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河北

衡水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09-12-31 17:15:40 来源:衡水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893次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创建和谐社会为动力,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和深化各项改革,努力调整经济结构,总体经济在结构不断优化和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的基础上呈现稳定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测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1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9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277.0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151.1亿元,增长12.1%。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40.0亿元、11.7亿元和25.2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3.5%、4.9%、12.1%。2005年我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303元(按现行汇率人民币8.0560元兑1美元计算折合1527美元),较上年增长13.5%。

随着“以工强市”步伐的稳步推进,我市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大幅提升,2005年我市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8.8%,较上年提高了6.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5.7%、70.6%和23.7%,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81、9.95、3.34个百分点。

物价总水平有所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1.7%,较上年上涨1.7%,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0%,较上年增长了1.0%。其中,城市上涨1.0%,农村上涨2.3%。

表1:市场物价

指标                  全市        城市        农村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1.7       101.0       102.3

消费品价格指数         100.9       100.7       101.0

食品                  101.3       102.2       100.3

衣着                  99.5        101.0       98.0

医疗保险和个人用品     99.6        98.7        100.3

农资价格总指数         104.0

化学肥料              102.2

就业人数稳步增加。年末全市城镇就业人员573331人,增加18121人。全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370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4%,比上年末下降0.31个百分点。

县域经济实现较快发展。2005年,随着“城乡统筹、三化互动、富民强县”思路的逐步深入,全市坚持分类指导,分级考核,促强扶弱带中间,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已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粗放增长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依然突出;能源、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十分明显,资源利用率不高和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仍然存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仍未改变,部分低收入居民生活比较困难;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提高了中低收入群体改善住房的门槛等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平稳发展。随着中央和省出台的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特别是促进粮食生产各项政策的实施,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快速回升。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4.8万公顷,较上年增加了5.1万公顷,增长10.2%。由于播种面积的增加,粮食总产量大幅增长,2005年我市粮食总产量达311.0万吨,增加了25.2万吨,增长8.8%;棉花产量13.9万吨,下降13.0%;油料产量11.9万吨,下降了2.4%;肉类总产量37.9万吨,比上年增长了9.6%;禽蛋产量28.1万吨,增长20.2%;牛奶产量3.5万吨,增长28.0%;水产品产量0.7万吨,增长8.4%。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74.7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农业产值95.8亿元,增长2.3%;畜牧业产值70.8亿元,增长12.7%;渔业产值0.4万元,增长8.3%。

表2: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量     同比增长(%)

粮食                     吨          3109833      8.8

棉花                     吨          138744       -13.0

油料                     吨          118707       -2.4

蔬菜(不含瓜果)            吨          4191823      -1.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水果(园林水果+果用瓜)     吨          1488755      18.3

肉类                     吨          379143       9.6

其中:

猪肉                     吨          231881       10.6

牛肉                     吨          56638        9.1

羊肉                     吨          30463        9.5

水产品                   吨          7037         8.4

猪存栏                   百头        23440        8.7

猪出栏                   百头        31094        10.7

家禽存栏                 百只        503725       8.7

家禽出栏                 百只        408940       9.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50.6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26.5亿元,增长25.4%。分轻重工业来看:轻、重工业分别实现增加值53.3亿元、73.2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8.7%和45.7%,重工业增速依然快于轻工业。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68.2亿元,占全部入统工业的二分之一强,较上年增长28.7%;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2.1亿元,增长12.6%;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完成增加值15.6亿元,增长15.9%;集体企业增加值完成17.3亿元,增长5.9%;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4亿元,增长32.4%。

工业生产产销衔接良好,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7.53%,全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9.8,比上年提高13.8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利润首次突破30亿元,达到30.23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实现利税45.3亿元,增长29.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6亿元,增长56.9%,占入统工业实现利润的25.2%;实现利税13.4亿元,增长41.7%,占全部入统工业利税总额的29.6%。

表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量         同比增长(%)

发电量               万千瓦时        752477         85.7

白酒                 千升            13312          56.4

软饮料               吨              714485         -1.8

钢材                 吨              499623         44.3

生铁                 吨              326040         2.8

水泥                 万吨            128.5          34.7

棉布                 万米            7825           24.7

人造板               立方米          265262         29.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纸制品               吨              7602           422.8

塑料制品             吨              13495          34.0

服装                 万件            1810           10.3

原电池               万只            42616          12.1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我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有110个,竣工房屋价值17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7.2%。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1亿元,比上年翻了一番。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18.5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其中,城镇单位固定资产投资176.0亿元,增长39.1%。投资自主机制作用明显增强,企业、地方自筹和民间投资比重显著提高。全年城镇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中自筹和其他资金所占比重由上年的66.9%提高到82.4%。

二产投资大幅增长,项目个数继续增加。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城镇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农林牧渔)投资1.8亿元,较上年下降16.2%;第二产业投资98.6亿元,其中工业投资91.2亿元,分别增长58.6%和60.0%;第三产业投资75.6亿元,增长20%。2005年我市城镇施工项目个数达到831个,新开工项目个数785个,分别较上年增加了317个和315个。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5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5.1亿元,增长16.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96.4亿元,增长15.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25.5亿元,增长14.9%;餐饮业零售额14.3亿元,增长22.2%;其他行业零售额1.7亿元,增长4.3%。

商品交易市场稳步发展。2005年,全市商品交易市场达87个,其中,消费品市场76个,生产资料市场11个,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达到144.5亿元。全市亿元市场共19家,商品成交额达125.8亿元,增长10.2%。

六、对外开放

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7722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1.8%;其中出口68771万美元,下降45.8%;进口8453万美元,增长46.7%。2005年我市对外贸易呈以下特点:一、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大幅增长。我市全年加工贸易和机电产品进出口实现12184万美元和15557万美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3.2%和30.5%;二、一般贸易出口额占主导地位。2005年,我市一般贸易出口61433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量的89.3%。三、以机电产品、化工、纺织为主的部分行业产品进口大幅度增长。全年全市进口8453万美元,较上年增长了46.7%。

外商投资实现新突破。2005年新批“三资”企业合同外资额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2.9%。全年外商实际投资11592万美元,增长18.9%,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0379万美元,增长15.8%,新签“三资”企业合同项目30个,增长2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5年末,全市乡及乡以上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08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40公里;二级以上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36公里,占总里程的比重达22.3%;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351公里,其中,有铺装路面的3196公里,占通车里程的73.5%。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34.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8.2%;旅客周转量27.2亿人公里,增长11.0 %。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02.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6.4%。2005年全市互联网用户达到10.5万户,较上年增长了23.0%。

旅游业发展突飞猛进。全年接待海外旅客人数2930人,较上年增长37.9%,其中外国人2698人,港澳台232人,全年海外旅客创汇收入69.9万美元,较上年增长了16.5%。2005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15.5万人次,增长15.4%,旅游创收3.96亿元。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大幅度增加。全市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30亿元大关,达到31.2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其中中央“四税”收入14.8亿元,增长31.2%;省级“四税”收入3.0亿元,增长29.2%;市县级一般预算收入13.3亿元,增长30.1%,一般预算支出39.3亿元,比上年增长35.2%。

财政支出在重点支持生产、建设的同时,确保了工资、社会保障等重点公共预算支出的需要,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水利和气象支出增长66.6%,农业支出增长40.6%,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26.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0.3%,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增长40.2%,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增长26.1%,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25.8%,城市维护费支出增长40.9%,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增长41.4%,文体广播事业费增长33.9%。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16.7亿元,比年初增加60.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75.6亿元,比年初增加了42.2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81.5亿元,比年初增加26.2亿元。全年累计现金收入1420.7亿元,累计现金支出1438.3亿元,货币净投放17.5亿元,比上年多投放7.4亿元。

保险业务较快增长。全市保险业实现各项保费收入8.5亿元,比上年增长40.9%,赔款给付额2.0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7亿元,增长4.7%,赔款给付额0.8亿元,增长11.0%;人身保险保费收入6.8亿元,增长53.9%,赔款给付额1.2亿元,增长11.0%。

九、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2005年,全市普通高中招生30824人,在校生87966人,毕业生26173人;全市普通初中招生81251人,在校生248346人,毕业生89602万人;普通小学招生41457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83%,在校生311912人,毕业生77390人。2005年,我市拥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50所,教师1750人,招收学生14272人,在校生41434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全年受理专利申请359件,比上年增长34.1%;授权专利175件,增长24.1%。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20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280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4个,电影放映管理机构14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1个。年末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节目12套,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100%。文化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稳步发展。

卫生事业健康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91个,其中医院42个,卫生院114个。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0098人,其中执业医师3626人,护士1846人。全市卫生机构实有床位7906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共有7382张。

体育战线捷报频传。2005年,我市组队参加了河北省16个青少年项目的比赛,获得金牌12枚,银牌10枚,铜牌11枚,并有3个代表队获体育道德风尚奖。我市成功举办了衡水市第三届青少年运动会和衡水市第三届大中专、职业学校运动会,承办了中国女乒备战第48届世乒赛选拔赛,还先后组织了国内、国际高水平篮球赛,举办了衡水市首届国际太极文化交流大会。2005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健身比赛和表演46次,参加人数达到9500多人。

十一、人口、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根据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2005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21.8万人,年平均人口421.1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4‰,死亡率为7.29‰,自然增长率为5.15‰。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强化。年末全市城镇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50个,各类福利院床位数4350张,福利院收养人数23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8万人。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20万元,接受社会捐赠148万元,销售福利彩票9238万元,得到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救济的人数达4.5万人,全年共发放低保资金3434万元,城镇最低保障对象全年人均每月补差额为64元。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47元,比上年增长16.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720元,增长15.9%。农民人均纯收入3533元,比上年增长11.0%;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05元,增长9.9%。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2.1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27.0平方米。

十二、环境保护

环保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100%,比去年提高0.5个百分点。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拥有职工851人,比上年末增长4.3%;全市拥有各级环境监测站8个,已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1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50.9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11个,烟尘控制区面积88.2平方公里。空气质量继续改善。2005年全市市区空气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为296天,比去年增加了24天。

注:1、本公报为快报数据;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2004年、2005年生产总值为用经济普查数据修正、调整以后的数据;2001年、2002年、2003年数据为尚未调整的数据;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各年数据为用经济普查数据修正、调整以后的数据;

5、2005年全部财政收入不含基金收入,与以前年度口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