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致力跨越赶超,实现绿色崛起,打造强市名城”主题,同心协力,开拓奋进,克服影响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市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GDP首超千亿元。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4.87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0.51亿元,同比增长8.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00.40亿元,同比增长14.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43.96亿元,同比增长9.5%。人均生产总值达25793元,跨上4000美元台阶。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6.0%、44.5%和39.5%。
2011年,我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全年累计为105.2,同比增长5.2%。涉及调查的八大类商品及服务呈“五升三降”态势。其中居住、食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烟酒及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累计上涨15.3%、8.8%、3.5%、3.2%、和1.9%;衣着、交通和通信、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分别累计下降0.9%、2.0%和3.6%。
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7.3万人,同比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0.46万人,比上年减少0.09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3.51万人,比上年增加1.58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3.3万人,比上年增加2.06万人。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9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5%,控制在全年预定目标内。
二、农业
农业生产丰产丰收,设施蔬菜和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1年,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18.7万亩,同比增长3.0%;粮食总产量154.7万吨,同比增长14.4%;粮食单产215公斤/亩,同比增长11.0%。粮食单产创历史最好水平。油料总产量4.9万吨,同比增长18.6%;油料单产64.9公斤/亩,同比增长33.5%。
2011年,全市蔬菜总播种面积134.2万亩,同比下降0.4%,总产量576.6万吨,同比增长8.0%。2011年,全市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猪、牛、羊出栏分别达到251.08万头、32.46万头、309.57万只,同比分别增长5.0%、1.0%、4.0%。肉类总产量达到34.22万吨,同比增长4.9%,牛奶产量达到122.50万吨,同比增长5.0%。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393.65万亩,比上年增长4.1%;农业机械总动力298.6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0%。实际机耕面积达802.19万亩;当年机械播种面积572.28万亩,比上年增长0.5%;机械收获面积304.23万亩,比上年增长4.5%。农村用电量达到9.8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8.3%。
三、工业
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平稳上升态势。2011年,全市39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呈现平稳上升态势,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62.38亿元,同比增长16.6%。分企业类型看,大型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72.92亿元,同比增长7.6%;中型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66.97亿元,增长21.4%;小型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22.49亿元,增长30.7%。分产业看,新型能源产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69.57亿元,同比增长20.5%;矿产品及精深加工产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66.89亿元,同比增长15.8%;食品加工产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69.45亿元,同比增长12.2%;装备制造产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7.13亿元,同比增长15.9%。
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实现增长。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25.26亿元,同比增长27.8%;累计实现利税137.59亿元,同比增长27.6%,其中实现利润65.93亿元,同比增长42.8%。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2011年 比上年±%
原煤 万吨 1382.71 6.2
生铁 万吨 617.98 7.2
粗钢 万吨 582.23 2.0
钢材 万吨 581.47 7.4
水泥 万吨 440.56 15.3
饮料酒 万升 16270 4.7
卷烟 亿支 435.0 3.6
农用化肥(折纯) 万吨 2.95 -5.5
化学农药原药 吨 7230.0 66.3
挖掘、铲土运输机械 台 1170 -20.8
发电量 亿千瓦时 343.29 32.6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2011年末,拥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138家,从业人员达6.44万人。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2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68%。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50.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6.8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35.2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8.3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平稳较快增长。2011年,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减少的情况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了较高增幅。增速在全省名列前茅,且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及工业技改投资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67.09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6.49亿元,同比增长50.9%。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工业技改投资完成221.86亿元,同比增长1.0倍。从固定资产投资三次产业分布看,第一产业投资47.93亿元,增长14.2%;第二产业投资418.18亿元,增长50.7%;第三产业投资500.98亿元,增长16.5%。
项目建设投资成效显着。2011年,全市城乡建设项目投资完成758.53亿元,同比增长31.6%。全市在建城乡建设项目个数达到1522个,同比增加404个,增长36.1%。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098个,同比增加316个,增长40.4%。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2011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放缓。全年完成投资208.56亿元,同比增长20.5%,低于去年59.2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1.6%,较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
2011年,全市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2.0亿元,同比增长17.8%。其中城镇零售额实现299.7亿元,同比增长18.7%;农村零售额实现82.3亿元,同比增长14.2%。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52.48亿元,同比增长14.1%;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63.64亿元,同比增长17.6%;住宿业实现零售额5.93亿元,同比增长18.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4.70亿元,同比增长20.0%。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销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9.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9.0%,汽车类增长10.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17倍,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1.2%,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7.5%,日用品类增长19.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对外经济
利用外资领域不断拓展,全市利用外资创历史最好水平。2011年,在三道沟旅游胜地、凯丹水务水业、中法葡萄庄园等大项目的拉动下,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8681万美元,增长71.5%,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3681万美元,同比增长36.2%。2011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0个,比上年下降16.7%。合同外资额达到41557万美元,同比增长1.9倍。当年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9个,注册资本33785万美元,同比增长76.7%,投资总额达50252万美元,同比增长27.5%。
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124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出口额实现24992万美元,同比增长36.6%。
七、交通运输、邮电业和旅游业
公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交通运输业健康发展。2011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9366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2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28公里,比上年增加98公里;全市公路货运量5146万吨,货物周转量146.54亿吨公里,公路客运量3889万人,客运周转量26.28亿人公里。
2011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达27.69亿元。全年邮递函件257.8万件,发送特快专递40.3万件。报纸发行量5827.9万份,杂志发行量264.79万份。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56.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360.2万户,互联网用户达40.8万户。
2011年,全市不断加强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力度,不断改善旅游接待条件,并继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进行旅游宣传活动,开拓旅游客源市场,进一步提升葡萄(酒)品游、滑雪温泉、草原风情、民俗精品和历史文化五个大区的知名度,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全年全市游客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大幅增长。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02.68万人次,旅游收入8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5%和47.0%。其中,接待国际游客7.5万人次,创汇1187.6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1.6%和37.5%。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对全市经济的贡献进一步增强。2011年,全市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79.34亿元,同比增长23.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2.99亿元,同比增长32.9%。
金融运行平稳。2011年末,全市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59.2亿元,比年初增长12.3%。其中个人存款余额966.2亿元,比年初增长13.9%;各项贷款余额1063.0亿元,比年初增长16.3%。
保险业快速发展。2011年,营业性保险公司达到24家,比上年增加4家。全市保费收入达到35.10亿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寿险保费收入22.19亿元,比上年下降6.1%。给付赔款9.26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其中:财产险给付赔款5.57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寿险给付赔款3.70亿元,比上年增长25.9%。
九、社会各项事业
科技事业稳步推进。2011年,全市17项参评省科技奖励的项目有13项科技成果获奖,并取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0项;获省山区创业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宣化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怀安县科技服务推广中心被授予“十一五”国家星火计划工作先进集体。“张家口市科技企业孵化器”项目被省政府列入全省40个最有影响的项目参加了“5.18廊坊河北省重点项目签约会”,为该次活动中唯一一个成功签约的孵化器项目;“张杂谷9号”列入了省科技厅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奖励项目;“葡萄酒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及示范”纳入河北省自主创新重大项目。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70%的县区实现了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初步实现了由“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重大转变;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教育质量显着提升;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文化事业繁荣兴旺。2011年,全市共有影剧院4个,艺术表演团体10个,公共图书馆14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6个,文化站229个。全年,共有15个县区完成数字影院建设任务,建成县级图书馆、文化馆15个,建成县级博物馆5家,建成乡镇文化站209家,建成农家书屋2230个。康保二人台小戏《真情真爱》,对口快板《二尺八》,笛子、手风琴与鼓《古道乡音》在河北省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荣获一等奖;男声独唱《跟你走》获得二等奖,获一等奖总数列全省第一。2011年共组织公益性演出1142场,观众人数达224万人次,送图书5万余册。举办公益性展览11个,接待观众近20万人次。组织开展万场红色电影展映活动,观众达1500余万人次。
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2011年,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5941个(其中包括村卫生室4155个),床位16531张,卫生技术人员1.62万人。全市拥有医院69个,床位10970张,卫生技术人员9518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全市公办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市第二医院、建国医院和中医院新建门诊病房楼竣工使用。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参赛成绩明显提高。2011年,全市成功举办了2011中国?张家口“体育彩票杯”马拉松比赛,2011年中国?张家口体育舞蹈公开赛,2011年河北省老年人健身球操交流活动,2011年361°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宣化赛区的比赛,全省武术锦标赛,陕汽杯全国超级卡车大赛(张北站),2011中国长城徒步走大会(张北站),下花园第四届全国群众性鸡鸣山登山节和2011河北下花园健身步道登山露营大会等赛事。2011年,全市组队参加河北省年度比赛33项次,在7个项目中取得了金牌,11个项目中取得了奖牌,共获得金牌20枚,银牌19枚,铜牌37枚。其中,河北省第七届农运会,张家口市派出57人的代表团,获得金牌7枚。取得金牌总数第四名、奖牌总数第七名、团体总分第八名的好成绩。特别是传统优势项目武术,共获得5枚金牌。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1年全市户籍总人口467.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2.50万人,非农业人口154.50万人;男性人口241.29万人,女性人口226.1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23万人,人口出生率11.20‰,死亡人口3.35万人,死亡率7.18‰,人口自然增长率4.02‰。201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437.37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城乡居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1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01元,同比增长12.0%,其中工资性收入8833元,同比增长2.0%。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855元,同比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4854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现金收入分别达到2026元和2236元。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0%。城乡居民住房条件逐步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7.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为22.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2011年,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1.15万人,同比增长5.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4.2万人,同比增长1.2%。年末城市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33万人,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0.77万人,比上年增加7.64万人。
注释:
1、本公报2011年数据均为快报数。
2、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4、从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因此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绝对数与2010年不可比,但比上年增速是按可比口径计算的。与此同时,月度投资统计制度将统计范围从城镇扩大到城镇和农村企事业组织,并定义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