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河北

承德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3-04-02 15:00:21 来源:承德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6304次

承德市统计局

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总目标,认真贯彻落实“323”经济发展战略,突出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总基调,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全市呈现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各项事业取得显着成就,社会面貌发生重大变化,民生继续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经济总量稳步增长。2012年,全市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经济总量达到118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高于全国(7.8%)和全省(9.6%)平均水平2.7个和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5.2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625.4亿元,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370.3亿元,增长9.4%,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5.7:52.9:31.4。

财政收入创历史最高水平。2012年,全市财政收入1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增幅比全国(12.8%)高1.6个百分点。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2.5亿元,增长16.1%,增幅比上年降低13.6个百分点。财政各项支出稳定增长,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24.7亿元,增长20.3%,其中,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教育支出分别增长9.2%、5.7%、7.4%、50.1%。

市场价格平稳回落。据抽样调查,2012年全市居民消费品价格累计上涨2.1%,比年初回落2.7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和农村分别上涨1.9%和2.1%,非食品价格上涨1.5%,消费品价格上涨2.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2%。从八大类价格看,呈现出“七升一降”格局。食品、烟酒、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信类和居住类均呈上涨态势,涨幅分别为3.3%、0.7%、3.8%、2.5%、2.1%,0.2%、1.9%;八大类商品价格仅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略有下降,累计下降0.9%。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下降11.5%。其中轻工业品下降1.71%,重工业品下降12.52%。

就业形势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4万人,其中,困难人员就业9704人,培训农村劳动力5.8万人,转移就业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9%,控制在4.5%以内。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农业基础进一步加强。种植业生产在遭受北部坝上早冻害、南部洪灾影响下,仍然取得较好收成。全市粮食产量135.19万吨,比上年减少5.3万吨,下降3.8%,粮食平均亩产291公斤,比上年减少19公斤,下降3.8%。油料产量1.21万吨,比上年减少0.07万吨,下降6%。在粮食作物中,玉米86.59万吨,比上年减少7.2万吨,下降7.7%;稻谷13.51万吨,比上年减少0.2万吨,下降1.5%;豆类2.8万吨,减少0.36万吨,下降11.3%;薯类25.55万吨,增加4万吨,增长18.6%。蔬菜播种面积(种植并收获)69376公顷,增长5.7%;蔬菜总产量348.8万吨,增长9.3%,其中食用菌产量41.0万吨,增长30.6%。(主要农产品产量见附表一)

林业稳定发展。造林面积44674公顷,四旁(零星)植树895万株。干鲜果品产量105.8万吨,比上年增长15.8%。

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达42.65万吨,比上年增长3%,其中,猪牛羊肉27.66万吨,增长1.4%;禽肉产量14.35万吨,增长6%;禽蛋产量10.7万吨,增长0.1%;牛奶产量13.47万吨,增长1.5%。猪存栏达到154万头,下降2%;牛、家禽存栏分别达到77万头、2760万只,增长0.2%、2.5%;猪、牛、家禽出栏分别达到233万头、54万头、9476万只,增长2.5%、0.3%、6%。渔业生产规模扩大,水产品养殖面积达5273公顷,增长3.6%,水产品总产量达3.6万吨,增长2.8%。

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总动力349.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9%。实际机耕面积达20.3万公顷;当年机械播种面积17.6万公顷,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6.4%;机械收获面积6.0万公顷,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5.8%。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64.4%,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企稳回升。2012年,工业生产总体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553.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43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84亿元,增长13.8%,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32.9亿元,增长1.3%;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405.2亿元,增长14.6%;大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407.4亿元,增长5.9%;轻重工业分别实现增加值60.8亿元、423.2亿元,增长4.8%、15.2%。

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明显,产业调整稳步推进。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涵盖的28个行业大类中,有24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达到85.7%,6个行业增长20%以上。其中铁矿采选业实现增加值267.3亿元,增长20.4%,向上拉动规上工业总量增长10.5个百分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力度加大,工业投资比重提高。全年工业投资451.7亿元,比上年增长1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5.3%。其中技术改造投资362.8亿元,增长27.1%,占工业投资的80.3%,同比提高9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3.2亿元,占规上工业总量比重为2.7%。清洁能源等后续支撑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全年实现产值16.1亿元,同比增长24.2%,全年总风电装机184万千瓦,风力发电量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2%。

企业效益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29.5亿元,增长6.1%。实现利税188.5亿元,下降2.3%,其中利润106.7亿元,下降9%,较年初收窄32.9个百分点,税金81.8亿元,增长8.1%。规上工业企业户均利润2459万元,全年利润过亿元企业31家。亏损企业个数125家,亏损额9.3亿元。

工业产品产量增多降少。全市铁矿石产量2.6亿吨,比上年增长25.7%;铁精粉产量6463.6万吨,增长31.4%;粗钢产量1138.1万吨,增长11.9%;钢材产量979.4万吨,下降0.3%;生铁产量1109.8万吨,增长3.5%;水泥产量391.7万吨,增长33.8%;发电量85.2亿千瓦时,增长6.9%;中成药3699吨,增长7.2%;白酒40696千升,增长0.5%;主要产品产量产销衔接较好,产销率97.13%,比前三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见附表二)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1.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有工作量的建筑企业共176家,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77万平方米,下降4.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33万平方米,下降7.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1022.1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96.7亿元,增长25%;农村个人投资25.4亿元,下降21.2%。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1.1亿元,增长37.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70.5亿元,增长13%,其中,工业完成投资451.7亿元,增长1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90.5亿元,增长33.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投资结构优化。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91.8亿元,同比增长138.3%,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20.3%,比去年提高了10.7个百分点;服务业完成投资357.5亿元,增长71%。民间投资比重提高,累计完成民间投资603.7亿元,增长31.1%,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6.1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0.6%,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投资比重由去年的5.4:50.3:44.3调整为今年的6:46:48。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1331个,其中,城镇施工项目1180个,农村非农户施工项目151个。本年新开工项目931个,下降20.4%,占施工项目的69.9%。亿元以上项目299个,比上年增加86个,共完成投资561.2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54.9%。双峰寺水库开工建设,总投资5.6亿元的滦河、武烈河流域治理项目列入国家规划,丰宁抽水蓄能电站通过核准,大唐国际2×100万千瓦火电项目正式获准上报国家发改委。大项目投资有力地拉动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7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城镇实现零售额253.6亿元,增长15.1%;乡村实现零售额96.1亿元,增长15.2%。从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销售额366.3亿元,增长13.5%;零售业实现销售额326.7亿元,增长20.1%;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0.6亿元,增长16.7%;餐饮业实现营业额48.7亿元,增长18.7%。

各类商品零售额增加。限额以上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8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69.4%,化妆品类增长28.2%,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7.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7.3%,日用品类增长25.4%,汽车类增长23%,通讯器材类增长18.2%,金银珠宝类增长16.2%,石油制品类增长11.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8%。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利用外资成倍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3043万美元,同比增长129%。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2020万美元,增长129.6%。年末实有三资企业104家。全年新批三资企业1家,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5个,合同总金额19860万美元,下降77.4%,其中合同外资额20965万美元,增长130.9%。利用外资结构优化,其中合同外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外商直接投资1.14亿美元,占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为95%。

进、出口下降。受国际市场疲软影响,全年进出口总值15241.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9%。其中,进口总值1184.7万美元,下降54.6%;出口总值14057万美元,下降13.3%(剔除承钢影响,可比口径全市出口总值增长15.7%)。

旅游业高速增长。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20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3%;其中,境内游客1976.1万人次,境外游客33.9万人次,分别增长18.5%、8.8%。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62亿元,增长28.6%,其中,接待境外游客收入12194万美元,增长10.1%。

七、交通运输和邮政、通讯

交通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境内公路里程达到19369.2公里,比上年增加341.7公里;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76.4公里,干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482.96公里;全年公路货运量7475万吨,比上年增长16.9%,公路货运周转量163.68亿吨公里,增长17.39%;公路客运量5050万人,增长5.1%,公路客运周转量27.42亿人公里,增长16.5%;全市最后52个行政村通村工程和275个帮扶村主街道硬化任务圆满完成。京沈客专进入可研报批阶段,承德民用机场获国家批复,试验段通过验收。承秦高速全线正式通车,承张高速开工,承赤高速、张唐铁路建设进展加快,承津高速取得实质进展。

邮政、通讯能力提高。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4277.99万元,同比下降5.33%;电信业务总量23.28亿元,增长9.5%。本地固定电话用户37.15万户,下降1.6%。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288.99万户,增长9.8%。国际互联网接入用户34.68万户,增长28.4%。

八、金融和保险业

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1359.1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888.2亿元,增长16.2%;企业存款余额达225.7亿元,增长4.36%。各项贷款余额达971.2亿元,增长13.87%。其中,个人贷款余额达296.2亿元,增长11.69%;单位贷款余额达624.6亿元,增长16.23%。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市保险机构保费收入34.9亿元,比上年增长6.9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08亿元,寿险保费收入24.82亿元,分别增长12.11%、2.67%。给付赔款9.76亿元,增长22.15%,其中,财产险给付赔款6.13亿元,增长30.69%,寿险给付赔款3.63亿元,增长10.33%。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扎实推进。全年共组织实施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44项,争取各类项目资金3240万元,分别是上一年度的2.4倍和1.9倍。其中《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产业化关键技术与工艺研究》列入国家“863计划”的项目,《钒系列合金材料高效制备及产业化技术研究》列入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两步法精炼技术生产钒铝合金”等11个项目列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全省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区内共组织实施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12项,复审高新技术企业3家;全市共建成生产力促进中心9家,其中国家级示范中心2家。各中心通过与京津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科技成果8项,开发与推广共性技术12项;2012年全市共申请专利387项,其中发明专利132项,共授权专利287项,其中发明专利45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特色产业基地)达到6个。

教育事业平稳发展。2012学年,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4所(不含石油高专和医学院),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3所,普通中学122所,小学574所,幼儿园946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共招生1.5万人,在校生人数4.7万人,毕业生1.6万人;普通中学共招生5.53万人,在校生人数16.57万人,毕业生6.06万人;小学共招生4.77万人,在校生24.96万人,毕业生3.46万人;幼儿园在园儿童10.69万人,比上年增长0.3%。

十、文化和卫生

文化事业发展较快。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艺术表演场所5个,文化馆10个,文化站215个,图书馆11个,剧场、影剧院5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5座,发射功率34千瓦,广播人口覆盖率94.14%;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5座,发射功率23.03千瓦,电视覆盖率96.52%;有线电视用户数达53.96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41.6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卫生事业不断加强。全市农民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257.47万人,参合率达到95.54%,人均筹资水平达290元;加强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以乡为单位儿童接种率为98.2%,免疫规划针对疾病发病率明显下降;开展碘缺乏病监测与防治,碘盐合格率98.97%,合格碘盐食用率98.58%;全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94%,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率持续提高。孕产妇死亡率降至7.34/10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3.5%。和4.31%。;强化村卫生室建设管理,改扩建乡镇卫生院35所,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2033个,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省级标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增加。据市公安局统计,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76.92万人,比上年增长6.98%。。其中男性194.95万人,女性181.97万人,分别增长6.33%。、7.67%。。全年出生人口4.85万人,出生率12.86%。;死亡人口1.74万人,死亡率4.62%。。人口自然增长率8.24%。,比上年上升了3.47个千分点。

居民生活不断改善。据抽样调查,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6832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8706元,增长12.4%。其中,工资性收入人均11863.41元,增长5.9%,拉动家庭总收入增长3.6%,家庭经营净收入人均2774.36元,增长33.7%,拉动家庭总收入增长3.8%。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604.5元,增长6.4%。其中,居民用于食品消费4816.4元,增长9.4%,占消费支出比重为41.5%;衣着支出1466.2元,增长17.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834元,增长9.2%;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090.4元,增长18.3%;居住支出1172.3元,下降5%;交通和通讯支出852.9元,增长2.9%。医疗保健支出1015.3元,下降8.5%。

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显示,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46元,比上年增加612元,增长12.4%。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375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二,增长16.4%,是决定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523.8元,增长10.8%。

社会保障能力提高。年末全市有25.03万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93.12万人,同比增长4.2%。全市有170万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八县三区和开发区全覆盖,参保率98%,为37.7万名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发放基础养老金2.38亿元,发放率100%。社会救济总人数达59.52万人,比去年增加5.02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94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1.12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2012年,全市共争取救灾救济资金5917万元,比去年增加3303万元,争取棉被5000条、棉大衣2000件、帐篷100顶、折叠床200张,全市共救济灾民59.5万人次,比去年增加5万人次;提高城乡低保对象保障标准,城市保障标准由每月287元提高到314元,农村保障标准由每年1633元提高到1921元,城乡低保人均补差比去年提高13%,保障标准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五保供养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农村五保供养人数达到3.2万人,11所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全部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总投资1.3亿元,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新增床位2878张;全市共有社区服务设施153个,总床位数200张;扶贫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共落实各类扶贫资金15亿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15亿元,较上年增长172%,实现历史最高水平,以工代赈资金2781万元,融通金融贷款3亿元,行业部门投入3亿元,社会帮扶资金5.01亿元,全年实现稳定脱贫10万人。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配合“中疏治堵畅通工程”,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建项目253个,完成投资174.5亿元,其中市中心区94个,完成投资82.2亿元。加快外八庙周边区域拆迁改造,碧峰门广场、两宫门地下停车场及38条街巷改造全面完成;加快推进新城建设,构建“两带”多组团格局;同步推进高铁商圈、闫营子和北部新城路网建设,打造滦河、武烈河两条生态休闲景观带和城市“绿核”,实施60余处重点区域美化绿化工程。新增和更新公交车110辆;新城集中供热、北区调峰热源厂技改工程投入使用,中心区供热普及率达到75%,供热面积达到1060万平方米,同比增加60万平方米;煤制天然气入市管网完成34公里,市区燃气普及率达到99.85%;11座生活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全部投入运行;市区污水处理率达96.5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95%。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年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350天,比上年增加了1天;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一级天数达到188天,比上年增加了6天,双双创历史新高。全市7条河流26个国省控监测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到56%。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注:1、公报公布的部分数据为快报数。

2、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涉及指标增速均为同口径增速。

4、公报中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中部分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