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河北

承德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09-12-31 16:55:24 来源:承德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618次

2003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突出做好投资项目、国企改革、扩大开放、民营经济四项重点工作,抓增长、促发展,克服了连续五年旱灾和“非典”疫情的影响,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3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是近五年来的最高增速,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6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111.1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81.6亿元,增长8%。但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化水平低,工业科技投入少,消费需求弱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在一定程度上仍制约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农业

全市各级涉农部门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农村工作目标,以发展特色农业为突破口,积极推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势产业发展较快。肉奶牛、时差菜、食用菌、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一退双还”工程进展迅速,畜牧业积极实施“舍饲圈养”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畜牧业、林业生产弥补了因受灾部分粮食作物减产带来的不利影响,生产保持了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3亿元,比上年增长6.1%。粮食产量60.7万吨,比上年减少17.8%;蔬菜产量132.3万吨,增长7.2%;干鲜果品产量27.7万吨,增长6.0%。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1.5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3万公顷,下降10.2%,当年零星四旁植树998万株,比上年增加31万株;育苗面积2819公顷,比上年增加29公顷,其中:当年新育苗面积1830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177.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4.6万公顷,年末林地覆盖率44.9%。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生产能力提高。年末全市农用机械总动力157.6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6.0%;各种农机具不断增多,大中型拖拉机1928台,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1997台;机耕面积12.3万公顷,机播面积5.7万公顷,机收面积1.4万公顷;全市有配套机电井1.9万眼,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1.6万公顷,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7.5万吨。为抵御自然灾害,全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打机井1508眼,新修渠道184公里,新建地下输水管道65万米,新建水池401个,水窖1544个.

二、工业

各级有关部门在“工业兴市”的思想指导下,全力实施“6531”方案,积极打造产业竞争优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培育多元支撑体系,全市工业生产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284.3亿元,工业增加值89.7亿元,比上年增长15.9%。

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年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81.1亿元,比上年增长38.2%;累计实现增加值50.6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实现利润总额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3.7%,总值及速度均达历史最高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25.4%提高到34.6%。产品销售率为97.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12,比上年提高15.79个百分点。工业生产的主要特点:1、冶金行业增长加快。市委市政府确定加速发展的六大产业中冶金矿山业受产品大幅涨价的影响,各县区加大投入,全年实现产值成倍增长达72.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0.1%,增长103%。2、五大集团继续发挥主力拉动作用。承钢、露露、帝贤、建龙和四海五大集团累计实现产值98.2亿元,占全市的54.3%,比上年增长14%。3、股份制工业企业比重继续提升。企业自主融资、自主经营能力增强,股份制经济企业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37.2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66%提升至73.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28.3亿元,增长12%;集体企业、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和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速分别为4.7%、14.6%和44.9%。4、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16.1亿元,增长39.7%,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上年的31%提高到37%。

三、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加大项目谋划力度,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认真组织和实施“百项工程”,一批重大项目有了突破性进展。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2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其中,国有及其它单位完成投资69.9亿元,增长47.4%;集体单位完成投资31.9亿元,增长11.9%,其中城镇集体投资完成0.6亿元,下降14.3%,农村非农户投资27.9亿元,增长0.4%;城镇私营个体投资1.7亿元,增长4.7倍;个人投资10.2亿元,增长29%,其中农村个人投资完成7.9亿元,增长8.2%。

在国有及其他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34亿元,比上年增长42.4%;更新改造投资20.5亿元,增长49.0%;房地产开发投资14.9亿元,增长56.0%。从各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投资1.9亿元;第二产业投资29.1亿元,第三产业投资38.9亿元,在第三产业投资中房地产业、交通、水利、环保及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投资占86.6%。

重点建设项目取得新进展。京承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且其终端的互通立交全面竣工,何家沟隧道及路基桥涵工程、秋窝梁隧道及路基桥涵工程、滦河特大桥及引道工程3项重大控制工程经省政府同意提前开工并取得一定进展。承赤东线、张隆公路、张双铁路均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城市建设项目总投资32.7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市区“南扩西进”取得阶段性成果,西出口一级公路建设全面竣工,机场新区建设进入实质阶段,旅游园区、第一道橡胶坝、碧峰门路等项目已开工建设或已竣工。

四、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继续平稳运行。2003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7亿元,比上年增长6.0%,增速比上年低0.4个百分点,比全省增速低4.7个百分点,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4%。消费品市场的主要特点:1、市、县增长仍快于农村。从城乡消费结构看,市级实现零售额27.9亿元,只比上年增长6.8%,略低于县级;县城实现零售额26.5亿元,增长7.0%;县以下实现零售额37.3亿元,增长4.7%。2、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速较快。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受“非典”疫情影响,餐饮业受创较深,批发零售贸易业取而代之成为消费品市场增速最高的行业,全年实现零售额62.7亿元,增长9.3%;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6亿元,仅增长1.0%;3、城乡集贸市场偏淡。年末城乡集贸市场394个,比上年末增加14个,集市贸易成交额64.4亿元,下降7.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市场物价总水平比上年有所回升。全市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指数累计比为101.5,其中:城市为101.5,农村为101.4。

五、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市下大力度实施全社会、全方位的开放思路,充分利用避暑山庄肇建300周年纪念活动以及国家、省组织的经贸洽谈会,扎实做好对内、对外开放,采取有效的招商引资措施,对外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2003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750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2%,其中:外商直接投资达到7200万美元,增长44%。年末实有三资企业128家,主要分布在农业、工业、房地产和社会服务业等行业。

对外贸易继续增加。全市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努力扩大出口和国外先进设备及优质原材料引进,进出口总值均保持较快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总值达1357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进口总值7592万美元,增长7.4%,出口总值达5983万美元,增长17.7%。

全市坚持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方针,紧紧抓住避暑山庄肇建300周年这一历史性机遇,在软硬环境上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上半年遭受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虽然8、9月份及“十一”黄金周来承旅游人数均超过上年同期,但仍未能扭转全年累计下降的趋势,全年接待境内外游人418.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4%,其中,接待境外游人近8万人次,下降49.5%。实现旅游总收入17.3亿元,下降13.9%,其中境外收入784.9万美元,下降49.1%.

六、交通运输和邮政、通讯

全市交通建设积极谋划、迅速实施,承秦出海公路、张隆公路等一批干线公路已峻工或部分峻工,部分道路等级得到改善和提高,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改造和提高了市与县、县与县之间公路,加快了县、乡、村级地方道路和旅游景点间道路建设,提高了公路通过能力。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037公里,比上年末增加454公里,其中:干线公路2137公里,县乡公路4746公里,专用公路154公里。全年公路货运周转量18.6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6%;公路客运周转量21.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4%。

邮政、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8272万元,比上年增长14.3%,电信业务总量97280.16万元,增长50.0%,本地固定电话用户49.6万户,比上年增加9.37万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40.18万户,增加5.86万户。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50.29万户,比上年增加19.9万户,能访问INTER网的用户6.06万户,其中:ADSL(宽带网)到达户数15899户。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市认真落实国家财政税收制度,坚持一手抓“非典”,一手抓增收节支,加之工业生产效益大幅提高,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9.2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0亿元,增长15.5%。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8.4亿元,增长15.7%。财政支出30.2亿元,比上年增长6.5%。

金融形势稳定,储蓄存款增加。年末全市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58.2亿元,比年初增加39.2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84.9亿元,增加24.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204.8亿元,比年初增加25.98亿元。

保险业快速发展。今年平安保险公司在承德市注册营业,各家保险公司全年全部承保金额896.9亿元,比上年增长1.2倍,其中:财产保险金额262.0亿元,增长16.7%,人身保险金额634.9亿元,增长2.6倍;保费收入6.88亿元,增长67.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422.7万元,增长24.0%,人身险保费收入5.5亿元,增长84%。给付赔款9598.8万元,其中:财产险给付赔款7400.9万元,人身险给付赔款2188.9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3年,全市科技工作突出抓好技术创新,实施工业寻求增长、农业绿色增收两大计划,强化技术支撑服务、科技政策环境、试验示范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年内推出智能化仪器仪表共用技术平台建设、制造业信息化、道地药材标准化高效栽培基地建设及中药现代化、农副产品深加工四个重大科技专项。组织成果验收25项,其中10项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组织评审市级科技进步奖36项,其中7项获省科技进步奖。

2003学年,全市中等专业技术学校13所,在校生10690人,毕业生2822人。高中在校生5.9万人,比上年增长28.6%;初中在校生17.5万人,下降10.5%;小学在校生26.3万人,下降1.2%。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幼儿园77所。全市共有高校6所,专任教师人数1338人,2003年在校生人数达22625人,比上年增加5005人,毕业生5647人,比上年增加2561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电视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艺术表演场所5个,文化馆9个,文化站207个,图书馆10个,群艺馆1个,剧场、影剧院7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5座,发射功率34千瓦,广播人口覆盖率85.12%。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47座,发射功率13.9千瓦,电视人口覆盖率88.01%,比上年提高了3.05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全市迅速建立领导、监测和救治三大体系,成功控制了疫情扩散,加强疫情防控、农村卫生、环境卫生三大体系建设,市县疾控中心实现100%覆盖,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07个,拥有床位8688张,卫生技术人员11853人,其中:医院45所,拥有床位5480张,医师2173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4个,卫生技术人员590人;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2个,卫生技术人员522人。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年内举办、承办国家、省各项赛事活动176项次;参加省以上比赛共获奖牌104枚,其中金牌37枚,银牌37枚,铜牌30枚。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市区新建、改造道路10.74公里,综合改造干道13条,小街巷2条,铺设彩色便道17.7万平方米(含两宫门之间广场)。年末市区公共供水生产能力19.7万立方米/日,城市供水普及率达91.4%;供热面积387万平方米,比去年增加32.53万平方米;全年新增公交车20部,新增运营线路1条。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不断提高。2003年,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为215天,比上年增加45天,三级以上天数339天,比上年增加3天。全市工业废水达标率达到94.81%;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94.6%,比上年提高35.6个百分点,粉尘排放达标率为99.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8.7%,与上年持平。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3年末全市总人口为359.1万人(户籍人口),比上年末净增加1.2万人,男女性别比1.08:1,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比为3.13:1。人口出生率为9.55‰,人口死亡率为5.9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7‰,比上年下降0.25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数23.18万人,比上年末下降4.3%,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18.95万人,下降5.1%;集体单位在岗职工1.56万人,下降9.4%。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5.74亿元,比上年增长8.0%。

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增长。据抽样调查,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06.96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42.76元,增长7.2%,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4.87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1696元,比上年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9.3平方米,增长2%。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建立。年末全市有28.2万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综合覆盖面达到100%;有19.5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4.9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离退休社会统筹;全面启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区的634个单位19.7万职工参加了医疗保险。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福利类收养机构214个,床位5117张,收养各类人员119.72万人天。2003年争取省以上救灾补助专项资金1182万元,救济灾民135.13万人。低保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全市保障人口由年初的6.13万人增加到6.86万人,保障标准由年初的人均每人每月33元增加到49元,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注:

1、参照国际通行的作法,经国务院同意,国家统计局决定改进和规范地区GDP核算方法和相关指标中文译名,规定特定地区的GDP用行政地区名字作定语,如“××市生产总值。

2、公报公布的部分数据为快报数。

3、公报中涉及增加值指标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公报中涉及指标增速均为同口径增速。

5、公报中五、六、七、八、九、十、十一中部分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其中人口数据由公安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