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中国

中国七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09-12-22 03:20:00 来源:国家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467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1991年3月13日

“七五”计划时期《1986―1990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认真遵循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总方针,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程中,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了新的成就。经济实力增强,国内市场供应充足,对外经济活跃,财政增收,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了新发展。“七五”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7.8%,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7.5%,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均超过“七五”计划的要求,提前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这一时期的主要问题是:一度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发展中求成过急,一度造成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国民经济的某些方面过于分散,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减弱。

一、农业

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增长,基本完成了计划规定的目标。1990年,农业总产值7382亿元,比1985年增长25.3%,平均每年增长4.6%,超过4%的计划指标。其中,种植业产值年均增长3.2%,林业产值年均增长0.2%,牧业产值年均增长6.5%,副业产值年均增长11.3%,渔业产值年均增长12.7%。

在主要农产品生产中,粮食生产前三年徘徊不前,后两年连续刷新纪录;1990年,棉花、糖料生产扭转连年的徘徊局面,超过“七五”计划指标;油料大幅度增产,但仍低于计划要求。肉、禽、蛋、奶、蔬菜、水果、水产品等连年增产。“七五”时期主要农副产品平均年产量,除棉花、黄红麻外,均比“六五”时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主要农产品平均年产量如下(万吨):

“七五”时期  “六五”时期  “七五”比“六五”增长%

粮食     40622        37064         9.6

棉花       404          432        -6.5

油料      1446         1205        20.0

甘蔗      5054         3775        33.9

甜菜      1061          789        34.4

黄红麻      64.0         89.5     -28.5

烤烟       200          158        26.6

蚕茧        44.7         33.9      31.9

茶叶        51.6         39.7      30.0

水果      1678          930        80.4

猪牛羊肉  2185         1463        49.4

水产品    1042          569        83.1

林业和绿化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七五”时期,人工造林总面积超过4亿亩,造林质量不断提高。其中,用材林建设增长较快;经济林的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核桃、板栗、松脂等名特优产品均创历史最高纪录。全国900多个平原、半平原县,已有500多个接近或达到平原绿化标准。

科技兴农有了良好的开端。优良品种、模式化栽培、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等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已显示出巨大的生产潜力。在畜牧业生产方面,由于推广良种繁殖,进行科学饲养,疫病防治,使用配合饲料,畜禽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有所提高。1990年末农村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达到3886亿元,比1985年末增长82.4%;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854亿瓦特,比1985年增长36.5%;化肥施用量增长46.8%,农药、塑料薄膜等使用量也均有所增加。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仍然较低。突出表现在:一是耕地大量减少,1990年末全国耕地面积比1985年末减少1854万亩;二是有效灌溉面积、机耕地面积近两年虽然有所恢复,但还没有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三是水土流失、沙化碱化的情况仍在发展;四是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依然薄弱。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990年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6253亿元,比1985年增长87.8%,其中,农村工业、建

筑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等非农业产值增长1.6倍,所占比重由1985年的42.9%上升到1990年的54.6%。“七五”时期,乡镇企业共吸收农村劳动力2200万人。

二、工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但波动较大。1990年全国工业总产值23851亿元,比1985年增长85.1%,平均每年增长13.1%,超过计划增长7.5%的目标,是继“一五”、“六五”之后,第三个高速增长时期。但是发展不平稳,出现了明显的起伏,前三年经济过热,工业生产年均增长16.7%,后两年进行治理整顿,宏观紧缩出现了市场疲软,速度明显趋缓,年均增长8.1%。“七五”时期,重工业年均增长12.2%,轻工业年均增长14.1%。分所有制看,全民所有制工业年均增长7.3%,集体所有制工业年均增长17.6%,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资独资经营的工业年均增长74%。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由1985年97.7%下降到1990年的91.4%。

列入“七五”计划的28种工业产品产量,有23种产品完成或超额完成了计划;汽车、家用洗衣机、家用电冰箱等因受市场需求制约,1990年控制了生产;原油、木材受资源限制,没有完成计划。“七五”时期主要工业品平均年产量,均比“六五”时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