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陕西

榆林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11:04:25 来源:榆林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315次

五、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2005年完成增加值27.5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

全市全年完成公路建设投资43.41亿元。截止2005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2152.93公里,等级以上公路8209.8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8公里,一级路为103.1公里,二级路932.02公里,三级路2331.02公里,四级路4595.66公里。通油路乡镇达177个,占总乡镇数的80%。公路密度达到18.84公里∕百平方公里。重点工程进展顺利,靖边至安塞高速公路(榆林段)完成路基桥涵工程,完成投资9.15亿元。陕蒙另半幅高速公路完成路基桥涵工程路基已贯通,完成投资4.9亿元。农村公路建设,县际、通达、切块工程共完成投资2.4亿元。

全年公路客货运输周转量完成425730万人(吨)公里,其中完成客运量1623万人次,旅客运输周转量207016万人公里,货运量1671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218714万吨公里。

铁路运输取得巨大成绩。全年通过铁路向外发运煤炭上亿吨。全年铁路旅客发送量约188.75万人次,大大方便了旅客的出行、流动。9月28日北京至鄂尔多斯的临时列车已延伸至神木北,还应争取将这对列车早日延伸到榆林。

邮电通讯事业发展迅猛。全年邮政业务总量为8401.42万元,比上年增长8.5%,全市电信业务收入3亿元,比上年增长16%。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为69万门,新增11万门,增长12.9%;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52.3万户,其中市话16.1万户,农话18.7万户,小灵通14.6万户,公用电话2.8万户。移动(含联通)通信业务收入6.76亿元,净增移动电话用户25.8万户,年末达到130.1万户,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82.2万户,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51.8部。

旅游业发展迅速,全年接待游客278.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1%,旅游收入为6.18亿元,增长54.5%。至2005年末,全市有星级饭店24家,比上年增加41%;全市有旅行社2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比上年末增长76.9%。组团人数为17015人次,接团为15398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23.0%和43.5%。

六、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55亿元,比上年增长9.85%。

对外经济贸易取得可喜成绩。对外贸易出口总值突破6000万美元大关,达6105万美元,较去年增长37%。其中农副土特产品及化工产品出口总值1600万美元,增长7.8%;煤炭出口总值4505万美元,增长52%。

招商引资活动取得巨大成绩。在第九届东西部合作和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我市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31个,其中合同项目15个,协议项目16个,投资总额127.95亿元,签订贸易合同11个,金额42360万元。榆林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利用外资的规模、质量和水平都有所提高。

七、财政与金融

2005年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2005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38413万元,比上年增收42990万元(新计算口径),增长55.4%,加上上划中央“两税”及上划中省所得税共计完成670189万元,增收237036万元,增长66.2%。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完成454530万元,比上年增支124443万元,增长37.7%。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1722万元,比上年增收12153万元,增长20.4%。市本级财政支出105703万元,比上年增支43784万元,增长70.7%。

2005年全市金融运行良好,各项存贷款增加,现金继续回笼。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57.2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5.85%,较年初增加127.79亿元,增长55.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75.24亿元,比上年增加54.7亿元,增长45.4%。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6.6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44%,较年初增加18.6亿元,增长10.45%,其中短期贷款95.11亿元,增加13.47亿元,增长16.49%,中长期贷款89.86亿元,比上年增加7.32亿元,增长8.86%。全市金融机构现金继续呈现回笼态势,全年累计回笼货币54.14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定发展。全市各类学校4965所,其中高等学校2所,中专学校8所,普通中学273所,小学2630所。全市小学及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99.4%和96.3%,分别比上年提高0.01和0.76个百分点,小学和初中辍学率为1.18%和5.2%。普通高中招生35800人,在校学生达93832人。2005年高考再创佳绩,文、理、外三科上省二本线人数达6823人,上线率为24.1%,取得较好水平。

全市教师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至2005年底,全市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8.9%、91%、78%,分别比上年提高0.42、6.16、5.49个百分点。

科技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科技下乡,加大对群众科技知识的宣传力度。全年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0000万多份,赠送各类《农村实用技术丛书》3000多册,解决农民提出的疑难问题2000多例,受益农户达6000余户。举办培训班480场次,培训农民63000人次,受到了农民的热情欢迎。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全市登记科技成果26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8项。有7项获省科学技术奖。申请专利16项,授权专利4项。今年全市共有17000多人参加了第十二届农博会,达成了20多项,涉及金额5亿多元,其中有4个项目参加了大会集中签约。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2005年,全市文化事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文化市场在规划中求发展,。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3处。全市艺术表演团体累计下乡演出3100多场,新华书店下乡送书近50次,送书40000多册,电影发行放映单位送电影39800场,向8个县增送了农村电影“2131”流动放映车,向12个县区赠送了电影放映机、拷贝等放映设施。

狠抓抢救维修,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保护。完成了南城墙抢险工程、万佛楼维修工程和凌霄塔尾留工程。同时加强基本建设中的文物保护。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2005年,城镇中小学学生体育达标率为95.1%,农村学校体育达标率在85.2%以上。成功举办榆林市十一届运动会,本届运动会共分四个阶段分别进行6个大项的比赛,570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共有8人20次刷新了榆林市举重比赛市记录,5人5次打破榆林市田径比赛市记录。在今年南京十运会上,我市共22名运动员代表陕西参加了比赛,共取得2枚银2枚铜牌、以及第4名、第5名、第7名各一个。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到2005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46个,其中医院58所,妇幼保健机构13所,专科疾病防治院2个。卫生机构床位数7890张,卫生技术人员8261人,其中执业医师3424人,执业助理医师745人,注册护士1996人。全市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3个,卫生技术人员825人,乡镇卫生院225个,床位2218张,卫生技术人员2078人,村卫生室覆盖率达到了44%。全市儿童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分别为:卡介苗96.22%,脊髓灰质炎糖丸97.81%,百破三联疫苗97.07%,麻疹疫苗98.53%,新生儿乙肝疫苗9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