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开放总揽、环境先导、民营突破,突出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强力推进“四大”建设,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
(一)经济总量: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300亿元大关,达到1338.1亿元,比上年增长14.9%,超年目标1.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9.8亿元,增长8.6%;第二产业增加值689.7亿元,增长19.4%;第三产业增加值478.6亿元,增长11.0%。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407元(折合1909美元),增长14.1%。
三次产业支撑作用增强。2006年,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第二产业贡献率达到59.5%;第三产业贡献率达到34.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7:50.3:36.0变化为2006年的12.7:51.5:35.8。
(二)财政收入: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06年,全市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38.3亿元,为历史上最高水平,占全年任务的101.1%,比上年增长14.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2.8亿元,完成全年预算的107.0%,增长22.2%。分区域来看,主要是县级收入的快速增长拉动了全市一般预算收入的增长,县级收入增长30.3%,完成全年任务的110.6%;分税种来看,主要是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完成较好,三项完成24.75亿元,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46.9%,资源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等税种增长幅度均超过30%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09.6亿元,增长30.7%。
(三)物价:物价平稳上涨。2006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1%,比上年上涨2.1%。其中:城市上涨2.3%,农村上涨1.9%;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1.9%,上涨1.9%。
(四)企业家信心指数:2006年1-4季度我市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14.0、126.6、110.0和122.1,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并且均运行在较为理想的景气区间。2006年,在被调查的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和住宿餐饮业等八大行业中,有五大行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始终运行在景气区间,这表现出企业家对2006年宏观经济运行持乐观稳定的态度。
(五)劳动与就业:2006年,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59.37万人,比上年增加1.36万人。当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5.9万个,完成计划的120.9%。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89万人,完成计划的107%,其中困难就业对象再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153人,完成计划的149%。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足额发放,保障率达10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仍处于4.5%的计划调控目标之内。全市有24.3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六)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扩张有力。全市上下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以建设大项目为载体,加快发展大产业、培育大基地、做强大园区,以项目调结构,以项目强实力,以项目促发展,积极培育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在邯郸钢铁、国电龙山等优化产业升级项目和邯郸机场、青兰高速、城市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强劲带动下,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旺盛势头。2006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9.5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8.3亿元,增长42.6%。其增长速度分别超年计划15.5个和15.6个百分点,分别比上年回落4.2个和5.7个百分点。一是三次产业呈现“低、中、高”阶梯式发展态势。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6.3亿元,增长12.4%,增幅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93.0亿元,增长28.6%,增幅比第一产业高16.2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比重由上年46.6%到48.9%。其中:工业投资完成287.1亿元,增长31.0%,增幅超出第二产业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0.2亿元,增长53.6%,分别比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高41.2个百分点和25个百分点。二是大项目带动明显。全市安排的重点项目100项,总投资879亿元,年计划投资100亿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138.3亿元,占年计划的138.3%。其中:10大立市兴市项目完成投资83.9亿元,占年计划的119.9%,90项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4.3亿元,占年计划的181.1%。
二、主要行业
(一)农业:农业丰产丰收。随着各项惠农政策逐步落实,以及市场导向作用等因素的共同推动,农业实现丰产丰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一是农业生产稳定增长。2006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1137.0万亩,亩产366.0公斤,总产量达416.1万吨,分别比去年增加3.9万亩、1.3公斤和2.8万吨,分别增长0.3%、0.3%和0.7%。其中:秋粮播种面积达557.6万亩,比上年增加1.7万亩,亩产372.5公斤,与上年持平,总产量达207.7万吨,增加6444吨,分别增长0.3%、持平和0.3%。全市棉花播种面积159.5万亩,亩产80.1公斤,总产12.8万吨,分别增长3.2%、2.8%和6.1%;蔬菜播种面积为13.1万公顷,总产达684.4万吨,分别增长2.3%和5.6%。全年油料面积90.9万亩,亩产199.3公斤,总产18.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加-2.8万亩、2.3公斤、-0.4万吨,分别增长-3.0%、1.1%与-1.9%。二是畜牧业较快增长。肉类总产量达70.1万吨,增长7.5%;禽蛋总产量达105.9万吨,增长3.3%;奶类产量达16.5万吨,增长60.5%。
(二)工业:工业生产较快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随着部分新建项目的投产、达产和国企改革、改组的深入推进,使全市工业生产继续承接了上年快速增长态势,活力明显增强,生产继续加快。2006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610.17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25.5亿元,增长24.9%。一是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为99.1%,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二是重点行业拉动明显。我市工业第一大支柱行业———钢铁行业完成增加值245.9亿元,增长30.6%,增长速度高于全市5.7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7.8%;煤炭行业完成48.6亿元,增长11.6%,所占比重为11.4%;三是工业效益表现良好。全年实现利税突破一百五十亿,达151.4亿元,增长27.9%。其中实现利润84.7亿元,增长34.1%;四是重点企业对全市工业效益贡献突出。全市65家重点企业实现利税122.83亿元,增长17.9%,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的贡献率达到56.6%。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文丰钢铁有限公司、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邯峰发电有限公司、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邯邢冶金矿山局、峰峰集团有限公司、邯郸供电公司、武安市新金钢铁有限公司、邯郸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和纵横钢铁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实现利税均超亿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三)建筑业: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9.51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3.9亿元,增长5.8%;上缴税金5.8亿元,增长9.4%。
(四)房地产业:全市房地产实现增加值33.94亿元,比上年增长2.5%;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6.9亿元,下降3.0%;商品房销售面积113.6万平方米,增长7.6%,其中:住宅101.8万平方米,增长2.0%;商品房空置面积23.0万平方米,增长56.1%;商品房销售额21.3亿元,增长27.4%。
(五)国内贸易:贸易市场交易活跃。全市批零贸易业实现增加值81.26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5亿元,增长15.3%。一是批零贸易市场持续活跃,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04.0亿元,增长13.8%,占全市零售额比重为84.8%;二是住宿和餐饮业高位运行,实现零售额50.5亿元,增长26.4%;三是城乡消费同步增长,城市、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完成129.3亿元和229.2亿元,分别增长16.6%和14.6%;四是主要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在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统计的23类零售商品中,有18类商品保持增长。其中:汽车类、日用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通信器材类、机电产品及设备类成为销售热点,零售额增幅较大,均在16%以上。
(六)交通、邮电: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86.21亿元,比上年增长6.0%。
货物运输总量11649.2万吨,比上年增长9.2%。其中:铁路2482.2万吨,增长7.7%;公路9167万吨,增长9.6%。
旅客运输总量12453.1万人,比上年增长4.0%。其中:铁路546.1万人,增长24.4%;公路11907万人,增长3.4%。
年末主城区公共汽车线路达到106条,比上年末增加14条,年内更新车辆204辆。运营里程647万公里,主城区共有公共汽车运营车辆1279辆,客运出租车运营车辆4261辆;全年公共交通共运送乘客1.2亿人次(不含出租车);全年出租汽车载客率为31%。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32.03万辆,比上年末增长3.8%。其中:轿车12.33万辆,增长20.6%。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23.37万辆,比上年末增长6.0%。其中:轿车10.1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2.4%。
邮电驶入快车道。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4.6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51亿元,增长17.2%;电信业务总量52.1亿元,增长23.8%。本年增加固定电话用户33.1万户,年末达到154.0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3.0万户,年末达到190.8万户。
(七)金融、证券和保险:全年金融保险业完成增加值15.74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金融业务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1176.58亿元,比年初增加152.16亿元,同比减少3.56亿元。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763.5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年初增加107.50亿元,同比多增20.60亿元。
证券市场交易活跃。2006年,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170.9亿元,比上年增长193.6%。其中:股票成交额132.3亿元,增长140.4%;国债成交额3.3亿元,增长164.4%;基金成交额5.5亿元,增长459.7%。
保险业务较快增长。2006年,全年保费收入26.3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1亿元,增长21.7%;人身险保费收入21.2亿元,增长17.4%。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6.0亿元,比上年增长90.0%;其中:财产险赔款2.3亿元,寿险业务给付3.7亿元,分别增长27.9%和175.6%。
三、改革开放
(一)所有制结构: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所有制结构逐步得到调整和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步伐逐步加快。2006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808.99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5%;实交税金61.51亿元,增长22.8%,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达到44.5%。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全市经济增长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二)利用外资:全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国外产业转移机会,打造邯郸外资进入平台,全年引资工作取得较大成绩。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735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8%,完成全年任务的102.1%。其中:直接利用外资15233万美元,增长17.9%。批准外资合同51个,批准合同总投资额30693万美元,批准合同外资额15321万美元。注册企业47个,注册外方资本13640万美元。
(三)对外贸易:全市在加大引资力度的同时,完善出口扶持政策,提升出口企业质量,使外贸进出口额增长较快。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10亿美元大关,达到103478.4万美元,增长8.5%。其中:出口40065.2万美元,增长25.4%,超年目标13.4个百分点;进口63413.2万美元,与上年持平。
(四)旅游业:旅游事业平稳发展。全年接待海外游客6909人次,比上年增长10.9%。旅游创汇收入308.75万美元,增长22.4%。国内旅游发展良好,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850万人次,增长10.7%。旅游业总收入35.9亿元人民币。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饭店19家,床位2500间,客房年平均出租率49%。旅行社53家,其中国际社1家。
四、城市建设与管理
(一)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启动了四期总规修编。完成了中华大街南北延等16条城市道路建设任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快速进展。年末主城区实有城市铺装道路长度630公里,铺装道路面积1290万平方米,建成区人均道路面积13.93平方米。
(二)公用事业:2006年,全市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为101.5万立方米/日,全年自来水售水量29871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7882万立方米。城市居民家庭燃气用户29.63万户,燃气普及率为69.7%。继续发展集中供热,当年新增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达到1873万平方米。
(三)市容整治:在建成国家园林城的基础上,启动了生态园林城创建工作。龙湖公园建成开放,赵苑三期工程竣工,赵王城遗址公园开工建设。邯山商步街等一批旧城改造项目扎实推进。实施了主城区生态水系和绿化工程,“两河”整治完成年度任务,新增绿化面积20.3万平方米,在全省城市绿化排名中荣列第1名。年末,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17%,建成区绿地率达35.7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43平方米。
(四)资源与环境保护:2006年,全市继续严格土地管理,加大闲置土地的收回力度,土地供应在得到控制的前提下,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年土地供应总量1113.5公顷,其中:公用设施用地60.5公顷,占全年供地总量的5.4%;普通商品房用地41.1公顷,占全年供地总量的3.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费(不含原煤入洗)3169.7万吨,比上年增长24.3%;电力消费132.6亿千瓦时,增长14.0%。
全年平均年降水量394毫米,与多年平均值523毫米相比,属偏少降水年份。与2005年528毫米相比,偏少134毫米,偏少量为24.7%。
全市环保工作继续围绕“蓝天、碧水、生态、宁静”四大工程,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完成重点污染治理项目46个,年可削减烟(粉)尘5125吨、二氧化硫8093吨,化学需氧量1977吨。拆除环境敏感区燃煤大灶353座、手烧类燃煤锅炉13台,治理饭店油烟42家,共取缔反弹的居民楼下饭店32家,环境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查处,重污染小企业得到彻底取缔,工业企业稳定达标率保持在90%以上;沁河实现还清目标,滏阳河下游水质好于往年;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年达到或好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达285天,比上年增加了8天。
五、经济开发区与马头生态工业城
邯郸经济开发区实现生产总值85258万元,增长19.8%,其中工业增加值61328万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5∶71.9∶26.6,第二、三产业发展占主导地位;完成利润总额8898万元,增长21%;实现工业销售收入200735万元,增长24.5%;实现工业总产值203394万元,增长24.3%;实现全部财政收入12502万元,增长23.8%,完成税收总额11237万元,增长17.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9275万元,增长41.8%;16个托管村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288元,增长10%;新签外资项目9个,合同总投资1799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372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800万美元;出口总值2808万美元,其中直接出口完成1645万美元,增长18%。
马头生态工业城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7665万元,比上年增长17.7%;三次产业比为4.5:76.6:18.9;全部财政收入21211万元,增长2.2%,一般预算收入4885万元,增长3.4%;全部税收20676万元,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884万元,增长43.1%,实现利润-201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620万元,增长19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620万元,增长14.1%。
六、社会事业
(一)教育: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6年,全市小学招生12.8万人,初中招生16万人,高中招生11.7万人。现有幼儿园676所,在园幼儿18.3万人,专任教师4031人;小学2849所,在校生67.09万人,专任教师4.1万人;普通中学549所,在校生70.4万人,专任教师3.57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6%,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9.23%,万人平均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199人,比上年增加15人,创历史最好水平。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高考5.5万名考生中,本科一批上线2807人,比2005年增加809人;本科二批以上上线4658人,增加436人;本科三批以上上线1.3万人,减少4700人。全市拥有普通高等院校4所,在校生5.1万人,专任教师2779人。
成功组织了普通高考、成人高考、中招统考、高中会考、自学考试、社会考试、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等国家级、省级教育考试29次,累计考生35万多人,省内外及本市普通、成人大中专院校共从我市录取新生69720人。成人高校招生报名12380人,比2005年增加了2055人;自学考试开考专业达到了141个,考生人数、在籍人数和毕业人数都有了较大幅度增长。
(二)科学技术:科技事业稳步推进。全市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46项,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52项,国际先进水平的14项。获得2006年度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5项。新通过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24个,高新技术企业19家,实现高新技术技工贸总收入168亿元。专利申请受理量624项,专利申请授权量296项,其中发明专利突破120项。
(三)文化: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9个,总藏书117万册。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44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为19.72%。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98%和98.29%。
(四)卫生: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力量不断增强。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31个,比上年增加7个。其中:医院140个,乡镇卫生院214个;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2.1万张,其中:医院1.5万张,卫生院3063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达到2.2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7435人,注册护士6251人。
(五)体育: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367.8万人,约占全市人口总数的42%。全年组织13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河北省各项比赛,共获得金牌27.8枚、银牌35.6枚和铜牌57枚。全市拥有体育场4个;室外游泳场35个;运动场30个。
七、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一)人口:全市年末总人口884.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7万人,增长1.5%。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4.07‰,比上年增加2.78个千分点;死亡率3.93‰,比上年下降1.1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10.14‰,比2005年增加3.89个千分点。
(二)人民生活: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均劳动报酬15328元,增长11.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03元,比上年增长13.8%。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0%,比上年降低1.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29元,比上年增长9.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4%,比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0.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平方米。
(三)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53.7万人、70.5万人、65.5万人和43.1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净增3.8万人、8.2万人、1.8万人和2.9万人。全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14.4万人,比上年增加1.2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8.4万人,增加1.5万人。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统计年快报数。
2、本公报中增加值、产值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