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河北

唐山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09-12-31 10:24:58 来源:唐山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596次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和省、市经济工作部署,狠抓“项目建设、国企改革、民营经济、对外开放”四项重点工作,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速产业、产品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调整,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稳步推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圆满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走在全省最前列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农民增收的基础有待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主导产业高新技术化任务还比较艰巨;经济增长与资源制约和环境改善之间的矛盾需下大力解决;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仍任务较重;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一些低收入家庭生活还有困难。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跨上新台阶。据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626.33亿元,增长14.8%,增速比上年加快1.6个百分点,为1998年以来最高增幅。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3.05亿元,增长5.8%,增速加快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911.10亿元,增长17.9%,增速加快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481.95亿元,增长13.7%,增速加快2.9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679元,增长14.2%。三次产业结构为13.3:56.7:30.0。

 

物价总水平在合理区间内平稳回升。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3%。其中城市上涨3.1%,农村上涨3.6%。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上涨9.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6%。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0.2%。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年末全市就业人员384.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2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08.6万人,增加9.7万人。全年有2.7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比上年末提高0.2个百分点。

二、农业

2004年,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351.85亿元,增长5.9%,增速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3%,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69.96万亩,增长0.2%;棉花播种面积59.18万亩,扩大12.26万亩;油料播种面积117.63万亩,减少4.11万亩;蔬菜播种面积260.6万亩,扩大3.5万亩。

粮食生产喜获丰收,持续下滑势头得到遏止,经济作物生产保持适度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252.9万吨,比上年增加21.4万吨,增长9.2%。蔬菜、水果产量在调整品种、优化品质的基础上继续增加(见表1)。

 

林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林业重点工程质量明显提高,林业产业化经营和果树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全年完成工程造林面积1.47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0.18万公顷,工程质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年末实有林地面积33.1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1.89%。

畜牧水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效益稳步提高。龙型经济建设成效显著,规模化、产业化、良种化、标准化生产发展较快。全年肉类总产量75.6万吨,增长7.8%;奶类产量增长34.1%。全年水产品产量达48.0万吨,增长5.3%。其中海水产品产量29.9万吨,增长5.3%;淡水产品产量18.1万吨,增长5.2%。畜牧水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9%。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市财政用于农业生产支出3.89亿元,增长70.6%。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47.8万公顷,有效灌溉率达87.4%;农业机械总动力810.5万千瓦,增长6.6%;农村用电量46.8亿千瓦,增长25.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保持了增长和效益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851.27亿元,增长17.5%。

工业生产平稳快速增长。全市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45.77亿元,比上年增长26.6%,为1997年来最高增长速度。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200.33亿元,增长17.5%;股份制企业完成304.43亿元,增长27.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77.81亿元,增长25.5%;私营企业得到长足发展,完成增加值73.41亿元,增长45.7%。重工业主体地位日益显著,全市重工业完成增加值489.36亿元,增长29.4%,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89.7%;轻工业完成增加值56.42亿元,增长13.4%。优势行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明显上升。在重工业产品中,成品钢材增长27.4%,生铁增长30.9%,水泥增长11.2%,卫生陶瓷增长13.9%,原煤增长5.0%,焦炭增长98.5%,纯碱增长25.2%,发电量增长4.9%;在轻工业产品中,服装增长17.4%,机制纸板增长27.8%,日用陶瓷增长6.0%,原盐、白酒、纱、布等产品产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见表2)。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主导行业高新技术化改造步伐加快,规模优势和市场竞争能力日益提高,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五大主导行业共完成增加值412.6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75.6%,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5.92亿元,增长27.1%,新产品产值达到56.19亿元,新产品产值率3.1%。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7.95%;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19.69亿元,增长27.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41.65亿元,增长29.3%,集体企业实现利润5.89亿元,增长50.6%,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71.24亿元,增长40.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29.47亿元,降低4.8%。行业盈利面扩大,35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1个行业盈利能力比上年提高,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五个行业实现利润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90.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84.61%,总资产贡献率14.38%,流动资产周转率2.53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6.80%,全员劳动生产率11.16万元/人。

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9.83亿元,增长23.2%。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实现利润4.05亿元,增长10.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适度增长。投资结构明显改善,“四大兴市”工程进展顺利,传统优势行业技术改造和规模扩张成效显著,生产力布局向沿海推进迈出实质性步伐,沿海新型产业带已具雏形。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7.56亿元,增长42.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7.90亿元,增长48.0%。其中:建设与改造投资完成241.68亿元,增长50.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2.11亿元,增长14.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9.67亿元,增长29.6%。

工业投资增长明显快于其它行业。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82亿元,比上年下降6.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20.89亿元,增长64.0%,其中工业投资完成205.69亿元,增长61.1%,占城镇投资总量的64.7%。从投资的行业结构看,钢铁、电力、炼焦和采矿等传统行业仍是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四大行业共完成投资157.90亿元,增长61.3%,其中钢铁行业完成投资95.90亿元,增长29.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5.17亿元,增长21.8%。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加快。全市50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0.5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3%,在上年的基础上实现了再翻一番。“四大兴市工程”进度加快。曹妃甸工业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路工程建成通车,通信工程投入使用,青林公路、供水供电、矿石码头、堆场造地加紧施工,配套铁路进入施工准备;大唐王滩发电厂工程进度加快,唐钢130万吨冷轧工程开工建设。到年底,已有首钢搬迁200万吨钢生产能力和220万吨焦化一期工程、唐钢冷轧生产线燃料基地项目、唐钢镀锌及耐高腐蚀性铝合金板涂层板工程、唐山发电厂技改工程、冀东油田勘探开发、迁安滦河特大桥及引线工程、滦南蒙牛乳业液体奶等12个重点项目完工或投入使用。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运输服务于经济的能力逐步增强。全年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131.7亿元,增长14.5%。全市公路建设投资11.06亿元。年内改扩建公路(包括乡村公路)2184.37公里,其中国、省道路72.55公里,地方道路2111.82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588.26公里,增长0.6%,其中高速公路288公里。村村通工程进展明显,本年新增通油路村1215个,新建通村油路1759.32公里。

公路运输迅速增长。全年完成客运量4410万人,客运周转量19.42亿人?公里,分别增长8.6%和23.9%;货物运输量10282万吨,货物周转量77.01亿吨?公里,分别增长7.6%和3.0%。高速客运和城区快运继续较快发展。

水路运输高速发展。京唐港已发展成为全国20大港口之一,对全市经济发展带动能力日益增强。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2602万吨,增长24.9%。煤炭、矿石和钢材的货运量占港口货运总量的94.9%,其中钢材和煤炭运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9倍和12.2%。

邮电通信事业加速发展。全市邮电业务总收入完成29.58亿元,增长15.4%。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49亿元,增长8.6%;电信业务收入27.09亿元,增长16.1%。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307.99万门,增加56.7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11.58万户,增长7.0%,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45.26万户,乡村电话用户66.32万户,分别增长7.4%和6.0%。电话普及率达30部/百人。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发展迅速,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24.08万部,增长35.2%,互联网用户达到43.11万户,增长30.6%。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汽车、家居装修、通讯器材等逐步形成新的消费热点,新兴零售业态发展迅速,假日消费持续升温。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9.70亿元,增长17.0%。其中城市零售额212.48亿元,县城零售额52.97亿元,县以下零售额94.25亿元,分别增长16.6%、16.5%和18.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6.4%,餐饮业增长25.0%。

汽车、家居装修等销售额迅速增长。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中,汽车增长34.2%,通信器材类增长2.0倍,家用电器类增长8.2%。

全市集贸市场个数发展到545个,其中各类专业市场115个。城乡集市贸易实现成交额368.52亿元,增长15.0%。

新兴业态发展迅速。大型超市、连锁店不断涌现。全市拥有限额以上零售连锁企业7家,零售额占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的21.0%。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利用外资高速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13亿美元,增长1.0倍。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88亿美元,增长1.1倍,总量名列全省第一。全年批准外商投资合同61项,合同总金额6.40亿美元,合同外资额2.72亿美元,分别下降27.3%和32.1%。

对外贸易实现新突破。全年进出口总额18.16亿美元,增长76.2%,其中进口总额9.18亿美元,增长57.5%,出口总额8.98亿美元,增长1.0倍。陶瓷和钢铁产品仍为我市主要出口产品,占全部出口额的44.2%。钢铁和水泥出口增长迅速,分别增长26.2倍和6.5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口商品主要集中于资源性商品、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

对外经济合作保持良好发展趋势。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合同额1.35亿美元,增长1.0%,实现营业额0.53亿美元,增长1.9倍。外派劳务1001人,比上年增加138人。

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513.7万人次,增长51.1%,旅游收入24.75亿元,增长58.8%。全年共接待旅游观光、探亲访友、洽谈贸易和从事其它友好活动的外国和港澳台胞37478人次,增长53.0%。国际旅游收入1375.6万美元,增长79.3%。

八、财政、税收、金融、保险

财政、税收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全年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60.17亿元,增长45.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8.13亿元,增长40.3%。全部财政收入总量和增量均居全省首位,为历史最好水平。基金收入20.30亿元,增长27.3%。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协调发展能力增强。一般预算支出97.56亿元,增长33.6%。其中基本建设支出增长28.8%,农业支出增长74.3%,教育支出增长32.7%。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农民税费负担大幅度减轻。

全市税收收入完成153.93亿元,增长48.8%,其中国税收入109.27亿元,地税收入44.66亿元,分别增长55.3%和42.2%。

金融存、贷款稳步增长。年末全市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为1309.75亿元,比年初增加233.3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801.50亿元,比年初增加105.90亿元。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399.51亿元,现金支出4489.80亿元,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90.29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56.24亿元,比年初增加133.20亿元。全市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12091元,增长18.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保险事业较快发展。各类保险机构保费收入32.62亿元,增长33.9%,赔给付金额7.46亿元,增长27.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9.52亿元,增长55.8%;人寿险市场继续扩大,人寿险保费收入23.10亿元,增长26.7%。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取得突出进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8.8亿元,增长14.2%,新建和翻修改造城市道路32条,新增道路面积1.84万平方米。新铺燃气管线30.8公里,扩供管道煤气用户8688户,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7.5%。年内新增城市集中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55.5%,提高1.3个百分点。全年供水总量27189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11867万立方米。市中心区三期供水工程已完成投资1.5亿元,完成输水管线12公里。年内新开通7条公交线路。

城市居住环境得到改善。继续实施环城区绿化建设,全年共植树282.33万株,新增园林绿地面积89.88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8312.36公顷,绿地率达到38.72%,分别比上年增加88.67公顷和0.47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21平方米。纪念碑广场改造全面完工,国际会展中心部分投入使用。采煤下沉区绿化改造深入实施,南部采沉区绿化改造建设荣获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县(市)城及村镇建设投资50.7亿元,其中村镇建设投资25.5亿元。遵化市建设南路和文礼大街改造、东二环南通、玉田县北环路附路工程均已完工通车。以重点镇为核心的建制镇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又有600个村被确立为文明生态重点建设村。2004年我市城镇化率为42%。

城乡环境质量稳步提高。全市环境保护污染监测体系达到全国、全省领先水平,并在全省率先开展“环保绿色企业”创建活动,全市有125家企业完成创建任务,累计投资7602.8万元。市区全年完成治理项目46个,日处理12万吨的西效污水处理二厂主体工程已完工,日处理8万吨的古冶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全部完工,已投入试运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4.95%,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达到80.5%;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达到98.6%;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达到97.97%,二养化硫排放达标率达到98.03%,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提高。城市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3.1,比上年下降5.2个百分点。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二级及优于二级的天数达到277天,达到创建省环保模范城指标要求,比上年多35天。

十、科技、教育、文化、广播、卫生和体育

科技工作跃上新台阶,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明显。科技人才、科技合作、科学发展与公共服务三个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拥有市级重点试验室9个,拥有19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市级农业产业研究开发中心;7家市级民间特色研究开发机构。全市共组织实施重点科技攻关项目363项,取得重大突破或显著效益项目85项,其中6个项目被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服务活动日益频繁。全市技术贸易机构达495家,完成技术交易合同额1.83亿元,增长10.2%。科研成果丰硕,全市共取得科研成果117项,其中国际先进及以上18项,国内领先94项,国内先进5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20项。市级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5%。全市共受理专利申请601项,增长5.8%,专利授权370项,下降16.9%。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58.2亿元,增长37%。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2004年我市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并被国家科技部批准建立“国家钢铁材料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唐山陶瓷材料产业基地”。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3029所,在校生132.7万人,教职工9.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7.6万人。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7万人,增长29.6%,在校研究生721人,比上年增加200人。河北理工学院正式更名为河北理工大学;唐山师院被省教育厅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基础教育得到加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52.8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74.3%,高考升学率居全省前列。小学在校学生46.7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幼儿园在园儿童15.3万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76.9%。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全市全年教育投入25亿元,增长11.1%,农村危旧校舍改造完成263所,全市新装备计算机教室352个,新装备校园网191所,累计达到300所。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影剧院和开放礼堂7个,文化馆和群艺馆15个。图书馆13个,总藏书149万册,年借阅人数108万人次。全市拥有市级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1座,县级电视台10座,电视人口覆盖率100%;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58万户。全年共出版各种图书、杂志、报纸16种。文艺创作和文艺宣传进一步贴近群众,涌现了一大批文化艺术精品,其中,唐剧《人影》荣获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文华新剧目奖并入选2004-200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舞蹈《蛙趣》等6件作品荣获河北省燕赵群星奖。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国评剧艺术节。

医疗卫生事业成绩显著。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疫情监测报告网络,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17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89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7个,妇幼保健院14所;卫生机构床位数2.4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13万人。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80%以上。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降至12.34/10万人和5.91‰。计划免疫工作得到加强,全市适龄儿童基础免疫疫苗报告接种率均达到99%。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乡医执业活动进一步规范。公共卫生项目建设全面展开,医疗卫生保障能力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强体”工程,体育竞技水平有新的提高。全年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团体冠军5次,获个人单项金牌73枚;承办了5项国际、国内高水平比赛;培养二级运动员183名,其中有55名运动员达到一级运动员标准,5 人达到运动健将标准。审批国家二级裁判员157名,培养一级裁判员17名、国家级裁判1名。体育设施建设加快。全市拥有健身路径299条,新增60条,社区、乡镇健身苑8个,体育运动场地3061个,其中体育场馆1473个。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8902元,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4083元,增长7.7%;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均为1998年以来最高。居民消费结构继续改善,城市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7196元,增长10.2%,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15.5%;农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25元,增长15.0%,其中服务消费支出增长25.8%。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8.9%和40.8%。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现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4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9.0平方米。在岗职工工资快速增长,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4060元,增长20.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75.7万人,比上年增加13.5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56.2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73.4万人;离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人数达到17.75万人。全年累计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1.73亿元,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率达到100%,累计为19.8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基本养老金13.3亿元,实现了“两个确保”。全市5.26万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得到加强。年末全市拥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229个,收养人数0.7万人,提供床位1.1万张。社区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全市拥有经营性社区服务网点6281个,入敬老院人数达7000人。

十二、人口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总人口710.07万人,其中市区296.91万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485.70万人,比上年增加2.95万人;非农业人口224.38万人,比上年增加0.8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81‰,死亡率6.21‰,自然增长率4.60‰,分别比上年上升1.98个、0.69个和1.29个千分点。

注:1.本公报数据为快报数。

2.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量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为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