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河北

唐山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09-12-31 10:15:51 来源:唐山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179次

(2001年2月10日)

200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继续深入开展“经济结构调整年活动”,扎实推进外向带动、科教兴市、可持续发展三大主体战略,着力推进结构升级和产业升级,积极促进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千方百计克服旱灾带来的困难,整个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为“九五”目标的胜利实现和“十五”计划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特点是:社会生产力和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工业生产和效益同步增长,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化建设明显加快,城乡市场繁荣稳定,物价水平开始回升,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财政金融形势平稳,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15.0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比“八五”末增长96.1%,“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4.4%。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73.32亿元、461.69亿元和280.0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8%、11.5%和11.0%。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三次产业比重由“八五”末的24.9:47.0:28.1调整为18.9:50.5:30.6。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仍较脆弱,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部分企业机制转换滞后,技术改造步伐不快,经济效益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不快;社会有效需求增长缓慢,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利用外资增长乏力;就业压力依然较大。这些前进中的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一、农业

2000年,全市农村和农业系统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三大目标,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在遭受历史罕见旱灾情况下,通过奋力抗灾生产自救,农村经济稳步、健康发展。全市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173.32亿元,比上年增长6.8%,比“八五”末增长62.4%。“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0.2%。

农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进一步压缩,油料、棉花、蔬菜播种面积明显增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由上年的72.8%调整为68.5%。蔬菜、饲草、花卉及食用菌等新兴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全年粮食总产量275.53万吨,比上年减少17.9%;棉花总产量8774吨,比上年增长36.8%;油料总产量20.88万吨,比上年增长0.1%;蔬菜总产量达953.81万吨,比上年增长14.0%;干鲜果总产量104.76万吨,比上年增长4.9%。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2000年,全市完成造林面积0.87万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24.3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1.9%。

畜牧生产继续发展。主要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区域特色养殖规模迅速扩大,为繁荣市场、满足人民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主要畜产品产量和存栏如下:

2000年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59.93万吨3.1

#猪肉35.98万吨3.1

生猪出栏483.10万头3.5

生猪存栏314.02万头0.3

大牲畜存栏99.74万头1.8

羊存栏85.66万只1.9

禽蛋产量30.37万吨4.9

奶产量34.03万吨20.1

由于着重发展远海捕捞、海水综合养殖、海水工厂化养殖及稻田养殖,水产品产量保持稳定,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水产品产量39.50万吨,比上年下降0.9%,其中海水产品产量24.64万吨,淡水产品产量14.86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9.3%和下降14.2%。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市、县两级财政直接用于支援农村生产和农业综合开发支出13018万元。年末农机总动力达到642.3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0%。抗倒伏、高产品种播种面积加大,名优新特产品增加,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年末配套机井达到11.75万眼,水田、水浇地面积达到48.88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3.0%和1.5%。

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加强了对龙头经济组织的管理,龙头经济组织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强化了生产基地建设。

乡镇企业以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和科技进步为动力,适应市场能力普遍增强,产销形势明显好转,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完成增加值289.00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实现利税77.68亿元,比上年增长24.2%。

二、工业和建筑业

第二产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200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461.6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比“八五”末增长113.3%。“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6.4%。工业增加值完成428.9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比“八五”末增长117.0%,“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6.8%。

2000年,全市工业系统以改革为动力,以技术进步为先导,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国有企业脱困为目标,着力加快国企改革步伐,大力推进结构优化和升级,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生产和效益同步增长。

工业生产持续、稳步增长。全市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213.62亿元,上年增长12.5%。各类工业增加值完成情况如下:

2000年比上年增长%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总计213.6212.5

国有企业43.755.8

集体企业33.1913.9

股份制企业91.2310.9

股份合作企业2.9113.2

外资企业22.3724.9

其它企业29.9119.0

总计中:轻工业38.173.9

重工业175.4516.0

总计中:中央工业38.9311.6

省属工业43.143.1

市属及以下工业131.558.9

总计中:大中型工业141.2813.2

总计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127.087.9

由于加大了对传统产品的改造和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产品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加之市场的强劲拉动,多数原材料、能源类产品实现较快增长。在重工业中,铁矿石成品矿增长10.3%,成品钢材增长13.2%,生铁增长19.8%,水泥增长28.6%,釉面砖增长29.2%;天然气、焦炭、纯碱、发电量等均有所增长。原煤、原油、卫生陶瓷等略有下降。在轻工业产品中,原盐增长10.2%,白酒增长51.5%,纱增长11.7%,服装增长53.4%,机制纸板增长3.2%,日用陶瓷增长15.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工业经济效益增幅较高。2000年,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83.09亿元,产品销售率达98.3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68.98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税43.32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市属及以下国有企业同比减亏10.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16.2%,总资产贡献率9.4%,流动资产周转率1.74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6.5%,全员劳动生产率41279元/人。

建筑业生产继续平稳发展。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2.76亿元,比上年下降5.7%。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一定规模,投资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投资总量向第一产业倾斜。2000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0.21亿元,与上年持平。“九五”期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63.6亿元,比“八五”期间增长1.25倍。

在国有和其他单位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40.33亿元,比上年下降27.3%;技术改造投资完成48.82亿元,比上年下降12.4%;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4.62亿元,比上年增长0.5%。

2000年,三次产业投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第一产业投资22.26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10.6%,比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92.43亿元,占44.0%;第三产业投95.52亿元,占45.4%。

投资效果明显提高。200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施工项目达10815个,其中全部建成投产项目10348个,建成投产率95.7%。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187.43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89.2%。

年内新增生产能力主要有:原煤开采5.2万吨,天然原油6万吨,炼铁33万吨,炼钢60万吨,热轧钢材50万吨,11万伏以上变电设备能力45万千伏安,水泥42万吨,程控交换机3.1万门,日用陶瓷200万件,新建公路11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0.2公里,改建公路436.55公里,中等学校学生席位5090个。

重点项目建设卓有成效。全市30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7.8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36.3%。年内已建成投产和部分投产的项目主要有:冀东油田勘探扩建工程、中国联通唐山公司移动电话GSM网工程、唐山供电城网改造工程、唐山市区北出口立交桥、唐山师范学院以及遵化市热电厂等,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00年全社会房屋竣工面积1127.1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房屋竣工面积526.5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84.9%,其中住宅房屋竣工率84.9%。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

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00年用于公路建设资金11.06亿元。年内唐港高速公路二期工程、112线公路改造建成通车;唐山西外环工程进展顺利。年内改、扩建公路(包括乡村公路)742.7公里,其中国省道路206.7公里,地方道路536公里,修建各种桥梁46座,涵洞188道。

公路运输稳步发展。全年客运量4373万人,客运周转量16.05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0.3%和0.5%;货物运输量10253万吨,货物周转量70.38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0.9%和0.1%。

水路运输持续增长。京唐港建设步伐加快,二号港池9号、10号、11号泊位建成通航。200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902万吨,比上年增长38.3%。

邮电通信事业快速发展。2000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完成25.42亿元,比上年增长83.4%。主要邮电业务实物量与上年比较,特快专递增长58.3%,国内长途电话增长11.0%。年末全市拥有电话机100.07万部,比上年增加27.45万部,电话普及率达14.4%。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30.65万门,比上年增加23.16万门。无线寻呼和移动电话发展迅速,年末无线寻呼达到43.50万户,移动电话达到49.69万部,分别比上年增长16.3%和1.5倍。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扩大内需政策措施效果明显。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刺激了城市市场的快速发展。商业企业改制初见成效,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私营个体商贸快速发展,个体经济已成为消费品市场中的主力军。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8.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比“八五”末增长74.3%。市区零售额90.02亿元,县区零售额138.9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4%和12.6%。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商贸企业零售额分别增长27.1%和49.7%,个体经济增长12.8%,占全部零售额的50.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2.8%,餐饮业增长15.8%。

城乡集市贸易实现成交额245.18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全市集贸市场个数发展到545个,其中各类专业市场115个。

市场物价略有回升。2000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7%,医疗保健、居住、服务项目价格上升较快。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99.8%。

六、对外经济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市积极实施大经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成功地举办了第三届中国陶瓷博览会和经济技术合作暨贸易洽谈会,开辟了新的国际市场和招商引资渠道,出口创汇大幅度增加,出口商品呈多元化发展。合同利用外资实现恢复性增长。

全年批准外商投资合同48项,合同总金额0.96亿美元,合同外资额488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9%。实际利用外资2.19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0.4%。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75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7.6%。年内新建成投产(开工)的三资企业18家。“九五”期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4.1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11.4亿美元,分别比“八五”期间增长2.2倍和3.4倍。

2000年全市出口总额3417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5.1%,比“八五”末增长1.43倍。加工贸易出口金额1106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1.2%。从出口品种看,机电产品类,服装类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分别比上年增长44.3%和35.9%。日用瓷和机电产品是我市主要出口产品,占全部出口额的35.7%。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生物技术、光电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快速增长。

全年共接待旅游观光、探亲访友、洽谈贸易和从事其它友好活动的外国和港澳台胞32007人,比上年下降3.9%。国际旅游收入106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

七、财政、税收、金融、保险

财政、税收收入快速增长。由于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依法治税管费,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2000年全市全部财政收入完成48.14亿元,比上年增长4.5%,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0.5%。一般预算收入27.93亿元,比上年增长7.5%;财政支出40.50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增加了教育、科技、农业支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市税收收入完成57.67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国税收入34.46亿元,地税收入23.2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6%和9.4%。

金融形势保持稳定,贷款力度加大。2000年底,全市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为714.77亿元,比年初增加76.99亿元。金融系统各项贷款余额为454.43亿元,比年初增加43.83亿元。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579.13亿元,现金支出1610.67亿元,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31.54亿元。

保险事业持续发展。各类保险机构共承保各种保险金额772.75亿元,比上年下降13.1%;保费收入10.24亿元,比上年增长26.2%,赔给付金额3.49亿元,比上年增长5.5%。

八、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2000年,我市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切实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功能和城市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年内长宁西道、建设南路等7条城市道路竣工通车。新增4条、延长1条公交线路。新增城市集中供热面积42万平方米,扩供煤气用户13000户。日处理15万吨的东郊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已调试运行。

同时,大力实施“形象工程”,对生活小区,小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进行综合整治,对城市道路、公共场所、居民小区进行了大规模绿化改造,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全市市区共植树126.65万株,新增绿化面积300公顷。进一步完善了南湖公园和大城山野生动物园。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污染源治理和管理日见成效,城乡环境形象和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96.4%,工业废气处理率达到94.9%,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达到97.2%。

九、科技、教育、文化、广播、卫生和体育

继续实施“科技兴市”发展战略,科技队伍稳定发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全年共取得科研成果80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8项,国内领先水平的56项,国内先进16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6项。全市共受理专利申请349件。技术市场交易额1.61亿元。在科研成果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有:水泥生产线成套设备综合智能自动化控制系统,污水处理成套设备综合智能自动化系统,高效CSA膨胀剂。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0年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3424所,在校生133.21万人,其中高校在校生比上年增长39.8%,各类学校专职教师7.02万人。唐山师范学院正式成立招生。全市高校招生比上年增长70.4%。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发展,毛入学率达到59.0%。幼儿园在园儿童11.89万人,儿童入学率为99.5%。在巩固“普九”成果的基础上,素质教育全面展开。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唐山)评剧艺术节,提高了唐山传统艺术在全国的知名度。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8个,影剧院和开放礼堂47个,文化馆和群艺馆16个,图书馆14个,总藏书130.53万册,年借阅人数105.4万人次。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1个,广播人口覆盖率100%;拥有电视台1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6.48万户。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全市共有各类医院485所,医院床位达2.08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84万人,其中主治医师以上7770人,个体行医1012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共有体育运动场地3751个,其中体育场馆12个。92.05万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团体冠军4次,获个人单项金牌59枚。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有各类社会福利院243所,入敬老院人数达6582人。因自然灾害得到国家救济人员19万人。全市有盲聋哑学校15所,年末就读学生1379人。

十、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据城市居民200户抽样调查,2000年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6802元,比上年增长8.0%。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年人均消费性支出5809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食品支出2067元,比上年增长6.3%。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拥有彩电112台,电冰箱98台,冰柜35台,洗衣机90台,摩托车19辆,空调器32台,家用电脑15台。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2000年,经济适用住房实际开工面积16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09.5万平方米。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0.05平方米,使用面积15.03平方米。

据对农村1250户抽样调查,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411元,比上年增长0.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77元,比上年增长10.7%。年末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彩电83台,电冰箱50台,洗衣机85台,摩托车43辆。农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7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7%。

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城镇就业人数达到116.98万人,其中职工人数94.73万人,职工工资总额达68.01亿元,职工年人均工资7122元,比上年增长4.0%。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

居民储蓄存款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504.96亿元,比年初增加38.10亿元。全市居民人均储蓄余额7245元,比上年末增加277元。

十一、人口

我市继续贯彻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着力降低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年末全市总人口699.79万人,其中市区168.35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5.70万人和3.80万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509.08万人,比上年增加4.15万人;非农业人口190.71万人,比上年增加1.55万人。人口出生率11.05‰,死亡率7.21‰,自然增长率3.84‰,分别比上年提高1.83个、1.20个和0.63个千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