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3月18日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地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各项政策措施,依托武汉,统筹城乡,全面加大园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着力改善民生,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两个率先”建设起势良好。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08.71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02亿元,增长10.1%;第二产业增加值108.29亿元,增长18.9%;第三产业增加值68.4亿元,增长13.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20243元。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7%。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11万个,下岗职工再就业1.3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56.0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1%,农林牧渔业结构比为34.1:0.5:26.6:38.8。2007年,全市粮食产量32.41万吨,比上年增产4.2%;棉花产量4597吨,增产24.1%;油料产量5.34万吨,增产1.9%。全年出栏肉猪80.1万头,比上年增长12.7%;出笼家禽1003万只,增长7.7%;肉类总产量6.7万吨,增长7.0%;水产品产量25.03万吨,增长15.9%。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7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99.69亿元,比上年增长19.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7.65亿元,增长24.7%。分隶属关系看,中省企业完成42.36亿元,增长21.0%,市直企业完成25.77亿元,增长19.2%。区乡镇街企业完成19.52亿元,增长43.1%。分行业看,钢铁、电力、机械、建材、医药化工等五大优势产业完成增加值73.4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83.8%,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2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为35.2%。全年生产铁矿石原矿148.48万吨,比上年增长39.3%,铁矿石成品矿319.3万吨,比上年下降1.9%;工业发电量32.3亿千瓦时,下降15.5%;粗钢282.37万吨,增长1.4%;钢材336.14万吨,增长10.4%;水泥353.7万吨,增长4.8%;药品11919吨,下降1.3%。
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4.29,比上年提高19.1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270.69亿元,比上年增长33.8%,规模以上工业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19.65亿元,增长12.0%,实现利税28.37亿元,增长68.4%。
全市两大省级开发园区新引进外商投资企业34个,实际利用外资14.1亿元,占全市的31.5%。园区实际投产企业546个,比年初新增95个;完成工业增加值25.43亿元,增长22.5%;实现销售收入65.18亿元,增长23.0 %;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6家,比上年多5家。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60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1.38亿元,增长15.1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30.2万平方米,增长14.3 %;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09.4万平方米,增长15.6%。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7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01亿元,比上年增长45.7%。分城乡看,城镇投资101.76亿元,增长48.8%,农村投资3.25亿元,下降11.4%。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98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投资61.09亿元,增长62.7%,第三产业投资36.68亿元,增长35.7%。分隶属关系看,中省项目投资24.04亿元,增长43.3%;市直项目投资4.75亿元,下降63.5 %;区街项目投资72.97亿元,增长89.6%。
在城镇以上投资中,全部工业项目完成投资60.92亿元,比上年增长66.6 %,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8.0%。按行业分,采矿业投资6.6亿元,增长9.7%;制造业投资46.8亿元,增长61.0%;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7.52亿元,增长4倍。
2007年,全部或单项建成投产项目166个, 鄂钢冷轧薄板工程、电厂烟气脱硫、鸿泰钢铁技改、武汉博达润滑等项目全部建成投产;鄂钢宽厚板工程、电厂二期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交通、电力、通信、环保基础设施投资18.06亿元,增长33.1 %,其中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91.7%,110KV城东变电增容工程、110KV洪港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建成投产;樊口大桥、高新大道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五、国内贸易
200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58亿元,比上年增长18.2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1.60亿元,增长18.2 %;住宿餐饮业10.24亿元,增长27.2%;其他行业3.64亿元,增长23.6%。
2007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64.7 %,通讯器材类增长21.3%,金银珠宝类增长85.6 %,居民消费中吃、穿、用所占比重下降,文化、教育、旅游和医疗保健等消费比重快速上升,消费结构升级逐步加快。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2007年,全市外贸海关进出口总值1.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出口10125万美元,增长31.8%,进口5829万美元,下降12.5%。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8373万美元,增长50.4%;加工贸易出口1752万美元,下降37.6 %。
项目建设成绩显著,全年引进市外资金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7.4%,其中,过亿元项目82个,比上年增加37个。利用外资7075万美元,增长25.6%。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40.85万人(次),增长11.3%,其中,海外游客5940人(次),增长7.5%,实现旅游总收入9.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24.93万美元,增长74.7%。旅游总收入占全市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4.3%,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为25.9%。
七、交通和邮电
2007年,全市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18.94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全年货物周转量(不含铁路)9.50 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8%;旅客周转量(不含铁路) 6.94 亿人公里,增长8.6%。货运量853万吨,增长19.1%;客运量2309万人(次),增长10.9 %。港口货物吞吐量520万吨,增长3.0%。全市年末公路通车里程(含通村公路)272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573公里。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4.17亿元,比上年增长8.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9.5万户,增长18.0%;移动电话用户51.9万户,增长25.9%。年末互联网用户达3.8万户,增长51.5%。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2007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0.95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51亿元,增长31.6%。全年完成各项税收19.64亿元,增长23.9%,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0.0%。全年财政支出17.84亿元,比上年增长31.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200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27.28亿元,比年初增加12.78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0.25亿元,比年初增加4.52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5.34亿元,比年初增加2.96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33.27亿元,比年初减少18.0亿元。
全年全市保险机构保费收入23685万元,比上年增长7.1 %,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219万元,增长2.2 %;人身险保费收入17456万元,增长8.8%。各项赔款与给付支出15745万元,比上年增长6.6 %,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4515万元,增长3.7%;人身险业务赔款与给付11230万元,增长7.7%。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9.76亿元,比上年增长28.5%,其中新材料领域实现增加值9.01亿元,增长44.8%;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实现增加值5.08亿元,增长20.9%。年末全市共有科研从业人员54352人。全市立项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3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31项。专利受理量282项,技术合同成交额2310万元。
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357所,其中,大学1所,普通中学66 所,职业中学10所,小学280所,年末在校学生数11.75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职业技术培训学校21所,在册学员56800人。民办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各类民办学校21所,在校学生4596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在全省率先实现每个行政村和社区一月放一场公益电影的目标,玉莲环《告状》获得“八艺节”决赛入场券,在全国 “群星奖”节目决赛中勇夺群星奖大奖和创作奖。年末全市公共图书馆拥有各类藏书33万册,接待到馆读者达26万余人(次),广播及电视人口覆盖率均在98.2%以上。
年末全市卫生机构 426个,其中,医院12家。乡镇卫生院21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机构人员数3590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967人。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1345人,注册护师、护士862 人。全市卫生机构床位数3176张。年末全市村卫生室325个,享受合作医疗人口60.88万人。
成功承办“六城会”,建成了投资2.3亿元的湖北省国际水上运动训练竞赛基地,红莲湖已成为全国五大水上运动训练竞赛基地之一。全年全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运动会获奖牌15枚,其中,金牌5枚。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先后开展了游泳、门球、篮球、乒乓球、象棋、桥牌、风筝、足球等20余项赛事活动,社区群众运动蓬勃发展。全年销售体育彩票4425万元,比上年增长8.3%。
十一、资源与环境保护
全市水资源总量5.3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502立方米。总供水量13.1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6.66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0.11亿立方米。长江水系水质状况较好,为Ⅱ-Ⅲ类,洋澜湖水质Ⅲ-Ⅴ类,梁子湖水质Ⅱ-Ⅲ类。
2007年,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主要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二氧化硫0.030 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0.096 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碳0.009毫克/立方米。
全市各级环境监测机构 1 个,环境监测人员73人。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22 个,总投资1280万元。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 6 个,控制区总面积26.4 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9 个,环境噪声达标区总面积26.4 平方公里。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7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06.9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8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9.27‰,死亡率为5.45‰,自然增长率为3.82 ‰,比上年下降0.25个千分点。
2007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4092元,比上年增长17.8%。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27元,实际增长20.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393元,实际增长15.6 %。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244元,增长18.0%。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电脑53台,人均居住面积37.5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3165元,增长3.7 %。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10台,电话机70台,移动电话机120台,人均住房面积36.8平方米。
全市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4.52万人,比上年增长0.3%;参加医疗保险人数11.96万人,增长9.9 %;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8万人,增长2.8 %;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140.74万元,增长11.6 %,1.04万户受益;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769.4万元,1.21万户受益。
注: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