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河北

承德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09-12-31 16:58:37 来源:承德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974次

承德市统计局

2008年3月18日

2007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围场坝上的指示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围绕“立足赶超,跨越发展”的主题,着力构建和谐承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但在发展中节能降耗任务艰巨,价格涨幅较高等问题需进一步加以解决。

一、综合

经济总量快速增加。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51.6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0亿元,增长8.4%;第二产业增加值304.0亿元,增长19.3%;第三产业增加值149.6亿元,增长13.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6:52.5:29.9调整为17.8:55.1:27.1。

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据市财政局统计,全年全部财政收入完成81.6亿元,比上年增长39.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2.7亿元,增长34.2%,其中:增值税收入5.3亿元,增长31.0%;营业税收入7.2亿元,增长27.9%。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4.79%,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财政支出明显扩大,一般预算支出75.3亿元,增长34.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科学技术、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28.4%、64.5%、42.1%和26.1%。

物价水平快速增长。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7.0,比2006年提高了5.6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和农村分别比上年提高5.7个和5.6个百分点。价格变动结构特征明显,分类看,食品类、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和居住价格分别上涨16.5%、1.2%、1.5%和5.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衣着类等价格均比上年有所下降。生产和建设领域价格大幅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13.8%,其中生产资料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15.0%,生活资料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4.7%。

城镇就业人员增加,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较快增长。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24.18万人,比上年增加5205人,增长2.2%,其中:城镇单位在岗职工23.78万人,增长1.25%。在岗职工工资总额46.21亿元,增长29.9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4%。

二、农业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各项惠农政策,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发展现代农业,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农村经济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粮食生产取得较好收成,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58.74万亩,比上年增长4.9%;全市粮食总产量109.9万吨,比上年增加1.1万吨。油料播种面积6.95万亩,增长14%;产量0.81万吨,比上年增加1589吨,增长24.4%。蔬菜、果品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9.9%和19.9%。畜牧业生产保持平稳,肉类、禽蛋、奶类产量分别增长2.1%、7.1%和9.6%。渔业生产发展较快,全年水产品产量达3.4万吨,增长59.1%。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4.13万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26万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211.4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7%。实际机耕面积达17.92万公顷,占年末常用耕地面积的比重达68.2%,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当年机械播种面积11.02万公顷,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达34.9%,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机械收获面积2.11万公顷,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达6.7%,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紧紧围绕 “工业立市”的发展思路,推进工业项目进度,整合资源,提升层次,积极引导企业走健康发展之路,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主导行业和优势骨干企业的带动明显,县区发展势头强劲,运行质量迅速提高。 2007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67.9亿元,比上年增长21.6%。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49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18.9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3.6亿元,增长24.6%;股份制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94.5亿元,增长24.6%;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33.4亿元,增长20.9%。全年完成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为17.6亿元、201.4亿元,轻工业比上年下降5.1%,重工业比上年增长29.6%。

重点行业比重再度提升。冶金矿山、食品制造、电力生产及供应和建材四大行业,生产、效益水平进一步提高,共完成增加值19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0.9%,实现利润62.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3.7%。其中:冶金矿山行业仍是带动全市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行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冶金矿山企业达到282家,占规模以上企业个数的56.7%,该行业创造增加值170.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7.9%,增长30.3%;食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2.9亿元,增长21.6%;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10亿元,增长20.2%;建材行业实现增加值5.6亿元,增长53.2%。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上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64亿元,增长56.5%;实现利税112.2亿元,增长99.5%,其中:利润66.4亿元,增长130.4%,税金45.8亿元,增长66.9%。

产销衔接良好、主导行业的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全年产销率达到99%,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产量快速增长。铁矿石18942万吨,增长30.6%;铁精粉3560万吨,增长24.1%;生铁756万吨,增长53.9%;钼精矿5235吨,增长21.5%;粗钢560.7万吨,增长38.2%;钢材490万吨,增长53.5%。

建筑业发展较快。2007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6.08亿元,增长11.4%。全市153家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5.14亿元,增长33.33%。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20.8万平方米,增长20.8%,其中:新开工面积312.8万平方米,增长7.6%;房屋竣工面积275.3万平方米,增长29.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快符合国家政策的重点项目建设,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一批重点项目进展迅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断增加,有力地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0.3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完成投资256.9亿元,增长35.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43.4亿元,增长5.1%。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2007年,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5.8亿元、160.2亿元和124.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3%、26.5%和36.3%。制造业和电力热力投资增长较快,分别增长9.3%和1.8倍,采矿业投资增速由上年同期的29.4%回落到14.7%,投资结构趋于改善。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迅速。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承唐、承朝高速公路相继开工建设;市区第七至第十二道橡胶坝、承德大桥改造等项目如期完工,迎水坝大桥等七项城建重点工程开工建设。全市开工投资千万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517个,其中竣工283个。“百项工程”项目开工98个,完成投资139亿元。工业项目投资拉动显著,其中,滦电热电联产项目完成投资14.0亿元。

五、国内贸易

200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8亿元,比上年增长1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8%。其中:县及县以下实现零售额104.7亿元,增长15.8%;市级实现零售额48.1亿元,增长13.3%。从行业分组看,批发业零售额增速最快。2007年批发业实现零售额40.3亿元,增长15.8%;其次为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3.7亿元,增长15.4%;零售业实现零售额84.5亿元,增长14.8%;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4.3亿元,增长7.9%。

城乡商品交易市场趋于活跃。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商品交易市场交易趋于活跃,全年实现成交额85.3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消费品市场实现成交额80.7亿元,比上年增长6.2%。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各级各部门坚持“开放活市”的战略,不断加快开放步伐,组建招商引资平台,利用招商网定期发布招商项目,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外商投资取得新进展。年末实有三资企业111家,比上年增长5.7%。全市新批三资项目8个,新注册三资企业6个,新批合同项目总投资16190万美元,合同外资额14498万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93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9.0%,其中外商直接投资达1110万美元,增长1.43倍。

出口快速增长。全市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出口总值实现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总值达249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7.6%。其中:出口总值达20663万美元,增长41.3%。

旅游业再创新高。全市各级坚持“旅游旺市”的战略,在强化软硬环境建设的同时,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开拓客源市场,使来承境内外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823.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7.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2%和21.6%。其中:接待境内游客798.3万人次,境外游客24.8万人次,分别增长17.3%、15.0%;境内游客收入42.9亿元,境外游客收入5538.8万美元,分别增长22.4%和17.8%。

七、交通运输和邮政、通讯

交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全市积极谋划、迅速实施,以京承高速公路为重点,以县乡公路为基础,以公路改造升级为辅助,提高了公路运营能力。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8284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4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84公里;干线公路2193公里;县乡村公路16059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35公里。全年公路货运周转量30.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3%;公路客运周转量33.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3%。铁路旅客运量为449.20万人,比上年增长5.9%;铁路货物运量为508.95万吨,比上年下降11.2%。

邮政、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收入1.18亿元,比上年增长22.9%。电信业务总收入14.16亿元,增长16.3%;电信业务总量35.75亿元,增长43.6%。本地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70.2万户,其中市区固定电话用户23.4万户;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161.46万户,比上年增长85. 9%。国际互联网用户15.09万户,比上年增长41.7%。

八、金融和保险业

各项存贷款稳定增长。全市金融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存、贷款继续增加。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559.9亿元,比年初增长23.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58.1亿元,比年初增长19.7%;企业存款余额达125.3亿元,比年初增长24.4%。各项贷款余额达335.8亿元,比年初增长25.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达187.1亿元,比年初增长17.5%;中长期贷款余额达142.0亿元,比年初增长40.1%。

保险业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保费收入15.8亿元,比上年增长46.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89亿元,增长45.7%;寿险保费收入11.87亿元,增长46.0%。给付赔款3.92亿元,增长57.4%,其中:财产险给付赔款2.14亿元,增长39.0%;寿险给付赔款1.78亿元,增长88.2%。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推动了产业发展。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全年共争取国家级、省级各类科技项目27项,获得资金支持1200万元,其中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6项;实施市级科技项目25项,经费投入600万元;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8项,经费投入200万元。重点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组织实施国家高新技术项目15个,引导和支撑全市125家仪器仪表企业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生产系列产品达20多个大类,300多个品种。承担国家和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课题16个。建立了食用菌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共建成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20个,龙头企业发展到30多家。

各类教育进一步发展。2007学年,全市高校共招生10862人,在校生人数达33148人,分别增长10.3%、21.0%;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40108人,毕业生9333人,分别增长20.9%、32.0%。高中在校生6.67万人;初中在校生12.88万人;小学在校生23.25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幼儿园在园儿童7.19万人,比上年增长1.8%。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电视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9个,文化站215个,图书馆10个,剧场、影剧院10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5座,发射功率34千瓦,广播人口覆盖率87.82%。有线电视入户率49.98%,比上年提高1.23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数达58.4万户,比上年增长4.3%。

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全市86所乡镇卫生院和1019个村卫生室达到省级标准,市县紧急救援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传染病医院全部建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街道覆盖率达到8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施,全市8个县全部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农民达223.2万人,平均参合率为80%,其中五保户、特困户共5.42万人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年内举办综合运动会22次,单项比赛108次,共获奖牌73枚,其中金牌17枚,银牌21枚,铜牌35枚。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据有关部门统计,年末全市总人口(户籍)366.89万人,比上年增长8.74‰。其中男性191.29万人,女性175.6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82‰,比上年增加0.6个千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07年度全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439.6元,增长15.8%,其中: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94.8元,比上年增长22.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4.1%,创历史最好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迈上3000元台阶,达3285元,增长12.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5.4%,总量比上年增加367元,增加额连续四年保持在300元以上。居民消费保持了较快增长,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人均7731.78元,比上年增长26.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7.4%。其中,居民用于食品消费人均2967.5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5%,占消费支出比重为38.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88元,增长12.4%。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有 25.2万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有31.8万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比上年增长8.2%;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达29.8万人,比上年增长8.2%。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社会救助能力进一步加强。2007年社会救济总人数达21.14万人,比上年增长55.5%;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42万人,增长5.8%;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6万人,增长1.3倍。

社会福利事业全面发展。2007年,全市累计争取救灾补助资金2099万元,发放救济粮4480吨、发放救灾衣被46万件、修复住房4020间、共救济灾民61万人次,有力地维护了灾区的社会稳定。积极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今年全市共对农村特困群众56490人实施了医疗救助,发放救助金251.5万元,其中资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49532人,支出资金49.5万元。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实施城市建设项目179个,完成投资6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4.34亿元。全年共完成油路补修7305.3平方米,道路灌缝5160延长米;市区供热面积64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8%;新增公交车40台,新开通运营线路3条。2006年全市城市化率达34.35%,比上年提高2.32个百分点。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306天,比2006年增加29天,创历史新高;全市七条主要河流25个监测断面中有16个断面水质达到河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全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64%,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年末全市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12个,总面积2880.5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7.3%;森林公园14个,面积939.35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4%;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1.7%。平泉、围场、隆化三个县列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附表一:

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109.90 1.0

其中:玉米 万吨 75.94 3.1

稻谷 万吨 12.96 14.5

豆类 万吨 3.94 -9.1

薯类 万吨 10.79 -7.4

油料 万吨 0.81 24.4

食用菌 万吨 13.02 25.5

干鲜果品 万吨 66.57 19.9

肉类总产量 万吨 37.97 2.1

其中:猪牛羊肉 万吨 32.21 0.5

家禽肉 万吨 5.16 12.7

禽蛋 万吨 9.85 7.1

奶类 万吨 12.60 9.6

大牲畜出栏 万头 57.93 2.4

其中:牛 万头 53.14 2.1

羊出栏 万只 195.22 1.9

猪出栏 万头 282.64 -0.4

年末大牲畜存栏 万头 97.62 2.2

其中:牛 万头 83.77 2.6

年末羊存栏 万只 160.41 3.2

年末猪存栏 万头 185.52 -1.7

附表二:

2007年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钢材 万吨 490.27 53.5

原煤 万吨 246.55 2.0

铁矿石原矿量 万吨 18942.28 30.6

铁精粉 万吨 3560.44 24.1

生铁 万吨 756.34 53.9

水泥 万吨 215.89 -17.2

杏仁露 万吨 22.75 48.7

中成药 吨 3923.06 30.1

交流电动机 千瓦 96114.00 16.3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26.44 12.1

附表三: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

类 别 累计比指数(上年=10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7.0

城市 107.5

农村 106.6

食品 116.5

粮食 108.8

肉禽及其制品 141.5

蛋 123.7

水产品 107.2

鲜菜 109.9

烟酒及用品 101.2

衣着 96.4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1.5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2.9

交通和通讯 100.2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9.6

居住 105.2€


注:1、公报公布的部分数据为快报数,市、县(区)生产总值为初步核算数。

2、公报中涉及GDP、各产业增加值指标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涉及指标增速均为同口径增速。

4、规模以上工业指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5、主要农产品产量、价值量指标及增长速度还未按第二次农业普查结果进行调整,正式年报数据将按照普查结果进行调整。

6、公报中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中部分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