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西

吕梁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9-04-22 12:19:27 来源:吕梁市统计局 作者: 点击:6104次
吕梁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吕梁调查队
 
2018年,吕梁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抓好省委对吕梁提出的“四件大事”。深入实施市委“十大举措”,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定性持续性协调性明显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明显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坚实。
 
一、综合
 
据2018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388.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7万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3.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9.8‰;死亡人口2.04万人,死亡率为5.25‰;自然增长率为4.55‰。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420.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49亿元,增长1.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2%;第二产业增加值871.96亿元,增长1.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61.4%;第三产业增加值488.87亿元,增长1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34.4%。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585元,按2018年平均汇率计算为5529美元。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4.8亿元,增长26%。其中,税收收入138.2亿元,增收25.3亿元,增长22.4%。分税种看,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共完成107.2亿元,增长20.5%,增收18.2亿元,占全部税收增收额的72.2%。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9.8亿元,增长30.1%。其中,财政民生支出340.6亿元,增长31.0%,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3.1%。其中,教育支出73.6亿元,增长14.8%;文化体育和传媒支出7.1亿元,增长27.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5.8亿元,增长16.6%;医疗卫生支出40.8亿元,增长15.6%;节能环保支出26亿元,增长82.1%;住房保障支出12.7亿元,增长9.7%。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8%,生活资料价格上涨5.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5.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1%。
 
二、农业
 
全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360.8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1.5千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331.8千公顷,减少8.8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2.0千公顷,减少3.3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0.03千公顷,增加0.01千公顷。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172.0千公顷,减少2.6千公顷;小麦种植面积2.1千公顷,增长0.3千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122.7万吨,增加23.3万吨,增产23.5%。其中,夏粮0.7万吨,增产57.1%;秋粮122.0万吨,增产23.3%。
 
全年完成造林107.5千公顷,增长35.4%。
 
全年全市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20.6万吨,增长10.6%。其中,猪肉产量7.8万吨,增长21.1%;牛肉产量2.0万吨,增长15.7%;羊肉产量1.2万吨,增长1.7%。年末生猪存栏70.0万头,生猪出栏95.0万头。牛奶产量2.7万吨,减少1.5%。禽蛋产量9.2万吨,增长0.1%。水产品产量0.09万吨,减少49.9%。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20.6万千瓦,增长4.8%。机械耕地面积266.2千公顷,增长1.0%;机械播种面积206.2千公顷,机械收获面积144.0千公顷,分别增长2.7%和12.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3家,减少2家。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其中,非煤工业增加值增长2.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11188.8万吨,增长10.4%;焦炭产量2255.6万吨,增长16.9%;氧化铝产量1200万吨,增长4.2%;氢氧化铝产量1969.4万吨,增长10.3%;钢材产量321.3万吨,增长11.8%;白酒产量14.1万千升,增长18.8%。发电量208.6亿千瓦时,增长13.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10.3亿元,增长8.3%。其中,装备制造和医药工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7亿元和4.1亿元,分别增长6.3%和17.9%;煤炭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48.3亿元,下降0.1%;焦炭、冶金、电力、化学工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8.1亿元、549.9亿元、46.9亿元、94.2亿元,分别增长32.9%、15.3%、20.0%、24.0%;建材和食品工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4亿元和237.7亿元,分别下降1.4%、8.2%。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474.9亿元,增长23.7%;实现利润253.0亿元,增长27.1%。
 
四、能源
 
全年全市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8763.1万吨,增长5.5%;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3595.4万吨,上升26.9%。
 
全年全市全社会用电总量196.8亿千瓦小时。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1.43亿千瓦小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0.7%;第二产业用电量157.5亿千瓦小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79.9%,其中工业用电量155.5亿千瓦小时;第三产业用电量20.3亿千瓦小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10.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7.6亿千瓦小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8.9%。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新口径)470.6亿元,增长10.3%。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市、农户)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99.0亿元,增长9.9%;民间投资264.6亿元,增长11.7%。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和个体经营投资457.7亿元,增长9.9%;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投资12.8亿元,增长24.3%。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8.9亿元,下降40.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57.05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94.62亿元,增长13.9%。
 
全市工业投资258.7亿元,增长16.3%。其中,煤炭工业投资48.5亿元,增长59.4%,非煤产业投资210.2亿元,增长9.5%;传统产业(煤炭、焦炭、冶金、电力)投资合计165.2亿元,增长8.7%,非传统产业投资合计93.5亿元,增长32.9%。
 
全年全市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78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3个,计划总投资1299.4亿元,完成投资131.6亿元。
 
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44.4亿元,增长14.3%。其中,住宅投资35.8亿元,增长10.6%;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9亿元,下降15.8%。
 
六、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8.6亿元,增长8.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86.1亿元,增长8.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2.5亿元,增长5.5%。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432.6亿元,增长7.9%;餐饮收入额66.0亿元,增长8.2%。
 
七、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43.7亿元,增长155.2%。其中,进口额19.2亿元,增长288.9%;出口额24.5303亿元,增长101.1%。
 
全年出口机电产品12.1亿元,增长1032.1%;出口高新技术产品12.2亿元,增长1264.4%。进口机电产品0.4亿元,增长94.2%。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全市民航旅客运输量36.7万人,增长33.2%,货物运输量103.2吨,增长137.9%。全市公路线路里程17347.5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41.1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2282辆),比上年末增长16.2%,其中私人汽车36.3万辆,增长16.7%。本年新注册汽车5.7万辆,增长33%。年末轿车保有量25.7万辆,增长15.1%,其中私人轿车24.3万辆,增长16.1%。
 
全年全市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86亿元,增长4.1%;电信业务总量121.6亿元,增长145.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41.4万户,增长9.8%,固定电话用户16.6万户,下降16.3%,宽带接入用户75.7万户,增长12.7%。
 
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1554.8万件,增长37.7%;业务收入2.1亿元,增长44.2%。其中,同城业务量累计完成329.1万件,增长32.2%;异地业务量累计完成1225.1万件,增长39.2%;国际/港澳台业务量累计完成0.58万件,增长66.0%。
 
全年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6246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5848.5万人次,分别增长5.6%和27.9%;旅游外汇收入237.5万美元,增长4.5%;国内旅游收入499.5亿元,增长28.4%;旅游总收入499.6亿元,增长28.4%。
 
九、金融、保险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285.1亿元,比年初增加266.6亿元,比年初增长13.2%。各项贷款余额1142.9亿元,比年初增加107.1亿元,比年初增长10.3%。
 
全年全市保费收入55.6亿元,下降1.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6亿元,增长12.5%;寿险保费收入33亿元,下降10.8%;意外险保费收入9633.4万元,增长24.9%;健康险保费收入8亿元,增长21.2%。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共有幼儿园775所,增加48所;小学569所,减少6所;普通初中245所,减少2所;普通高中41所;中等职业学校9所;普通高等学校1所。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92.6%,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为98.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5%。
 
年末全市有8个经济开发区,除2018年新批3户外(包括高新区)入区企业566户,其中500强投资企业7户。2018年区内税收收入86.34亿元,增长35%;2018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33.75亿元,增长18%。
 
年末全市有气象台站14个,全市开展电话天气自动答询的台站1个。全市气象系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单位13个,防雹、增雨累计受益面积全市域内,增雨量0.7亿立方米。全市卫星云图接收站1个。
 
年末全市有专业综合地震台站2个,市级地震台网中心1个。全年M3.0—M3.9级地震0次,M4.0—M4.9级地震0次,最大震级M2.6级。
 
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有38户。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48个,农村文化活动场所3114个。全市有市级公共图书馆1个,县级公共图书馆13个。2018年全市报纸共出版1种(不含高校校报)。年末全市共有广播电视台13座,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16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5.59%,电视人口覆盖率99.47%,有线电视用户24.08万户。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村卫生室)4690个,床位1.37万张。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4个。全市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6956人;卫生院卫生技术员3260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技术人员852人,其中农村乡镇卫生院3081人;防疫、防治卫生技术员332人,妇幼保健(所、站)卫生技术人员670人。全市13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年末全市有体育场7个,体育馆3个。全年全市体彩销售2.38亿元,下降29.3%。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83元,增长8.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23元,增长6.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921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34元,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046元,增长10.6%。城镇占调查总户数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9001元,增长7.2%;农村占调查总户数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230元,增长13.5%。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3.79万人,增加4.4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92万人,增加4.86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4.99万人,增加1.3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32.38万人,增加0.4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37.95万人,增加0.0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34.09万人,增加0.49万人。
 
年末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19万人,共发放救助金6亿元。1.9万人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年末全市城镇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92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90个,各类收养性单位床位数1336张,收养人数846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0596人。全年销售福利彩票3.38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0.93亿元,接受社会捐赠款0.25亿元。
 
十三、脱贫攻坚、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市深入实施“3545”年度行动计划,岚县、方山、交口、离石、交城5个县(区)、12.7万贫困人口可望如期脱贫摘帽。生态扶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合作化造林模式被国家发改委等3部门联合发文在全国推广。
 
按《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评价,市区优良天气数达到250天,比上年增加5天,全省排名第二;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6.26,全省排名第五。
 
全市未发生重大以上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公报注释: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本公报部分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
 
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4.除注明外,所有增长或下降速度均为同上年相比较。
 
5.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6.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和行业实行相对分离的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7.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是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平均分为五个等份,处于最高20%的收入群体为高收入组,依此类推依次为中等偏上收入组、中等收入组、中等偏下收入组、低收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