各地相继开展。1999年7月1日起,太原市禁止销售和使用含铅汽油,并公布了准许销售的第一批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车型。
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得到重视。1999年底,全省有自然保护区13个,其中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1.8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0.8%,基本形成了种类齐全、分布较为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十三、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低速增长。据1999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全年全省出生人口50.7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5.93‰,比上年降低0.16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9.30万人,死亡率为6.07‰;全年净增人口31.34万人,自然增长率为9.86‰,比上年降低0.06个千分点。年末全省总人口为3203.63万人,其中市镇人口1017.47万人,乡村人口2186.16万人。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为205.35万人,家庭户平均每户人口数为3.63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城镇居民收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因灾减少。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42.6元,比上年增长6%,剔除城市消费价格上升因素,实际增长5.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493元,比上年增长6.9%。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72.62元,比上年下降4.6%,剔除价格下降因素,实际下降1.2%,其中农民从农业生产得到的收入758.74元,比上年下降18.9%;农民人均消费支出1047.18元,下降0.9%。
城乡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新建住宅824万平方米;农村新建住宅760万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9.64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年末96%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并签定了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协议。全省有323万城镇企业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75万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得到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