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河北

邢台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09-12-31 15:31:03 来源:邢台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537次

2006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市经济工作的安排和部署,围绕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构建和谐邢台两大任务,努力把各项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应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开拓进取,抢抓机遇,促进了全市经济健康发展。整体经济达到近年来较好水平,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十一五”起好步、开好局的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初步测算,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79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0.85亿元,比上年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454.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414.81亿元,比上年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205.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实现增加值50.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2%;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实现增加值27.50亿元,比上年增长19.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实现增加值13.39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居民服务业和其它服务实现增加值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9%。人均生产总值11584元,比上年增长12.3%。三次产业结构为:16.5:57.5:26.0。

物价水平温和上扬。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9%,涨幅同比增加0.1个百分点。在统计的八大类价格中,呈现“六升二降”。食品、烟酒及用品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衣着类、居住类、交通和通讯类价格比上年分别上涨3.1%、1.4%、0.8%、1.0%、4.8%、0.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价格比上年分别下降0.6%、1.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3%。

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指标           全市    城市    农村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101.9 101.8 102.0

食品          103.1 104.5 101.6

粮食          103.1 106.8 100.5

肉禽及其制品       95.3  95.0  95.6

蛋类           94.5  93.6  95.2

水产品         102.5 102.9 101.2

鲜菜          108.9 109.5 108.2

烟酒及用品       101.4 102.3 101.0

衣着          101.0  99.4 102.7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99.4  98.9 100.0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0.8  97.8 103.3

交通和通讯       100.5 100.9 100.1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8.9  98.5  99.3

居住          104.8 105.8 104.3

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成效。年未全市就业人员336.6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58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75.77万人,比上年增中5.7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活力和协调性增强。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民营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5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5.5%;实缴税金31.7亿元,比上年增长34.7%,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5.2%。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粮食产量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44万亩,比上年增长0.3%;总产量374.1万吨,比上年增长2.9%。棉花播种面积252万亩,比上年增加11.8万亩;总产量18.1万吨,比上年增长7.8%;油料播种面积73.1万亩,比上年减少5万亩;总产量12.3万吨,比上年下降6.3%。蔬菜播种面积87.67万亩,比上年增加1.09万亩;总产量287.74万吨,比上年增长3.6%。畜牧业较快增长。肉类、牛奶产量分别达到42.85万吨、21.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2%、-0.8%和21.2%。禽蛋产量达到53.8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渔业发展稳定,水产品产量5137吨,比上年增长2.1%。

2006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指标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374.1   2.9

其中:夏粮   万吨  185.2   0.6

秋粮   万吨  188.9   5.3

油料       万吨   12.3  -6.3

其中:花生   万吨   11.2  -6.2

棉花       万吨   18.1   7.8

蔬菜       万吨  287.74  3.6

果用瓜      万吨  130.58  0.1

园林水果     万吨   78.52  6.0

肉类       万吨   42.85  4.2

其中:猪牛羊肉 万吨   31.6   4.5

禽蛋       万吨   53.85 -0.8

奶类       万吨   21.9  21.2

水产品产量    吨    5140   2.1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0.3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农业产值131.6亿元,比上年增长4.5%;林业产值2.6亿元,比上年下降7.0%;牧业产值87.2亿元,比上年增长3.1%;渔业产值0.47亿元,比上年下降0.2%;畜牧、疏菜、果品三大支柱产业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2.2%,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0.8%,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55.36万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6万公顷,有效灌溉率达85.7%,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农业机械总动力829.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2%;农村用电量23.1亿千瓦,比上年增长10.9%。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23万公顷年末实有林面积21.4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414.81亿元,比上年增长16.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17家,实现工业增加值242.8亿元,比上年增长19.8%。产销衔接较好,产品销售率为97.4%。

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      单位:亿元

指标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工业增加值        242.8  19.8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64.4  22.6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其中:集体企业       12.2  16.4

股份制企业        155.2  32.2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31.9  23.3

其中:轻工业        70.5  16.9

重工业          172.3  21.8

其中:大中型企业     161.1  27.4

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02.1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税24.1亿元,比上年增长23.4%;股份制企业实现利税56.7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税18.4亿元,比上年增长57.2%。其他经济类型实现利税81.1亿元,比上年增长4.3%。亏损企业67个,亏损企业亏损额9657万元,比上年减亏39.2%。

主要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原煤1092万吨,比上年增长10.1%;发电量143.3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33.8%;生铁560万吨,比上年增长30.7%;钢544万吨,比上年增长20.6%;成品钢材533万吨,比上年增长15.5%;水泥619万吨,比上年增长15.7%;平板玻璃2993重量箱,比上年增长24.3%;纱13.7万吨,比上年增长24.4%;布19855万米,比上年增长22.7%;乳制品12.9万吨,比上年增长了53.2%;化肥7.4万吨,与上年持平;方便面54.4万吨,比上年增长25.8%;变压器54万千伏安,比上年下降13.6%;机制纸36.8万吨,比上年增长9.3%;家具25.4万件,比上年增长26.2%。

2006年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1092   10.1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143.3  33.8

生铁     万吨    560    30.7

钢      万吨    544    20.6

成品钢材   万吨    533    15.5

水泥     万吨    619    15.7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2993   24.3

纱      吨     137224 24.4

布万     米     19855  22.7

化肥(折纯) 万吨    7.4    持平

乳制品    吨     128780 53.2

方便面    万吨    54.4   25.8

变压器    万千伏安  54    -13.6

机制纸    万吨    36.8    9.3

家具     万件    25.4   26.2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9.24亿元,比上年增长14.9%。资质等级以上建筑房屋施工面积711.6万平方米,增长10.3%;房屋竣工面积344.4万平方米,增长7.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7.82亿元,比上年增长38.1%。其中城镇投资265.05亿元,比上年增长38.5%;农村投资142.77亿元了,比上年增长37.5%。

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单位:亿元

名称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07.82  38.1

其中:城镇投资   265.05  38.5

房地产投资      20.09  31.0

农村投资      142.77  37.5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00.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79.39亿元,增长42.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2.09亿元,增长18.2%。

企业自主投资能力增强。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自筹资金229.5亿元,增长75.3%;利用外资0.8亿元,下降87.8%。

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隆尧县东方食品城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28亿元,七里河综合治理项目完成投资5.33亿元,邢台国泰发电有限公司2×300MW供热机组完成投资1.79亿元,中煤旭阳公司200万吨煤化项目0.75亿元。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31.66亿元,增长15.1%。其中,城市零售额65.12亿元,增长15.0%;农村零售额166.54亿元,增长15.1%。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03.54亿元,增长15.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6.30亿元,增长18.0%。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零售额中,中西药品类比上年增长183.2%,其中西药3.6倍;饮料、烟酒类增长31.2%,其中粮油类增长35.5%,肉禽类增长65.2%。

各类商品市场较快发展。年末全市各类商品市场达114个,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13个;实现市场成交额89.1亿元,增长2.1工%。

六、对外经济

出口规模实现突破。全年进出口总值86411.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进口总值21419.9万美元,增长12.7%;出口总值达64991.3万美元,增长20.7%。

利用外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6361万美元,增长15.4%,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6237万美元,增长14.6%。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总投资500万美元以上项目到位外资13561万美元,增长14.1%,占全市外商直接投资比重达83.5%。新批合同项目22个,合同外资额6552万美元,下降10.9%。

七、交通、邮电业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全年货物周转量371543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6%;旅客周转量344581万人公里,增长8.1%。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2678公里,增长2.2%,其中高速公路305.5公里,村村通工程通达村数4973个,完成96.5%。

邮电通信业较快。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00年不变价)3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邮政业务量1.65亿元,增长19.7%;电信业务量29.98亿元,增长13.2%。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44.2万门,比上年末增加81.2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10.1万户,比上年增加2.7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9.4万户,乡村电话用户70.7万户,分别比上年增加1.7万户和1.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75.4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7.5万户。

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接待国际旅游者4026二次,比上年增长17.9%;实现旅游总收入183.4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0%。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增长较快。全部财政收入达70.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可比增长18.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51亿元,增长16.7%(可比增长19.8%)。财政支出66.44亿元,增长34.9%。

金融机构存款贷款平稳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97.11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各项贷款余额423.0亿元,比上年增长13.4%。现金收支相抵净投放货币76.55亿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保费收入14.94亿元,比上年减少3.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42亿元,减少32.2%;寿险保费收入10.95亿元,增长11.24%;健康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0.54亿元,增长12.51%。各项赔款和给付2.99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1.87亿元,寿险赔付1.08亿元,健康和意外伤害险赔付0.3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普通高等学校5所,招生1.55万人,要校学生4.11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幼儿园在园幼儿13.3万人。

2006年各类学校招生和在校生情况

指标     学校数(个) 招生数(万人)  在校生数(万人) 毕业生数(万人)

普通高等学校 5      1.55       4.11      1.13

中等专业学校 83     4.2       11.0        3.0

普通中学   519   18.0         55.6      19.5

技工学校   13     0.39         0.8        0.28

小学     2311   9.0         51.0      13.0

科技事业迈出新步伐。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110项,专利申请量404件,其中发明专利60项,实用新型202;授权量232件,其中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136项。签订技术合同63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700万元。

十、文化、卫生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文化馆18个,公共图书馆18个。广播电台17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4座,电视台1座。电线电视用户29万,增加1.67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06%。

卫生生技术人员16329人,其中医生8009人,护师、护士3661人;床位16476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5900张。拥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0个,卫生技术人员753人;乡镇卫生院173个,床位4118张,卫生技术人员1680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410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全市常住人口达到684.3万人,出生人口9.2万人,出生率为13.42‰;死亡人口4.4万人,死亡率为6.52‰;净增人口4.7万人,自然增长率为6.9‰,比上年提高0.53个千分点。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020元,比上年增长16.4%;农民人均纯收入3568元,增长8.8%。在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同时,消费保持同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244元,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32元,增长1.2%。城镇居民恩格乐系数为37.2%,增长0.2%。居住条件逐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3平方米,与上年持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30.3平方米,增长3.0%。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5164元。

2006年城乡居民生活情况

指标        单位  绝对量    比上年增长(%)

城市居民家庭

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9020   16.4

人均消费性支出  元   5244   8.0

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平方米 23    持平

农村居民家庭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3568   8.8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元   1832   1.2

人均居住面积   平方米 30.3   3.0

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7.2万人,比上年增加4.4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9万人,参保退休人员8.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达32.1万人,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6.02万人,其中参保职工达26.87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达9.15万人。企业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全市12.37万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农村5.26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省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达5163张,收养各类人员2566人。城镇建立社区服务设施达849个,其中综合社区性社区服务中心4个。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766.51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146.8万元。

十二、资源和环境

耕地总资源继续减少。年末实有耕地总资源64.6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17万公顷。其中常用耕地面积64.63万公顷,减少0.17万公顷。建设占用耕地11

环增治理力加强。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市环保监测站加强标准化、自动化建设、环保监测站13个,环境监测人员206人;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00个,投资额6229.2万元。

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有所加强。建成烟尘控制区24个,面积613.3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92个,达标面积53.2平方公里。环境质量逐步提高,城市空气不断改善,我市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达到281天,比上年增加16天,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3.62,比上年下降12.1%。治理水土流失取得新进展,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注:1、本公报2006年部分数据为快报数。

2、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人口取自1%的人口抽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