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河北

邯郸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09-12-31 11:30:06 来源:邯郸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163次

邯郸市统计局

2003年3月17日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发展主题和结构调整主线,全力打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改革调整、重点项目建设、城镇建设与管理四个攻坚战,确保了全市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综合经济

经济实力:全市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增长。据初步统计,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53.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实现了预期增长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712元,比上年增长9.3%。

产业结构: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4.5亿元,比上年增长4.0%;第二产业316.68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232.11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16.0%、48.5%和35.5%。

三大需求:三大需求共同正向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继续增强。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7.87亿元,比上年增长2.7%。投资重点集中于住宅和基础设施两个方面。全年完成住宅投资40.3亿元,增长5.2%;住宅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18.5%。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2.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9.3%,从投资主体看,国有单位投资是带动全市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投资116.72亿元,增长3.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53.6%,多元化投资格局初步形成。

消费市场热点比较突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0.69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居民消费倾向有所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步伐逐步加快,消费热点主要集中于医疗保健、娱乐文教服务和交通通讯等领域。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985元,增长6.8%,其中,用于医疗保健支出663元,增长70.0%,用于娱乐文教服务支出549元,增长33.3%;用于交通通讯方面的消费支出464元,增长27.1%。

出口增幅较高。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我市积极推进产品出口工作,狠抓产品出口增长点,不断增强外贸企业市场竞争力,出口大幅增长。全年出口总值达到1092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6.9%,增幅比上年提高53.3个百分点,扭转了上年出口下降的局面。

市场价格: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99.4%,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97.3%。

财政收支: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部财政收入53.8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2.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4.28亿元,增长18.7%。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分别为3.6亿元和3.5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2%和13.3%;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为1.95亿元和1.6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1%和10.5%。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2.0亿元,增长16.8%。

二、城市建设

道路建设:道路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年内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和城区路网加快建设进度,市内滏河大街南延、丛台路、联纺路东延、邯钢路、幸福路、渚河路、广泰路、新兴大街、前进大街、陵西大街、浴新大街等翻新改造进展顺利。全年道路建设总投资14.2亿元,比上年增长2.9%,占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达到33.8%。年末,全市交通运输线路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325公里,高速公路达到72公里。全市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龙头、干线路为骨干、路网为联络线、县乡路为支脉的放射形交通网络。

危旧房改造:全年城区完成危旧房改造投资8.9亿元,拆除房屋16万平方米,其中危房9.6万平方米,动迁居民2000余户,截止到年底,全市危旧房改造工程开复工总面积达到93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48万平方米,竣工34万平方米。

环境保护和治理:大气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从2000年开始,全市先后分7个阶段实施了数十项控制大气污染的紧急措施,使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显著下降,空气质量明显好转。2002年,全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198天,占全年总天数的54%,超过年初确定的160天的目标。全年城市近郊区共有358台燃煤锅炉得到治理。机动车尾气路检达标率已达80%。积极治理工业污染,已关停所有耗能高、污染重的五小企业。

城市绿化取得新进展:继续推进园林城市建设,2002年市区共完成植树258.1万株,绿地建设911万平方米,改造、扩建了5个公园,新建了29个小游园。截止2002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2.25%,其中市区绿化覆盖率41.41%;全市建成区绿地率18.01%,其中市区绿地率31.22%;全市公共绿地面积1333.09公顷,新增299.22公顷,比上年增长29%。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继续加强:沁河清淤、垃圾填埋场完成,西污水处理厂正加紧施工。目前,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20万吨。垃圾卫生填埋厂一期工程日处理垃圾1200吨,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1.58%。

公共交通:城市公交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共有公共交通运营车辆1533辆,运营线路网长度977公里,新增205公里,比上年增长26%;客运出租车营运车辆6288辆。全年城市公共交通共运送乘客9275.9万人次(不含出租车),比上年增长13%。

公用事业:城市供水、供气、供热能力大幅度提高。全年供水总量28862万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用水9087万立方米,供水管道长度2370公里,供水能力达185.34万立方米/日,供水普及率100%;供气管道长度656.49公里,用气户数345778户,用气人口143.88万人,燃气普及率58.02%;城市热力管网集中供热面积达144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988.5万平方米。

三、主要行业

农业:2002年,为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对农业的新要求,全市继续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农业生产克服了严重的干旱及虫害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确保了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5.4%,增加值增长4.0%。农村经济的主要特点:一是畜牧养殖业稳中有增。全年猪、羊出栏分别为415.34万头和276.71万只,分别增长6.3%和5.0%;猪牛羊肉产量39.5万吨,增长5.8%;禽蛋产量84.8万吨,增长5.7%;牛奶产量4.1万吨,增长18.5%。二是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加快。今年全市进一步强化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使种植业内部传统大宗农作物粮、棉播种面积继续减少,蔬菜、果品、油料等高效作物种植面积继续扩大;产业化总量扩大、经营率提高。2002年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为1152万亩和373万吨,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22.8万亩,总产量下降3.2%;棉花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为118.2万亩和7.98万吨,播种面积减少2.6万亩,总产量下降2.5%;油料播种面积100.9万亩,总产量19.6万吨,下降3.0%;蔬菜播种面积180.1万亩,总产量510.6万吨,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增长5.7%和11.4%。产业化总量达到81.9亿元,增长9.8%,产业化经营率35.0%,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三是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通过增加农业的投入,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2002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积52.9万公顷,年末拥有机电井9.8万眼。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794.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3%。四是乡镇企业快速发展。2002年,全市乡镇企业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和提高“农”字头乡镇企业;发挥传统优势,构筑新的产品产业结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突破口,大力调整结构和推进私营经济发展。据乡镇企业局资料显示,全市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300.9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实交税金13.1亿元,增长14.2%;净利润86.7亿元,增长15.0%;出口产品交货值完成10.9亿元,增长19.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工业:工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新进展,实现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2年,全市47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306.9亿元,增长16.0%;国有控股企业完成320.8亿元,增长17.7%;重工业完成349.8亿元,增长19.4%;19个县(市)、区中有11个增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二是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市工业系统加大挖潜改造力度,经济效益明显提升。200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4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在19个县(市)、区中有11个增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54.0亿元,增长32.2%,居全省第3位;实现利润26.8亿元,增长61.8%,居全省第3位;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7亿元,同比减亏47.3%。产品销售率达到99.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三是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2002年,全市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铸铁管、配混合饲料、发电量、机制纸、印染布、钢分别达到52.7万吨、6.3万吨、211.3亿千瓦时、9.0万吨、8557万米和668.1万吨,分别增长58.2%、31.5%、27.5%、28.0%、28.6%和24.7%。四是主要工业企业拉动力强。传统优势产业如发电、纺织、冶金、煤炭等行业改造步伐加快,龙型效应逐渐显现,邯钢集团、新兴铸管、峰峰矿务局、邯峰发电厂等主要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其中,邯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工业总产值完成21.7亿元,增长1.1倍,邯钢集团工业总产值完成99.7亿元,增长17.0%。

建筑业:建筑业生产持续增长。在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住宅建设的带动下,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到83.3亿元,比上年增长6.2%。实现增加值26.5亿元,增长2.3%。建筑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1%。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64801元/人,增长2.3%。建筑业实现利润1.1亿元,增长16.0%,人均利润854.13元,增长11.8%。

邮电通信业: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5亿元,比上年增长28.2%。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迅速扩展。

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平稳增长。全年货运总量10379万吨,比上年增长3.8%,其中,铁路运输2259万吨,增长13.5%,公路运输8138万吨,增长1.3%;全年旅客运输量11319.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8%,其中,铁路396.4万人次,增长11.2%,公路10923万人次,增长0.4%。

商业:多元化业态促进商业繁荣。全年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5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69亿元,增长11.2%,其中,吃70.9亿元,增长8.1%;穿13.8亿元,下降10.4%;用125.99亿元,增长16.1%。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总值59.5亿元,下降4.4%;购进总值52.0亿元,下降8.0%。肯德基、上海联华落户邯郸,新型商业业态发展迅速。

金融保险业:金融保险业和证券市场稳步发展。全年金融保险业完成增加值18.3亿元,比上年增长5.8%。

金融业务进一步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628.0亿元,比年初增加57.4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11.2亿元,比年初增加6.5亿元;城乡储蓄余额472.9亿元,比年初增加48.2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22.3亿元,比年初增加54.4亿元,其中消费贷款余额20亿元,比年初增加4.9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298.6亿元,现金支出1317.9亿元,收支相抵投放现金19.3亿元。

保险市场快速发展。全年保险保费收入10.31亿元,比上年增长48.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35亿元,增长17.5%;人身险保费收入7.96亿元,增长61.1%。

证券市场相对稳定。全年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52.59亿元,比上年下降30.8%;其中股票成交额44.82亿元,比上年减少18.4%。全市发行A股上市企业4家,其中当年上市企业1家,4家上市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融资51.3亿元。

房地产业: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14.3亿元,比上年增长6.1%,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2%。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6.5亿元,增长28.9%,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7.6%。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达255.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04.1万平方米,销售72.4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28.6%、33.6%和2.5%。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9.6亿元,增长9.1%。房地产开发热点是商品住宅。全年商品住宅投资11.6亿元,增长22.1%,占房地产投资的比重达到70.3%。商品住宅施工面积212.1万平方米,增长15.6%;竣工面积80.1万平方米,增长7.4%。

四、对外开放

外贸进出口: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据海关统计,全市海关进出口贸易总值3.1亿美元,增长40.9%。其中进口总值2.0亿美元,出口总值1.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3.2%和36.9%。从进出口结构看,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贸易逆差有所加大。

旅游:来邯游客继续增长。全年接待海外游客5000人次,比上年增长24.1%。旅游创汇收入162.6万美元,增长23.0%。国内旅游发展良好,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640万人次,增长4.1%;旅游收入28.35亿元,增长4.5%。旅游业总收入28.48亿元人民币,为国内生产总值的4.6%。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饭店18家,客房2300间,客房出租率年平均45%。旅行社42家,其中,国际社1家。组接游客7.9万人次,年收入3636万元。丛台公园和黄梁梦吕仙祠晋升为国家AAA级景区。

利用外资:利用外资保持一定规模。全市新批外资项目39项,实际利用外资7328万美元,其中客商直接投资6328万美元。

五、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科技体制改革成效显著。13家市属独立科研机构已有8家实现了企业化转制。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37万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或者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4.56万人,占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24.8%。

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年内,新建区域特色专业孵化基地3个,总数达到12家,累计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37家。巩固和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全市技术贸易机构发展到766家,全年技术合同登记306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9亿元。

教育: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投入稳定增加,全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10.4亿元,增长27.1%,高于全市经济增长速度17.1个百分点。

2002年,全市小学招生10.4万人,初中招生21.3万人,高中招生4.3万人。现有幼儿园243所,在园幼儿8.0万人,专任教师1515人;小学3974所,在校生98.4万人,专任教师3.8万人;普通中学594所,在校生71.99万人,专任教师3.1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6%,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8.12%,万人平均高中在校生达到122人。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高考省定专科上线人数达到23224人,比上年增加5836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迈出新步伐。2002年,全市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积极推进开放办学、多层次办学,有8所学校举办了五年制大专班,开辟了升学与就业新渠道;全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5549人,招生规模连续第3年稳步增长;全市对口升入高等院校2123人,位居全省前列。

文化:2002年末,全市拥有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33.9万册;群众文化艺术馆1个,举办展览16次,组织文艺活动36次。在省以上艺术大赛和文艺创作评比中,获各种奖励196项。文物保护、开发、利用有了新进展。全市拥有文物机构7个,文物藏品7395件,赵王城、赵王陵、磁山文化、磁州窑、北响堂石窟等五大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进展顺利。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加快。截止2002年末,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发射台和转播台18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9.95%;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18座,其中1千瓦以上的有5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8.29%,比上年提高了0.51个百分点;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1511座。全年共在省级以上新闻单位发稿615篇(件),其中获省级以上奖励78篇(件)。“村村通”工程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卫生: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力量不断增强。全市卫生技术人员保持相对稳定,年末,医院床位19738张,执业医师6608人,全市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床位2.32张,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0.78人。

体育:体育运动蓬勃开展。2002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330万人。全年组织11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河北省各项比赛,共获得金牌65枚、银牌78枚和铜牌86枚。全年共向省级以上优秀队输送9人,省体校12人,中国足校3人,各大专院校27人。

六、人口、就业、人民生活

人口:人口总量得到控制,常住人口缓慢增长。全市年末总人口849.9万人,比上年增加5.6万人,增长0.7%。全市人口出生率为9.97‰,比上年增加1.87个千分点;死亡率4.33‰,比上年下降0.07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5.64‰,比上年增加1.95个千分点。

就业和社会保障:全市积极开辟就业渠道,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据劳动部门统计,2002年末,全市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控制在4.5%的预定目标以内。全市初步建立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基本生活保障体系。

居民收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14元,比上年增长10.4%,人均消费性支出4985元,增长6.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5.5%,比上年降低2.7个百分点,逐步靠近全面小康社会标准。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61元,比上年增长3.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264元,增长6.2%。

居民住房:2002年,全市住宅竣工531.2万平方米,其中经济适用住房竣工51.0万平方米。全市城镇居民住房人均建筑面积达到22.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住房面积26.0平方米。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统计年快报数。

2、本公报中增加值、产值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