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河北

承德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09-12-31 16:57:38 来源:承德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710次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十五”计划的目标,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工作任务,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两年实现了“翻两番,三步走”的第一个翻番目标,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各项任务,为“十一五”规划期间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建设和谐承德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0亿元,比上年增长16.5%,是1997年以来的最高增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达1205美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1亿元,增长12.3%;第二产业增加值183.8亿元,增长23.9%;第三产业增加值111.06亿元,增长9.7%。

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各级财税部门强化征管,积极依法组织收入。全年全部财政收入完成45.3亿元,比上年增长54.8%。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3亿元,增长43.8%,其中,增值税收入3.4亿元,增长63.1%;营业税收入4.4亿元,增长26.1%。一般预算支出46.6亿元,增长30.1%。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2.6%,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物价平稳增长,较上年回落2.6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在100上下波动,但始终控制在5%的警戒线以内,2004年受上年物价上涨滞后因素的影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最高,为104.4,2005年回落至101.8,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9%,粮食、蛋、肉禽及其制品类价格分别上涨3.2%、2.5%和1.9%。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3%。(主要消费品价格变动情况见附表三)

城镇就业人数增加,在岗职工工资较快增长。年末全市城镇就业人员39.91万人,比上年增长15.38%,其中城镇单位在岗职工23.3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二、农业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一系列扶持“三农”的政策措施,克服了自1999年以来连续五年旱灾的影响,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343.2万亩,比上年增长6.2%,总产量111.6万吨,比上年增长5.61%。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14.34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农业产值46.9亿元,增长17.1%;林业产值10.9亿元,增长22.5%;牧业产值54.7亿元,增长10.2%;渔业产值0.7亿元,增长67.5%。

林业生产速度减缓。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5万公顷,下降7.2%,当年零星四旁植树1002万株,比上年增加180万株;育苗面积2301公顷,比上年增加601公顷,其中:当年新育苗面积1629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179.1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7.5万公顷,年末林地覆盖率45.3%。(主要农产品产量见附表一)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迅速。全市形成了马铃薯、果品、时差菜、肉牛、制种、食用菌等农业产业化基地40个,已形成销售额亿元以上的特色产业9个,产业化经营率达46%。首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个数不断增加,总量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全市符合统计标准的农业产业化生产各类经营组织111个,比上年同期净增17个;实现农业生产及产业化经营总成果138.17亿元,增长15%。其中:龙头企业(集团)51个,比去年增加15个;实现产业化销售总额65.42亿元,增长35%。其次,产业覆盖面不断拓宽,区域特色较明显。全市51家龙头企业在2004年主要集中在粮食、食用菌、水果、乳品、林产品5个行业的基础上,2005年新增加了蔬菜加工、生猪养殖和屠宰、饲料生产3个行业。呈现了多层次、多行业、多领域发展的特点。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生产能力提高。年末全市农用机械总动力达17.9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6.8%;各种农机具不断增多,大中型拖拉机2293台,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2305台;机耕面积16.7万公顷,机播面积8.3万公顷,机收面积1.4万公顷;全市有配套机电井2.2万眼,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3.3万公顷,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9万吨。

三、工业

在“工业立市”的思想指导下,各级各部门多方采取措施,积极打造产业竞争优势,主导行业生产的持续快速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特别是自2004年以来,受市场推动,以冶金矿山行业为主导行业的工业生产和效益均实现大幅度增长。2005年,又克服了原材料价格上涨,能源、运输紧张等困难,依法加大矿业秩序整顿力度,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努力提升整体竞争力,全市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2005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56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其中全市41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达111.03亿元,增长36.6%,增速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产销率96.6%,产销衔接较好。受市场需求拉动,在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带动下,在生产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继续保持增长,实现销售收入334.7亿元,比上年增长27%。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44个,比上年增加11个;实现利润21.3亿元,增长7.5%,利润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52家,比上年增加19家;实现税金20亿元,增长16.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79.1,比上年提高25.1个百分点。

支柱行业增势强劲,效益贡献率超过100%。在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发展的5大行业中,冶金矿山行业和饮料制造业两大行业发展最快,共完成工业增加值85.2亿元,增长58.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6.8%。其次是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6.3亿元,比上年增长3.8%。冶金矿山行业是全市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到2005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共有冶金矿山企业190家,累计实现产值262.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9.1%;实现增加值79.5亿元,占70.6%,增速达55.3%,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8.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7.4亿元,同比增长16.3%,占全市的81.5%,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贡献率达到164.5%。

股份制企业进一步壮大,是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亮点。到2005年末,全市有286家股份制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9.2%,比去年增加了93家。实现增加值91.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2.7%,增长55.6%,比全市平均增长速度高19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利润18.6亿元,占87.3%,增长6.5%;完成税金16.8亿元,占84.4%,增长14.3%,大大高于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四、固定资产投资

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快符合国家政策的重点项目建设,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加大项目谋划力度,一批重点项目进展迅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断增加,投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有力地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9.4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完成投资141.9亿元,增长25.5%;农村非农户投资38.7亿元,增长34.4%;农村个人投资8.8亿元,增长0.4%。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成绩显著。2005年,三次产业投资额分别达7.16亿元、96.54亿元和85.6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倍、76.8%和52%,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000年的4.9:29.9:65.2调整为2005年的3.8:51.0:45.2。在第三产业投资中房地产业、交通、水利、环保及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投资占67.7%。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规模创历史最好水平,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乡居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迅速。京承高速、红松风力发电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如期建设并已部分竣工投产。2005年全年超10亿元建设项目共4个,其中京承高速承德段已部分试通车,累计投资已达25.6亿元,完成计划投资额的92.3%;57扩建2*300兆瓦热力联产工程计划总投资29.83亿元,本年计划投资3.0亿元,全年累计完成3.16亿元,占本年计划投资的105.3%;新建金沟屯水电站计划总投资23.0亿元,本年计划投资20亿元,全年累计完成800万元,占本年计划投资的0.4%;遵小地方铁路计划总投资15.9亿元,本年计划投资5000万元,全年累计完成5000万元,占本年计划投资的100%。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城乡居民消费呈健康理智型发展。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0%。其中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6.8亿元,增长12.1%;县级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4.2亿元,增长12.0%;县以下农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6.9亿元,增长11.9%。在各行业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1.9%,餐饮业增长12.1%。

2005年全市有亿元市场10个,比上年增加2个,总成交额达20.2亿元,比上年增加4.1亿元,增长25.5%。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各级各部门不断加快开放步伐,积极制定外商投资项目和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调动了外商来承投资的积极性,外商投资取得较快发展,利用外资突破亿元。2005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104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外商直接投资达到11001万美元,增长12.2%。全市新批三资企业12个,新批三资项目合同外资额12911万美元,年末实有三资企业118家,分布在工业、房地产和社会服务业等行业。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市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努力扩大出口和国外先进设备及优质原材料引进,进出口总值均保持较快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总值达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2.0%,其中,进口总值1.3亿美元,增长72.2%,出口总值达1.2亿美元,增长94.4%。

旅游业创历史新高。全市在强化旅游业软硬环境建设的同时,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开拓客源市场,使来承境内外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创历史新高。全年接待境内外游人622.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7%,其中,接待境外游人18.6万人次,增长10.3%。实现旅游总收入30.2亿元,增长29.6%,其中境外收入1998.3万美元,增长18.9%。

七、交通运输和邮政、通讯

交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全市积极谋划、迅速实施,以京承高速公路为重点,以县乡公路为基础,以公路改造升级为辅助,提高了公路运营能力。高速公路实现零的突破,境内通车里程达68公里;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086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927公里,其中:干线公路2186公里,增加50公里,县乡公路6781公里,增加1911公里。受工业生产推动,全年公路货运周转量23.0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1%;公路客运周转量25.91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2%。

邮政、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收入8792万元,比上年增长6.6%,电信业务总收入10.2亿元,增长18.9%,本地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54.1万户,比上年减少6.9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9.0万户,增加5.2万户。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79.42万户,比上年增加9.72万户,增长13.9%;国际互联网用户4.5万户,比上年增加1.1万户,增长32.4%。

八、金融和保险业

各项存贷款稳定增长。2005年,全市金融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存、贷款继续增加。年末全市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376.6亿元,比年初增加57.9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55.3亿元,增加38.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229.6亿元,比年初增加19.8亿元。

保险业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各家保险公司全部保费收入9.35亿元,增长10.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33亿元,增长13.8%,寿险保费收入6.46亿元,增长9.8%。给付赔款1.91亿元,其中:财产险给付赔款1.41亿元,增长37.1%,寿险给付赔款0.19万元,增长66.4%。承保金额1652.88亿元,其中:财产险承保金额377.58亿元,增长8.3%,人身险承保金额31.97亿元,增长61.4%。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推动了产业发展。至2005年末,全市被省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5家,高新技术技工贸总收入4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积极开展“园区再造”工程,利用现有孵化器1.28万平方米的面积和68家企业,转化科技成果累计达80多项,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农业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市共培育引进高产优质、专用型特色动植物新品种60余个,种植业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畜禽良种覆盖率达80%以上,林果良种覆盖率达70%以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率达98%以上。

各类教育进一步发展。2005学年,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25140人,毕业生6990人。高中在校生7.11万人,比上年增长8.5%;初中在校生13.97万人,下降10.4%;小学在校生24.85万人,下降2.9%。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幼儿园在园儿童5.8万人,比上年增长34.6%。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电视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9个,图书馆10个,剧场、影剧院8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5座,发射功率34千瓦,广播人口覆盖率85.39%。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47座,发射功率13.925千瓦,电视人口覆盖率90.37%,比上年提高了2.18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52.2万户,比上年增长17.4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公共卫生体系日益完善。到2005年末,市急救中心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全市建成疾控中心9个,传染病区9个,并在市内建成一家传染病医院,使我市在传染病防治上取得重大突破。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体系,按统一标准对部分农村卫生院进行了改造。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年内举办综合运动会27次,单项比赛121次,共获奖牌40枚,其中金牌14枚,银牌18枚,铜牌8枚。

十一、人口、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据有关部门统计,年末全市总人口达361.28万人,比上年增长0.13%。其中男性188.04万人,女性173.24万人,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6.1‰。

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2005年市区综合改造干道12条,小街巷2条,铺设彩色便道21664.83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8.7%。年末市区公共供水生产能力19.73万立方米/日,城市供水普及率达91.5%,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供热面积495万平方米,比去年增加30万平方米;全年新增公交车70部,新增运营线路2条。

大气治理工作取得新突破。加大对燃煤污染、饭店油烟和饮用水源地的治理力度,同时积极推进集中供热,热电联供和城市煤气工程建设,减排二氧化硫82吨,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已达到256天,超省下达2005年目标任务26天,较2004年增加了29天,创近年来最好水平。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成效显著,七条主要河流25个监测断面中,60%的断面水质达到《河北省地面水功能区划》标准要求,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较2004年提高了24%。自然保护区建设成效明显,塞罕坝自然保护和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申报成功,全市新增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增长。据抽样调查,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36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44.6元,增长4.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82元,比上年增长14.4%。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6.11平方米,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1.7平方米,增长9.9%。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有26.2万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有17.6万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其中5.6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比上年增长5.7%;2005年末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达25.4万人,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参加医疗保险的在岗职工人数达20.3万人,比上年增长11.5%。低保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社会救助能力进一步加强。2005年社会救济总人数达17.8万人,比上年增长6.5%;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8万人,增长5%,人均补差提高到61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万人,增长8%,人均补差每人每月10元。

社会福利事业全面发展。2005年,共争取救灾资金880万元,发放救灾粮7542吨,衣被9434件,救济灾民51万人次,保障了灾民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灾区的社会稳定。2005年末,全市共有农村敬老院192所,床位总数3805张,五保对象床位使用率为64%;同时积极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2005年底共为6495人实施了农村医疗救助,救助资金245万元。社区建设更加完善,全市153个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老年活动室面积已达24849平方米,基本上改变了原有的社区落后状况。

注:1、公报公布的部分数据为快报数,市、县(区)生产总值为初步核算数。

2、公报中涉及GDP、人均GDP、产业增加值、产值指标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涉及指标增速均为同口径增速。

4、规模以上工业系指国有、国有控股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其他类型工业企业。民营工业指除国有及国有控股、集体以外的其他企业(非公有制经济)。

5、公报中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中部分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