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河北

沧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09-12-31 17:00:05 来源:沧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564次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紧紧抓住对外开放、项目建设、民营经济、国企改革四项重点工作,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加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好势头。

一、综合

全市总体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势头。据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74.1亿元;突破700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3%,为2000年以来的最高增幅。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11.3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00.9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61.9亿元,增长13%。

消费价格和零售价格总体水平稳中有升。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3.9%,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5%。

消费价格八大类构成中,五类上涨,三类下降。食品类价格上涨9.4%;烟酒及用品类上涨6.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3.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上涨1.6%;居住类价格上涨6.5%}衣着类价格下降6%;家庭设备用品类下降3-3%;交通和通信类下降2.9%。

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市年末总户数193.12万户,比上年增长0.78%;总人口679.36万人,比上年减少0.81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2.33‰,比上年增长2.08个干分点;死亡率6.79%o,增长2.7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5.54%o,下降0.65个干分点。市区人口为48.86万人,比上年增长2.15%。

二、农业

2004年,由于中央的政策好、风调雨顺,农业稳定发展。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以“四大产业、一大工程”为重点,强龙头,扩基地,调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安全和生态农业,农业投入产出效益稳步提高,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5.84亿元,同比增长17%。

全市粮食种植面积718658公顷,比上年增长4.2%;棉花种植面积169772公顷,增长32%;油料种植面积42702公顷,增长O.1%;蔬菜面积89967公顷,增长8.1%;。

畜牧业发展加快,全市畜牧业总产值75.34亿元,同比增长7.8%。肉类总产量42.1万吨,比上年增长10.9%;禽蛋产量31.5万吨,增长3.8%;奶类产量7.4万吨,增长41.2%。

渔业稳步增长。渔业总产值8.76亿元,增长5.6%;水产品声量11.4万吨,增长11.4%。

林业保持发展。全市林业总产值1.19亿元,下降20.2%。全年人工造林31344公顷,下降12.8%。全市水果产量达到107.6万吨,增长17.3%。其中枣产量35.5万吨,增长29.1%。

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推进。全市产业化经营总量105.85亿元,同比增长45.2%。农业产业化率达到37.1%,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产业化龙头组织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市各类龙头经营组织达到103家,比上年增加20家。其中销售额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1家,比上年增加7家。龙头经营组织完成的销售额达到55.53亿元,比上年增长84.9%,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农业投入增加,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39748公顷,增长4.8%;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971.8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4.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30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其中,国有企业增加值lO亿元,增长18.9%;集体企业14.2亿元,增长22.8%;股份制企业75.6亿元,增长25.7%;外商及港澳台企业15.4亿元,增长43.5%。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31.2亿元,增长33.1%;重工业增加值98.8亿元,增长27.5%。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3.1%,比上年提高21.9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98.9%;资产负债率57.6%,下降3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1.7%,增长1.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2.44亿元,比上年增长59.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4:25亿元,增长98.8%。亏损企业亏损额2.4亿元,比上年减亏12.7%。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1.68亿元,比上年增亏5.4%。

建筑业持续发展。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增加值15.8亿元,比上年增长6%。不断拓展省外建筑市场,在省外完成产值82亿元,增长2.5%;房屋施工面积839万平方米,增长1.5%;房屋竣工面积540万平方米,增长0.7%;实现利润1.9亿元,增长5.6%;税金总额2.9亿元.增长7.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3.7亿元,突破2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40.5%。其中,地方投资完成230.8亿元,增长81.4%;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3.02亿元,增长38.3%。

重点项目建设得到加强。全市亿元以上各类大项目达到265个,总投资1293.6亿元。黄骅港煤码头二期工程、朔黄铁路复线开通运行,国华沧东电厂、TDI改造工程,40万吨PVC、液体化学品码头等项目取得新进展。

五、国内贸易

市场繁荣,交易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15亿元,比上年增长16.2%,是2000年以来增长速度最高的。其中,城市90.83亿元,增长17.3%,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7.3%;县的零售额28.55亿元,增长15.1%,占总额的14.9%;县以下零售额72.67亿元,增长15%,占总额的37.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41.79亿元,增长14.5%;餐饮业20.61亿元,增长28.7%;制造业10.99亿元,增长12.4%

大型商店和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加快,交易活跃。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5.6亿元,比上年增长32%;亿元商品交易市场达到28个,实现商品成交额136.6亿元,增长17%。

六、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合作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绩。机制更完善,领域更广阔,方式更灵活多样,成效更显著。全市进出口总值达到6.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8.7%,其中出口4.83亿美元,增长62.2%;进口1.94亿美元,增50.7%。

新批“三资”企业合同82个,同比增长51.9%,合同总金额3亿美元,增长25.6%,合同外资额1.75亿美元,增长76%。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333万美元,其中直接利用外资8276万美元,增长1.7倍。同时,加强了与京津及国内其它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全年引进省外资金50.7亿元,引进技术712项。

七、交通运输和通讯

交通运输业快速增长,道路建设步伐加快。开工建设国省干线公路82.6公里,通车里程ll.3公里,新建、改建县乡道路199公里,“村村通”工程完成投资1.72亿元。全市公路货物周转量1035192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448631万人公里。铁路运输稳定发展。港口功能进一步发挥,黄骅大港完成吞吐量4543万吨,比上年增长4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26亿元,比上年增长5%。全市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45.3万户,比上年增加14.6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54万户,增加26.9万户;互联网用户达到24.86万户。

八、财政金融

财政继续保持增收态势。全部财政收入完成65.1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1.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86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9.2%。在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完成4.5亿元,增长8.6%;营业税完成5.97亿元,增长28%;企业所得税完成8299万元,增长44.9%,个人所得税完成1.3亿元,增长21.4%;行政性收费1.5亿元,增长21.9%;罚没收入2.6亿元。增长3%。全市一般预算支出5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金融形势稳定。200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73亿元,比年初增加79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11亿元,占全部存款的79%,比年初增加59亿元。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56亿元,比年初增加3l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04亿元,比年初增加20亿元,短期货款余额288亿元,比年初增加2亿元。

九、各项社会事业

全市科技攻关和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增强。组织实施了34个科技攻关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重点加强了5个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科技进步对工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5%和5l%。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年财政用于教育事业经费支出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普通中学在校学生达到52.1万人。“双基”达标进一步巩固,农村普通中学规范化建设步伐加快,高教、成教、职教等取得新进展。开展贫困生救助工作,通过减免学杂费、1+1助学等形式,对贫困学生进行了有效救助。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学艺术、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不断发展,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弘扬,《童声与二胡·七彩童年》、《西河大鼓·俺村的新事实在多》等一批精品力作在全国获奖。全市拥有文化馆20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达到50万册。全市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l00%,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3.61万户。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90个,卫生技术人员1.76万名,医院卫生院床位1.28万张。疾病防控、农村卫生和环境卫生建设得到加强,市县两级共建设疾病防控中心14个,进一步健全了全市疾病预防控制网络。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在首届国际传统武术比赛中,我市选手参加了三个项目的比赛,获得了全部6枚金牌;群众体育蓬勃开展,人民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成功举办了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加强,人民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城市建设加快,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实施了一批交通、排水、污水处理项目。对市区解放路、西环路等重要路段实行了雨污分流,新修排水管线5公里,新建、改建泵站7座,提高了市区防洪能力。大力加强环保工作,建成使用了10万吨污水处理厂和400吨/日垃圾处理厂,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70%,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率达到100%。清理整顿五类重点重污染工业密集区,取缔“十五小”重污染企业,对建筑工地和娱乐场所噪声扰民问题进行了认真查处。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83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人均工薪收入5810元,比上年增加703元;经营净收入17元,增加4元;财产性收入28元,增加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22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工资性收入1081元,增加33元;家庭经营收入1798元,增加276元;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143元,增加23元。

全市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1211元,比上年增长15.1%。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农村居民消费出现新变化。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528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人均交通、通信支出547元,增加84元;人均旅游消费568元,增加352元;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7.7辆,家用电脑16.7台,人均居住面积23.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26元,增长17.2%;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96台,电话机82台,移动电话机35台,人均住房面积23.3平方米。

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发放和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全市新增就业岗位5.2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7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3.48%。加大了对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筹措发放救灾款2053万元,救助灾民19.8万人次。投入扶贫专项资金2.04亿元,解决了16.4万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的温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