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日
2007年,是石家庄市解放60周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繁荣、文明、和谐新石家庄的宏伟目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以赴抓落实,经济和社会建设都取得了新成绩。全市经济呈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 合
全市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2%。第一产业稳定增长,实现增加值327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较快增长,实现增加值1146亿元,增长16.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20亿元,增长13.0%。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55.05万人,比上年增长1.6%,其中市区237.73万人,增长2.7%。全市人口出生率13.24‰,死亡率4.13‰,自然增长率9.11‰。(注1)
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86.2万人,比上年减少1.1%,其中在岗职工84.6万人,比上年减少1.2%,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9294元,比上年增长14.1%。年末市区单位从业人员为55.3万人,其中在岗职工54.0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1910元,比上年增长11.1%。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事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年末全市各类企业在职职工及个体工商户共有79.4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比上年增加7.1万人;24.4万名离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比上年增加1.7万人;年末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共有13.7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2万名离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人数均比上年有所增加。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87.2万人, 失业保险覆盖率为95%。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59.3万人。年末全市109.2万人参加了职工医疗保险,比上年增长7.2%,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1.2%,比上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城乡困难家庭、特困群体得到有效救助,年末全市共有70490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2007年,我市继续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经济,把扶持和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始终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出台各项政策措施,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全市民营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7.1%;民营经济上缴税金111.2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48.3%。
二、农 业
2007年全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狠抓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业生产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1.4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农业产值270.4亿元,增长0.6%,牧业产值302.9亿元,增长3.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7亿元,增长11.7%。全年粮食生产获得丰收,总产量达到494.5万吨,比上年增加了9.3万吨,粮食亩产447公斤,比上年增加8公斤,再创历史新高。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率继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0.4%,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
2007年
比上年±%
粮食
油料
棉花
蔬菜
水果
肉类总产量
其中:猪肉
禽蛋
奶类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494.5
23.2
1.8
1294.9
62.6
113.1
69.6
112.3
100.4
1.9
0.7
0.0
-1.1
-1.9
2.0
2.1
3.3
16.8
农业机械化在普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业用电呈较快增长。年末全市农用机械总动力为1900.2万千瓦, 比上年增长1.7%。农用运输车44.4万辆,增长1.7%;大中型拖拉机1.9万台,增长2.9%。当年机耕面积48.4万公顷,增长2.8%;机播面积59.9万公顷,增长1.2%;机收面积36.5万公顷,增长3.0%。农村用电量62.5亿千瓦时,增长10.8%。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47.8万吨,下降0.4%。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7年全市工业平稳较快增长,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51.7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增速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工业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亏损企业减亏明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98.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8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3%;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353.7亿元,增长36.9%,增速比上年提高了15.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22.3亿元,增长49.0%,增速比上年提高了28.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大幅下降,比上年减亏32.4%。市政府重点扶持的工业50强和30家后备企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效益同比大幅度提高。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
2007年
比上年±%
发电量
原煤
焦炭
原油加工量
合成氨
水泥
生铁
钢材
机制纸及纸版
化学原料药
服装
纱
棉布
乳制品
卷烟
交流电动机
泵
人造板
合成洗涤剂
亿千瓦时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件
万吨
万米
万吨
亿支
万千瓦
万台
万立方米
万吨
285.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72.5
348.2
334.7
133.8
2807.4
615.7
603.3
82.2
29.0
9086.6
26.5
114478
105.9
200.3
425.5
0.8
428.9
13.1
10.3
-28.4
4.9
-14.8
15.5
11.9
14.3
31.4
13.7
-5.9
-1.3
9.0
19.5
5.5
12.2
-2.4
51.9
38.4
8.8
年末全市建筑企业个数217个,全年完成总产值2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78亿元,增长5.7%,竣工产值136亿元,增长1.4%。竣工面积70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7年,全市继续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谋划发展思路,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了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91.0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63.8亿元,增长26.7%。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8.8亿元,增长67.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88.4亿元,增长31.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46.7亿元,增长21.4%。
建设项目投资完成1066.6亿元,增长23.2 %;新开工项目3666个,增长22.5%;施工项目个数4814个,增长40.64%,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97.1亿元,增长49.2 %,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达到983万平方米和176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2.4%和下降36.4%。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繁荣,呈现出需求旺盛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1.1亿元,比上年增长17.5%。消费品市场保持较快增长,且增速为十年来最高水平。
在消费市场中,销售额增长较快的有:金银珠宝类零售额5.5亿元,增长40.7%;粮油类零售额4.0亿元,增长28.1%;肉禽蛋类零售额3.1亿元,增长24.7%;书报杂志类零售额1.4亿元,增长21.7%;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1.5亿元,增长19.5%。住宿餐饮业快速增长,零售额77.8亿元,增长21.5%。
我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场726个,其中消费品市场658个,生产资料市场68个,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达1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南三条小商品市场和新华商贸中心成交额分别达到336亿元和33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5%和8.8%。
2007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高位运行,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6%。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同比上涨6.5%。各类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如下:
指标
全 市
市 区
农 村
1.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4.6
104.3
105.1
其中:食品
111.2
110.7
112.4
烟酒及用品
101.8
102.1
101.4
衣着
101.0
100.8
101.4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1.9
102.1
101.3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0.8
100.2
102.0
交通和通讯
99.4
99.0
100.5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8.1
97.2
99.8
居住
105.0
105.8
103.8
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106.4
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
106.5
4.房地产价格指数
107.6
六、对外开放和旅游
2007年外贸进出口增长较快。全年外贸进口9.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4%;出口41.49亿美元,增长22.0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51.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2.6%。在出口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11.52亿美元,增长24%;国有企业出口9.98亿美元,增长9.7%,集体企业出口2.15亿美元,增长12.1%。
优化投资环境,采取有效措施招商引资,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年内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2个,新增合同总金额5.35亿美元,合同外资额3.26亿美元。年末实有三资企业个数625家。全市实际利用外资5.02亿美元,其中直接利用外资4.11亿美元。全年引进市外资金180亿元。
旅游业稳定发展,旅游人数和收入继续增长。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人数突破10万人,达到10.3万人次,其中外国人9.3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5.1%和15.3%。国际旅游创汇收入369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6%;全年接待国内游客人数19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5%,国内旅游收入103.9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06亿元,比上年增长24.7%。
七、财政、金融
在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全市依法加强税费征管,大力促进增收,财政收入呈现了较快增长。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30.35亿元,增长21.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5.87亿元,增长23.9%。在全部税收中,增值税完成88.5亿元,增长17.2%;营业税完成37.4亿元,增长28.9%;企业所得税完成32.8亿元,增长29.7%;个人所得税完成19.4亿元,增长20.6%。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59.5亿元,增长24.4%,其中医疗卫生支出9.6亿元,同比增长50.85%;教育支出39.7亿元,增长32.4%;科学技术支出3.0亿元,增长26.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7亿元,增长23.9%。全市农村社会救济支出6468万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7747万元。向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25.3亿元,保障了特殊社会群体的资金需要,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金融稳定,存、贷款余额有所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币存款余额3331亿元,比年初增加363亿元,增长12.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继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本币储蓄存款余额1695亿元,比年初增加142亿元,增长9.1%。金融机构本币贷款余额18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8亿元,增长6.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成果水平提高,专利申请快速增长。全年取得科技成果251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7项,比上年增加了4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1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44项,国内先进水平31项,全年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9项,市级科技进步奖83项。全年申请专利1874项,授权1256项,分别比上年增长25.4%和38.2%。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全区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58.7亿元,比上年增长23%;完成营业总收入642亿元,增长26%;出口创汇3.1亿美元,增长19.4%;实现利税53亿元,增长40%;财政收入13.4亿元,增长16.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5亿元,增长26.0%;实际利用外资9069万美元,是建区以来第二次利用外资高峰。
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人数增加,发展较快,义务教育继续完善。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44所,招生11.0万人,比上年增加1.4万人;在校生31.7万人,增加4.4万人;毕业生8.6万人,增加1.7万人。全市普通中学592所,招生22.0万人,在校生67.7万人,毕业生24.2万人,分别比上年减少1万人、3.8万人和2.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09所,增加40所,招生10.6万人,比上年增加2.3万人;在校生25.3万人,增加4.9万人;毕业生7.3万人,增加1.1万人。小学2152所,比上年减少250所,招生11.9万人,比上年增加1.3万人;在校生64.4万人,减少4.6万人;毕业生14.6万人,减少0.6万人。全市幼儿园829所,比上年增加169所,在园人数16.6万人,比上年增加1.5万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活跃。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9个,艺术表演场所18个。文化馆、群艺馆24个,公共图书馆23个。广播综合覆盖率99.3%,电视综合覆盖率99.2%。
卫生事业建设取得新成绩,民营医院发展迅速,医生、床位数继续增加。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2155个,其中医院172个,比上年增加35个(均为民营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 2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25个。年末卫生机构实有床位3.02万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2.31万张,均比上年增加。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78万人,其中执业医师1.74万人。
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市举办、承办市级以上运动会27项,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3200人次。我市选手在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金牌181枚,银牌170枚,铜牌129枚。年末全市拥有健身路径910条,方便了居民健身需要。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道路交通不断完善。全年继续新建、续建和大修城市道路,整修小街巷,居民出行更加方便,石环公路主路试通车,还实施了平安大街改造、槐安路东拓西延、体育大街南延等工程,使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市政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891公里,比上年增加14公里;道路面积183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63万平方米;排水管道长度达1165公里。我市有水厂8座,日产水能力65万立方米,管线总长度1205公里,全年供水量1.17亿立方米。
城市公用事业迅速发展。年内发展天然气用户4.0万户,煤气用户1.9万户。供热管道总长度657公里,比上年增加87公里,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541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了330万平方米。城市公共汽车营运线路达103条,营运车辆2115辆,营运线路长度1313公里,年客运总量3.3亿人次,均比上年增加。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城市绿化美化取得新进展。全年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消减为主线,以水和大气污染防止为重点,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市区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2.44。二级及二级以上优、良天气达289天,比上年增加2天。年末全市有环境监测站14个,烟尘控制区6个,烟尘控制达标面积418平方公里。全市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9.7%,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9.1%,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3.0%。全市继续以创建园林城市为目标,加大城市园林建设。年末城市公园37个,公园面积731公顷;城市园林绿地面积6136公顷,园林绿化覆盖面积6758公顷,分别增加416公顷和431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9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04平方米。各项绿化指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十一、人民生活
2007年,城市居民收入和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消费支出增长较快。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05元,增长14.9%,增速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保持在较高水平,人均消费支出9189元,增长10.9%。居民用于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与通讯方面的支出比上年增长较多,分别增长12.1%、40.4%和29.5%。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954元,增长11.2%,达到两位数增长。
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家庭耐用品拥有量更新换代。居民住户抽样调查显示,截止2007年末,市区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5辆,彩电127台,电冰箱、冰柜105台,洗衣机100台,空调器129台,钢琴1架,移动电话154部,家用电脑55台,汽车、移动电话、家用电脑均比上年有较大增加;农村居民百户拥有彩电112台,洗衣机84台,移动电话100部,电脑7台,空调22台,电冰箱42台,都比上年增加。
城乡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建筑面积27.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38.0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平方米。
注:1.本统计公报公布的人口数据是公安部门以“户籍在本市辖区内即为本市人口”的原则统计的数据。统计部门以抽样调查方式取得的新口径人口统计数据需等省统计局核定后,才能公布。
2.本统计公报使用的2007年数据都是2007年年快报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