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与救助
社会福利和救助事业蓬勃发展。至年末,全市共有养老机构439家,床位4.01万张,其中,年内新增养老床位2098张,改扩(新)建薄弱养老机构64家。在全市养老机构中,由社会投资开办的181家,床位1.71万张。全年新建83家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225个街道(镇)居家养老服务社,为2.3万名居家养老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就近上门照料服务。实施社会救助政策,推进扶贫帮困工程。至年末,全市有58.65万人享受政府救助。其中,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0.36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99万人,分别比上年净减4.24万人和0.48万人,为实施低保政策以来首次出现人数净减;有8.3万协保人员享受政府生活困难补助。低保家庭中的12.02万老弱病残人员享受粮油帮困。全年全市共有10.74万人次的大病重病患者获得医疗救助。残疾人救助事业不断发展。年内新办福利企业81家,新安置1200名残疾人就业。残障人、老年人出行条件继续改善。年内新建盲道459公里、铺筑坡道1169处,完成5889处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改造。
六、人民生活
人口
至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352.3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8.09万人,出生率为6‰;死亡人口9.65万人,死亡率为7.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
进一步推进人才高地建设,吸引优秀人才集聚上海。至年末,已有6.27万名境内外人才获得上海市居住证。其中,境外人才0.4万名,境内人才5.87万名。在获得上海市居住证的人才中,本科以上学历占66.2%,硕士、博士以上占7.8%。
就业
不断优化创业环境,进一步促进就业。至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588.97万人,比上年增加6.87万人。其中,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214.11万人,增加31.92万人;非正规劳动就业人员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43.56万人,增加2.33万人。
多渠道就业形式不断拓展。全年新增就业岗位60.8万个,其中15.3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非农就业。全年“万人就业项目”吸纳就业困难人员6.66万人,困难群体的就业矛盾得到进一步缓解。继续推进“技能振兴计划”,全年对23.8万人实施职业培训,缓解了就业结构矛盾。至年末,全市青年职业见习基地达到1059家,见习学员达到4.76万人。加大对劳动者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至年末,发展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共3.06万户,吸纳从业人员27.4万人。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至年末,全市有9.37万名当年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就业率达94.7%。
至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7.43万人,比上年减少2.67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5%,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是近10年来的首次下降。
居民收入和储蓄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据抽样调查,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6683元,比上年增长12.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7337元,增长10.2%,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
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据抽样调查,至年末,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电178台,家用空调159台,影碟机86台,移动电话161部,家用电脑70台,热水器88台;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电137台,轻骑、摩托车91辆,洗衣机80台,热水器66台,移动电话112部,影碟机30台,家用空调55台,家用电脑23台。
居民储蓄继续增加。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960.99亿元,当年新增906.03亿元。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584.61亿元,新增843.68亿元;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6.38亿元,新增62.35亿元。
居住
居民居住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全市完成住宅建设投资914.1亿元,比上年增长33.5%。建成为住宅配套服务的公共设施面积249.1万平方米。年内有10个生态小区已通过专家评审;已实施405.5万平方米新建住宅菜单式全装修试点。旧区改造继续推进,动拆迁规模得到适度控制。全年拆除旧住宅建筑面积445.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5.3%;动迁居民5.54万户,下降36.6%。至年末,市区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0.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平方米;人均住房居住面积达到14.8平方米,增加1平方米。居民住宅成套率达到92.5%。
廉租住房制度受益面扩大。至年末,廉租住房受益家庭累计13515户,其中当年新增5791户。
物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年内完成38个旧小区的综合改造,更新维修电梯333台。至年末,全市已完成“平改坡”1485幢。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科教兴市主战略贯彻落实中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土地、能源等资源的供求关系相对紧张;局部地区房价上涨过快;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状况仍然比较突出等。
说明:
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上海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国内商业统计范围包括国内贸易、物资供销和饮食业。
4、信息产业包括信息产品的制造、销售和信息服务等活动。旅游产业包括与旅游有关的交通、邮电、旅馆、餐饮、贸易及文化娱乐等活动。信息产业、旅游产业的增加值是依据若干行业的有关资料进行跨行业核算的,不能将其与全市生产总值中其它行业的增加值进行简单加总,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5、“1+3+9”工业园区中的“1”是指浦东新区;“3”是指三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区;“9”是指九个市级工业园区---莘庄工业区、康桥工业开发区、嘉定工业区、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松江工业区、青浦工业园区、金山嘴工业开发区、宝山城市工业园区和崇明县工业园区。
6、“区港联动”是指保税区与临近的港口合作,在港区划出特定的区域(不含码头泊位),实行保税区的政策,按“境内关外”定位,实行封闭管理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在该特殊区域内,海关通过区域化、网络化、电子化的通关模式,在全封闭的监管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简化通关手续。港口和保税区之间相关手续简便,实行“无缝对接”,多种运输方式有效组合,货物快速地流入流出。 7/7 首页 上一页 5 6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