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河北

廊坊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09-12-31 17:06:19 来源:廊坊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586次

廊坊市统计局

2005年3月28日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进位追赶”目标定位,统筹谋划,积极运作,全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发展态势,经济增长进入到了一个上升期,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全市经济增长步伐加快,初步测算,200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增速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成为1999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亿元,增长6.5%,增速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28.8亿元,增长13.8%;第三产业增加值186.5亿元,增长12.9%,增速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566元。

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从三次产业结构上看,第一、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上升。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4.5∶55.2∶30.3调整为14.8∶54.4∶30.8。从所有制结构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初步测算,2004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6%上升到59%,提高了3.0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小幅攀升。受食品类价格上涨拉动,加之汽油、柴油及燃料等能源性产品价格上升,市场价格持续小幅上扬。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2%,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6%,涨幅比上年分别提高了2.5个、2.7个和8.6个百分点。

劳动再就业工程建设成效明显,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09.2万人,比上年增长2.6%,其中2004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6万人。全年有8165名下岗工人实现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

二、农业

第一产业稳定增长,粮食生产喜获丰收。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以来,各级党委政府狠抓关于农民增收各项政策的落实,全市农业战线捷报频传。全市粮食产量扭转了连年下降的局面,实现了大幅度增长,畜牧业生产发展迅猛,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农民收入增长加快。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171.5亿元,比上年增长6.5%。

粮食播种面积继续调减。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421.7万亩,比上年下降3.7%,单产353公斤/亩,比上年增长18.3%,粮食总产为148.7万吨,比上年增长13.9%,扭转了1999年以来连年下降(只有2001年略有增长)的局面。

棉花种植面积、总产继续大幅增长。受比较效益拉动,棉花总值面积在上年增长1倍的基础上,今年再增加24.7万亩,增长40.7%,棉花总产5.9万吨,增长55.6%。

油料作物播种面减少,单产增加,总产下降。今年全市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0.5万亩,比上年减少9.8万亩,下降24.3%;单产141公斤/亩,增长8.9%;总产4.3万吨,比上年减少0.9万吨,下降17.5%。

蔬菜、瓜果等高产、优质高效经济作物产量增加,促进了农业稳定增长。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51.4万亩,比上年下降0.2%,瓜果种植面积18.8万亩,比上年下降4.7%,尽管播面下降,但因蔬菜单产水平提高,蔬菜总产量达到596.7万吨,比上年增长0.7%;瓜果总产量62.8万吨,比上年下降1.3%。

畜牧业、渔业生产增长稳定,产值分别为70.1亿元和2.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5%和6.9%。由于防范措施得力,“禽流感”疫情对全市畜牧业生产影响不大。畜牧、水产业主要产品产量完成情况如下:

林业生产有所下降。2004年,林业实现产值1.7亿元,比上年下降3.2%。当年人工造林32.0万亩,完成幼林抚育面积117.0万亩,年末实有林地面积135.8万亩,增长5.0%。年末实有果园面积105.2万亩,园林水果产量达到53.5万吨,比上年增长2.7%。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90.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4%;农用拖拉机9.1万台,增长1.4%,其中大中型拖拉机9974台,增长4.3%。年末实有机电井6.3万眼,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19.6万亩,增长0.4%,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6.0万吨,增长1.0%。农村用电量27.1亿千瓦小时,增长20.2%。

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2004年,全市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实现销售总额163.1亿元,主导产业12个,龙头企业34个,专业市场9个,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32个。全年农业产业化经营率56.3%。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仍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2004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91.0亿元,比上年增长15.2%,高于全市经济增速2.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124.7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增速较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中,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8.3亿元,增长1.6%;集体工业完成增加值5.3亿元,增长10.6%;股份合作制工业增加值5.8亿元,增长17.4%;股份制工业完成增加值67.2亿元,增长35.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完成增加值26.0亿元,增长22.1%;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完成增加值12.2亿元,增长23.4%。2004年,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重工业完成增加值87.8亿元,比上年增长23.7%;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6.9亿元,增长31.8%。

产品结构调整取得进步。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冶金行业生产受到抑制,同时食品加工等行业生产增速有所加快,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2004年,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销售形势良好,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04年,全市完成销售产值410.1亿元,比上年增长39.0%;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6%,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9.7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利润总额18.3亿元,增长25.0%。

建筑业平稳发展。2004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7.8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产值52.1亿元,比上年增长2.6%,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64.3万平米,比上一年增长5.4%,竣工面积240.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4.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加,增速减缓。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有所放慢。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5.5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增速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3.1亿元,增长26.8%;国有及其他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5.4亿元,增长27.5%。城镇集体完成投资3.8亿元,下降2.2%;农业非农户完成投资503亿元,下降4.2%;私营个体投资1.8亿元,增长73.7%。从投资产业结构看,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第一产业增速最高,第二产业的投资量最大。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8亿元,增长50.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6.2亿元,增长29.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2.2亿元,增长23.5%。从施工项目看,500万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个数增多。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67个(不包括房地产开发和工矿区私人建房),比上年增加18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435个,增加136个。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国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2004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3亿元,比上年增长14.6%,成为近年来增速最高的一年。增速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加快,再加之物价攀升及上年“非典”影响基数较低所致。分经济类型看,以个体经济为主的其他经济仍是市场的主力军,实现零售额101.1亿元,增长18.1%,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3.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平稳,餐饮业增势强劲。实现零售额分别为98.8亿元和19.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4.5%和27.5%。分销售地区看,城市快于农村。城市、县、县以下三级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9.4%、14.7%和12.9%。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利用外资总体形势良好。2004年,全市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2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外商直接投资8569万美元,下降33.7%。从批准、注册情况看,年内新批准外资项目71个,增长54.6%,批准合同外资额25309万美元,增长53.2%;其中外方注册资本18318万美元,增长86.0%;年末实有三资企业达到492家,注册资本126073万美元,其中外资98429万美元,利用外资整体规模有所提高。

外贸进出口持续快速增长。2004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0.1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26.5%,其中外贸出口总额为4.4亿美元,增长48.5%。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2004年,共接待国内游客32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6%,国内旅游收入14.3亿元,增长36.6%;全年接待国际游客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0%,国际旅游创汇804.3万美元,增长24.4。

七、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4年公路运输业完成社会货运量5097万吨,比上年增长5.7%,货运周转量39.6亿吨公里,增长15.4%;其中营业性运输完成货运量4038万吨,增长4.2%,货运周转量32.8亿吨公里,增长3.6%;完成客运量1459万人,增长30.3%,客运周转量11.0亿人公里,增长26.3%。全年完成公路大中修工程投资3493万元,施工25.2公里,新改建完成投资2.4亿元,施工41.8公里,并全部完工。到2004年止,全市通车里程达到3055.8公里。

邮电通讯业发展迅猛。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0.8亿元,比上年增长52.4%;新发展城乡电话用户13.8万户,年末拥有城乡电话交换机容量102.8万门。移动电话用户116.0万户,比上年增长32.9%。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4年,全市实现财政收入46.0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增速比上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3亿元,增长23.1%。全年财政支出44.5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9.6亿元,比上年增长21.2%。

金融形势平稳。货币信贷投放速度继续放缓。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2004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口径各项存款余额593.6亿元,比年初增加70.1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17.1亿元,比年初增加46.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62.5亿元,比年初增加14.8亿元,同比少增69.3亿元,现金收支相抵净投放货币87.0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招生51992人,其中普通高中27960人,中等职业学校24032人,高中阶段适龄人口毛入学率61.2%,比上年增加8.2个百分点,办学水平稳步提高。在今年高考中,全市考生人数20615人,其中,本一段上线人数1552人,增长22.0%;本二、三段合计上线人数11670人,增长50.0%本科万人上线率34.6,比上年增加10.8个万分点。全市各类幼儿园达到207所,小学附设学前班达到1402个,在园(班)幼儿60162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55.0%,提高13个百分点。全市特教学校4所。2004年全市共审批民办学校34所,全市民办教育机构和学校总数达到293所,在校生5.7万人。

科技事业全面发展。全市新增高科技企业23家,总数达到253家,新增高新科技产品35种,总数达到333种;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5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8.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5.1%和15.2%;民营科技企业新增70家,总数达到450家,技工贸总收入23.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8.4%和16.5%;技术贸易机构发展到720家,技术合同交易额6200万元,比上年增长33.0%;全市技术出口额20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3.0%。

取得一批科研成果,全年取得科技成果14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9项,国内先进水平3项。全年获省级科学技术奖6项,市级科技进步奖31项。全市申请专利482项,授权328项,授权比上年多了12项。签订技术合同174项,技术交易额6200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5.9%和33.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发展繁荣。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艺术表演场所8个,文化馆、群艺馆10个,公共图书馆10个。一年来,全市文化系统创作出风格多样的优秀作品420余件,其中获国家级奖项的9件,获省级奖项的22件,获市级奖项的62件。新创作的大型评剧报告剧《妈妈》和大型现代评剧《警钟》在第四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上均获得优秀表演奖,两台戏同时步入全国赛事,小品《村口》在全国小品比赛中获二等奖。市县两级新华书店送书下乡3528次,图书2万余种200多万册,捐赠图书6000余册。市心连心艺术团下乡演出28场,全市县级小康文艺宣传队共下乡演出文艺节目3300余场,吸引观众100多万人次。全市开展送电影下乡共计2836场,观众达87万人次。

广播电视事业强化正常舆论导向,宣传工作开创新局面。2004年两台共在中央台上稿612篇。全年铺设广播光缆主支干线37条(公里),电缆主支干线119公里,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13.2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乡以上医疗卫生机构205个,其中医院44个,通过ISO9000认证的医院8家。疾病预防中心(防疫站)1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年末卫生机构(医院、卫生院)实有床位9368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6326张,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1529人,其中执业医师3750人,执业助理医师1388人。乡镇卫生院89个,乡镇卫生院床位数2143张,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2184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果,全市健身活动广泛开展。2004年,全市在河北第十一届运动会上青年组获得金牌45.1枚、银牌53.3枚、铜牌41.6枚,总分2063.65分,创我市最好成绩。同时,河北第一家市级全民健身中心工程投入使用,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全国健身试点工程。组织各类群体健身活动2000余次,参加人数突破100万人次。全市体育人口170万人,占总人口的43.6%,极大丰富了群众生活。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继续增加,据户籍统计,2004年末总人口389.8万人,比年初增加2.6万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54.1万人,占13.9%。人口出生率9.19‰,死亡率4.53‰,自然增长率4.66‰.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抽样调查,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19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工薪收入6550元,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实际支出8250元,其中消费支出6476元,分别增长7.1%和4.5%。全市从业人员年平均劳动报酬12971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2812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4338元,比上一年增长7.0%;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67元,比上年增长12.9%。

城市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增加,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年末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4辆,摩托车33辆,彩色电视机140台,家用电脑37台,健身器材10套,空调器79台,微波炉30台,电话98部,移动电话93部。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5.8平米,住楼房户占71.9%,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百户拥有彩电114台,摩托车58辆,电话82部,移动电话50部,电脑3台。农民人均住房面积31.1平方米。

社会保障覆盖面积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市各类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人数达17.9万人,其中在岗职工10.9万人,离退休人员3.8万人;年末全市机关及事业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达14.0万人,其中在岗职工11.5万人,离退休人员2.5万人。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发放率为100%。全市职工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6.2万人,失业保险覆盖率为98%。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7.6万人。年末全市25.2万人参加了医疗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为88%,比上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年末全市共有3.9万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市区道路进一步畅通。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5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绿地率36%,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三项主要绿化指标均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04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346公里,道路面积510万平方米。

城市公用事业较快发展。天燃气管道总长度621公里,年内新增天燃气用户7000户。供热管道总长度666公里,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91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了24万平方米。排水管道长度达292公里。现有水厂3座,日产水能力22.1万立方米,管道总长度535公里,全年供水量3500万立方米。城市公共汽车营运线路厂270公里,营运车辆196辆。

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0天,比上年增加20天,污染指数下降5%。城区生活垃圾袋装率达到90%以上,市区净化水平一直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全市共划定县级自然保护区(含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面积475平方公里,覆盖率达7%。公共环境意识明显提高,据问卷调查统计,公众对市区环境满意率达到90.1%。

注:1、公报中所用数字均为快报数字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速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