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新疆

和田地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2-03-16 22:34:55 来源:和田地区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3922次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持续增长。全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1亿元,增长13.9%。其中,城镇实现16.77亿元,增长16.1%,高于乡村增速7.8个百分点,城镇消费能力明显。居民外出就餐需求增强,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28亿元,增长14.3%。书报杂志类和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分别增长8.3%和96.1%。

进口增加出口减少。据海关统计,全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为440.5万美元,同比减少38.4%。其中,出口额425.3万美元,下降39.5%;进口额15.2万美元,增长16.6%。

六、民营经济、招商引资

民营经济保持较好发展。2011年,全地区民营企业2278家,注册资金52.22亿元,分别增长26.8%、73.8%;个体工商户达到3.17万户,注册资金5.26亿元,分别增长2.2%、4.2%、35.2%;实现营业收入达10.54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有352户,增长64%,注册资本(金)3.3亿元,增长110%。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加。全地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8.34亿元,增长45.2%,80个新建和续建项目,总投资额44.51亿元,(5000万元以上项目23个、亿元以上项目8个),增长78.4%。其中:自治区外投资项目63个,总投资额41.6亿元,实际到位15.84亿元,增长62.9%,自治区外投资项目占主导地位。以中电投、华电集团、西部水泥、天山股份等为代表的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投资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设施建设水平提高。2011年,喀和铁路(和田段)205公里铁路通车营运,结束了和田不通铁路客运的历史,实现了和田几代人坐火车出行的梦想,和田交通运输历史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农村公路“畅通富民”工程建设全面开花,完成投资7.6亿元,建成1587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1.61万公里,其中农村公路1.49万公里。全地区89个乡镇实现全通车,班车通达1366个行政村,通达率99.7%;和田机场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民用车拥有量快速增加。年末全社会民用车辆拥有量达到24.43万辆,增长18.2%。其中:汽车9.22万辆,增长55.0%;摩托车12.48万辆,增长1.7%;拖拉机2.34万台,增长7.0%;挂车0.39万辆,增长56.4%。个人车辆拥有量达到19.83万辆,比上年增加3.03万辆,增长18.1%。全地区持机动车驾驶证人员达到23.21万人,增长11.6%。

交通运输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2788万人,增长9.7%;旅客周转量20.09亿人公里,增长10.3%;公路货物运输量1031万吨,增长12.9%;货物周转量31.67亿吨公里,增长15.8%。全年航班起降3238架(次),增长39.2%;航空旅客吞吐量35.9万人(次),增长37.9%;货邮吞吐量1270.4吨,增长41.2%。

邮政通信业增势平稳。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7.91亿元,增长10.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4.68万户,增长10.0%;其中农村用户5.59万户,减少0.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00.82万户(其中小灵通用户0.63万户,减少55.4%),增长18.8%;互联网用户5.13万户,增长33.8%。全地区固定电话、互联网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为26.6部/百户、9.3部/百户、49部/百人。

旅游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地区共有星级宾馆17家,A级景区15个,星级农家乐9家,各类旅行社4家。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1.3万人次,增长26.0%。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00.2万人次,增长26.4%;入境游客1.1万人次,增长7.1%。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31亿元,增长54.9%。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地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2.37亿元,增长46.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32亿元,增长47.7%,其中,税收收入6.93亿元,增长37.1%,非税收入2.39亿元,增长90.0%。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财政支付力度明显加大,全年累计完成财政支出129.85亿元,增长29.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25.67亿元,增长28.7%。

金融业平稳发展,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截止2011年末,全地区共有各类金融机构7家。各项存款余额274.72亿元,比上年增长40.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7.78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年末各项贷款余额55.1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4.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5.94亿元,增长14.8%;中长期贷款29.23亿元,增长91.0%。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14亿元,增长23.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2亿元,增长35.8%;人寿险保费收入1.02亿元,增长4.6%。全年累计赔付0.98亿元,增长40.0%。其中,财产险当年赔付0.82亿元,增长46.4%;人寿险当年赔付0.16亿元,增长14.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2011年全地区共有各类学校1250所,在校学生51.66万人。全年普通高等教育院校3所,在校学生0.59万人,增长1.6%;普通中专5所,在校学生0.54万人,增长19.8%;职业高中8所,在校学生1.9万人,增长15.0%;普通中学148所,在校学生11.6万人,增长0.6%,其中,高中在校学生1.3万人,增长17.3%,初中在校学生10.3万人,下降0.2%;小学674所,在校学生19.2万人,下降3.8%;各类幼儿园414所,在园儿童6.23万人,增长5.4%。中小学“双语”班在读学生10.84万名。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7%,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97.8%。

科技投入明显增加。全地区申请列入国家、自治区科技计划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7个,项目经费1800万。各县(市)共落实三项经费2651.9万元,增长26.5%。安排实施科技三项费项目156个,增长5.4%,拨付项目资金2126.76万元,增长45.6%;培育具有县、乡、村特色的示范园、示范村90个,推广示范面积6840亩。组织实施新产品开发36项、成果转化10项、科技攻关9项、新技术引进51项,共申请专利15项,授权8项,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全地区“三馆”免费开放工作走在全疆前列。年末全地区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9个,累计举办文艺演出、文艺汇演比赛953场次,送戏送书画下乡21场次。应邀赴巴基斯坦参加中巴建交60年庆祝活动及赴北京市、天津市和安徽省开展文化交流演出。新创作的《克里阳麦西来甫》荣获中央电视台第六届CCTV舞蹈大赛院团?群舞类十佳作品奖。成功举办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共49期。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实施。553个行政村和15个社区文化室加紧建设。“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完成746个,实现全地区村村都有农家书屋的目标。县级及以上文化馆9个。图书总藏量53.1万册。地区博物馆全年共接待参观人数12.7万人次,增长61.6%。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4.98万户。全地区广播电视台10座,调频转播发射台200座,电视转播发射台203座;人民广播电台节目18套,平均每天播出195小时;电视台节目19套,平均每周播出1511小时;年末广播综合覆盖率和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8.0%和97.6%。《和田日报》全年发行966.7万份,增长0.4%,其中,维吾尔文报纸672.7万份,下降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