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上海

上海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5 20:02:05 来源:上海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3126次

体育

竞技体育取得好成绩。年内成功地举办了喜力网球公开赛等11项国际体育赛事和34项国内重要体育赛事。在世界重大比赛中,上海运动员共获13项世界冠军、27项亚洲冠军、3人4次超3项世界纪录;1队、2人5次超3项亚洲纪录。在第九届全国运动会上,上海运动员获得29.5枚金牌、29.5枚银牌和24.5枚铜牌,团体总分1802.25分,其中有2人2次超2项世界纪录。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和团体总分均名列全国第三名。同时,上海代表团还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全民健身活动设施不断完善,群众性体育运动广泛开展。全市新增473个社区全民健身活动场所,建成29个健身苑、430个居委会健身点、11个校园健身点、1个体育场馆健身点。全年配置各类健身器材8158件。年内建成2座体育主题公园,总面积44.5万平方米。

社会福利与救助

推进福利事业与救助事业的社会化进程,进一步扩大社会福利和救助事业的覆盖范围。年内新增养老床位2855张。至年末,全市共有养老机构453家,床位3.11万张,其中社会投资办养老机构106家,床位0.84万张。全年有33.8万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10.02万人享受粮油帮困。年内新办福利企业65家,新安置1134名残疾人就业。建立规范的市和区县法律援助中心20个,共接受法律咨询6.0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5%;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645件,增长11.8%。出台了与医保制度改革相配套的大病重病医疗救助制度,年内已有2.7万人次得到救助。

四、人民生活

人口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327.1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4.3‰,死亡率为7‰,自然增长率为-2.7‰。

就业

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管理,推动多渠道扩大就业。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586.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27万人。其中,职工375.8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3万人;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99.13万人,增加31.63万人;非正规劳动组织就业人员16.42万人,增加4.74万人;自由职业者10.44万人,增加3.56万人。至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5.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64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3%。全年净增就业岗位12.58万个。“4050”工程全年开发765个项目,已实施500多个项目,安置3.1万名“4050”人员上岗就业。

居民收入和储蓄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据抽样调查,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2883元,比上年增长9.9%;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5850元,增长5.1%。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进一步增加。据抽样调查,至年末,平均每百户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城市居民家庭:彩电154台,家用空调100台,影碟机56台,移动电话50部,家用电脑38台,组合音响34套,健身器材7套;农村居民家庭:彩电105台,轻骑、摩托车73辆,洗衣机70台,热水器47台,移动电话35部,影碟机29台,家用空调16台,家用电脑7台。居民储蓄存款又有增加,增幅提高。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01.89亿元,当年新增477.85亿元。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781.82亿元,新增460.69亿元;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0.07亿元,新增17.16亿元。

居住

住宅建设持续发展,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完成住宅建设投资48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竣工住宅面积1567.45万平方米,增长7.4%。建成为住宅配套服务的公共设施面积173万平方米,相当于全市住宅竣工面积的11%。建成配套齐全的住宅小区和完整街坊113个。年内完成市区多层住宅平顶改坡顶1754幢,水箱改造1352个。新一轮旧区改造全面启动。全年拆除旧住宅建筑面积386.66万平方米。年末市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2.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16.7平方米,增加0.4平方米。居民住宅成套率达到85.7%。为改善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廉租住房制度在10个区完成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年内落实解决了1307户低收入家庭住房。

五、城市建设与管理

重大工程建设重大工程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十五”期间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全年重大工程建设完成投资460.78亿元。年内建成或基本建成上海科技馆、国际新闻中心、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等28项重大工程。外环线越江工程、大连路越江隧道、卢浦大桥、磁悬浮列车机场快线等一批项目的建设达到了预期目标。为改善市内交通,武宁路桥、龙吴路、汶水路等一大批市政道路进行了改建和拓宽。为加速与江浙周边地区的沟通,同三国道上海段、沪青平、嘉浏、莘奉金等高速公路加快建设。

公用事业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和设施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公交线路达991条,比上年增加13条。公交运营车辆1.81万辆,运营出租车4.69万辆。全年市内公共交通客运量26.8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3%;轨道交通客运量2.83亿人次,增长1.1倍。公交车辆、出租汽车、轨道交通客运量形成7∶2∶1的新格局。公用事业加强管理,规范服务。全年自来水日供水能力为1048万立方米。自来水售水量20.0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6%,其中生活用水12.26亿立方米,增长3.2%。全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56.9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1%。年内完成42万户居民电表分时计价改造。年末人工煤气及液化气家庭用户511.6万户,比上年增长3.3%。全年人工煤气供应总量21.9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3%。年末全市天然气家庭用户已达61.37万户。全年天然气售气量2.8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1.2%。

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

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以加强长效管理为抓手,优化城市整体环境取得新进展。水环境治理效果明显。苏州河六支流截污纳管工程230平方公里范围内,已完成820家单位的污染源截流,截污量达15万吨/天;关闭或搬迁畜禽牧场27家,治理8家,使苏州河及其支流河水水质呈稳定改善的趋势。大气环境治理取得成效。年内关停并转污染企业92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总悬浮颗粒浓度与上年持平,二氧化硫浓度比上年下降8.9%,氮氧化物浓度下降11.1%。年内创建2个无燃煤区、24个基本无燃煤街道、14个大气达标街道(镇)、4个烟尘控制达标乡镇。上海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二级或好于二级以上的天数占全年的85%。至年末,全市烟尘控制区面积达到733平方公里。市区居民小区逐步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年内建成30座小型压缩式垃圾收集站。完成了市中心10个主要路段积水改造。